吳咪敏
摘? ?要:經實踐得知,情境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既能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間接的影響課堂教學質量。對此,如何提升小學數學教學課堂有效性,情境創設已成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途徑。本文就自身教學實際,粗淺的談談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幾種情境創設,旨在借助情境創設引發學生的思考,促成學生數學思維,提高學生學習成效。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創設;點滴體會
優質的情境教學能引發學生思考,帶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但基于現實情況,由于諸多原因,個別小學數學教師并不能創設適度、高效的課堂情境,導致情境創設“變味”,甚至“走調”,影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效。鑒于此,本文就結合具體教學案例,從以下幾點進行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創設的一些思考。
一、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積極探索
問題情境是新課改下情境創設的類型之一,立足小學數學知識點創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探究欲望,讓學生課堂注意力有所集中,還能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探索與思考的機會,繼而讓學生挖掘到更多知識點,促進數學知識構建,養成初步探究思考及解決問題之能力。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位置與方向》教學中,為讓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我便在引出知識點后向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即以學校為觀測點,讓學生在觀察平面示意圖的基礎上回答郵局/書店/電影院/在學校的哪個方向上,其距離是多少米。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生則利用剛學的知識思考、探究,最終得出一個自身認為正確的答案,并與同學、老師交流。由此可知,小學數學課堂本是一個“生疑”到“釋疑”的過程,數學教師應善于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學習能力有所提升,實現一舉雙贏教學效果。
二、創設合作情境,引導學生交流協同
合作探究是區別于傳統理念的一種新型教學理念,通過將學生科學分組創設協作情境,既能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還能幫助學生拉近關系,起到一箭雙雕作用。
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角的度量》教學中,我本著“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創設了課堂合作探究情境。首先,我借助游樂場滑梯圖片為學生展示滑梯與地面形成的不同的角,讓學生對“角”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然后,我帶領學生認識量角器,讓學生通過看一看得知量角器上的中心線及刻度,讓學生通過想一想、比一比得知不同的角該如何測量。為進一步加強學生對角測量的認識,我便將學生科學分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嘗試量一量不同的角,旨在提升學生學習實效性。具體做法是每個學生先嘗試估算一個角,再輪流嘗試用量角器量這個角,看誰能準確的量出角的度數,最后每個人說說自己的看法,并總結匯報。如此一來,不僅營造了良好課堂環節,還讓學生在交流協作中感知并掌握了量角的方法(點對點、線對邊、再看另一邊)。為此,我們應善于立足教學內容將學生科學分組,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同時發現“新大陸”,獲得知識與技能。
三、創設操作情境,讓學生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新課程改革中數學課程更加關注知識形成的過程,因為這是學生獲得體驗、產生學習數學積極情感的重要途徑。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獲得第一手的材料,需要學生去洞悉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經歷數學知識的發現、發生、發展的過程。學生通過這個過程,理解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概念是怎樣形成的、一個數學結論是怎樣獲得和應用的,通過這個過程學習運用數學。例如,筆者在教學《圓錐的體積》一課,創設實驗操作情境,給每小組學生兩個等底等高的圓柱、圓錐空心教具和一桶水,先讓學生觀察兩個教具有什么共同點,再讓學生分組實驗,看看等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的體積有什么關系。在此直觀的基礎上,讓學生實親自動手實驗,這里除了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發現的能力,還讓學生在操作實驗的過程中,各種能力得到鍛煉,同時還讓學生在實驗中感受數學的嚴密性,感受數學的內在魅力,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愛。
四、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養成思維
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踐行新課程理念,將小學數學知識點與日常實際有機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數學知識的同時促成學生數學思維。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統計》教學中,為讓學生深刻認識縱向條形統計圖,并能夠根據其提出或回答一些問題,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及實踐力,我先談話引入,詢問學生是否知道自己所在縣區/城鎮有多少人。由于這一話題很接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們交談興趣極高。這時,我便積極引入我縣區1994-2019年城鄉人口數量,引導學生制成一張縱向條形統計圖,并分析圖表信息。為加深學生的印象,我又讓學生單獨完成自己城鎮的縱向條形統計圖。通過引領學生體驗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描述與分析環節,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理解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讓學生思維能夠借助生活更加活躍,提升學習能力。
五、創設反饋情境,引導學生質疑求進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課堂評價反饋環節日益被廣大教師所重視,由教師評價轉為讓學生相互評價或自主評價,這樣一方面加深了學生的學習印象,另一方面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了必要的反思,繼而達到印證學習成果、讓學生在質疑中調整認知的雙重教學效果。所以說,創設評價反饋情境尤為重要。如在小學數學人教版四年級《圖形的拼接》教學中,我先引領學生回憶前幾節課所學的相關內容,為接下來的授課奠定基礎。隨后,談話導入詢問學生怎樣才能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邊形,或者其他圖案。學生們積極探討起來,并試著動手操作起來。如有的學生認為,可以將兩個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將其最長的一邊對齊就會成為一個四邊形。每個學生與每個學生因思維能力不同,所想到的拼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異。這時,我便讓學生相互評價對方的想法,這樣既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之后對學習暢所欲言,還提升了課堂教學有效性,最終讓學生在相互評價中質疑求進,提升學生能力。
綜上所述,適度、高效的情境創設是上好小學數學課的關鍵之一。因此,作為一名新時代背景下的小學數學教師,應積極更新自身教學觀念,學會立足學生學情創設相適應的數學情境。久而久之,學生學習數學的激情日益增長,數學思維、思考力也隨之提升,最終達到雙贏的教學與學習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