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仕旭
摘? ?要:數學歸納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對待問題的歸納、總結、推理、等能力,能夠提升學生的數學成績,從而,為學習更高難度的數學知識打下扎實的基礎。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高對于培養學生數學歸納能力的認識,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對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幫助學生靈活掌握數學歸納思想。
關鍵詞:小學數學; 數學歸納思想;教學效果
一、營造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
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教師應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歸納思維。在良好的學習環境中,學生可以通過觀察、觀察論證等數學行為、歸納思維和問題解決能力,逐步提高自己的數學知識水平。
以“分數”的教學進行舉例:分數課堂講授的核心內容就是讓學生能夠初步認識到幾分之幾和幾分之一等基本概念。教學設計共由四個環節來組成,即怎樣把1塊、4塊、8塊、12塊餅干分給四位小朋友,讓每一位小朋友的所得餅干數保持一致。學生在前兩個環節基本沒有出現任何問題,但到了第三個環節時,卻遇到了理解的困難。許多學生認為應得到1/4,還有的認為應得2/4或2/8。對得到1/4的學生而言,他們是把分子1看做其中的一部分,餅干均勻分為4份作為分母,這樣理解是沒有問題的;那么有的學生認為應得到2/4或2/8就是沒有對分數的含義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即混淆了具體的量和分數的概念。針對該現象的存在,教師決定采取圖形理解的方式來給學生講授分數中分子和分母各自代表的含義,從而幫助學生準確地理解此處1/4所表示的意義。我們將8塊餅干看作一個整體,平均分成四個部分,那么1/4即代表其中的一個部分。此時教師應繼續向學生發問:此處有三個1/4,每個小朋友都能得到一樣的餅干嗎?為什么只用1/4來進行表示,從而有效地強化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二、尋找學生的數學興趣范圍
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始運用歸納思維時,應創編教材,選擇貼近學生的例子,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使學生有欲望,提出問題,努力解決問題,繼續前進。例如,教師可以通過魔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是老師報告的一部分:“學生們看到魔術了嗎?如果你選擇一個詞來形容你看魔術時的感受,你會選擇哪個詞?事實上,教師是神秘的巫師。我能理解你內心的想法。你一定認為老師表揚你。所以我要給你看魔術表演,好嗎?這節數學課的目的是學習這個數字神奇的變幻。”老師用魔術表演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在課堂上,他說他是個魔術師,然后他表演魔術。學生們希望從先前的懷疑到后來的魔術之謎。教師成為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調節者,給他們時間進行研究。
以小學數學教材中的幾何體章節為例,小學教師在講解本章內容時,可以先讓學生進行分組行動,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尋找小組成員,分組完成后,將幾何體的組合木塊分發給各小組成員,每組幾何體木塊的形狀相同。教師宣布幾何體木塊使用規則和合作原則等進行指導,學生自行拼裝各類幾何體,幾何體木塊的類型受限,但數量不受限,各組比賽幾何體拼裝的數量,拼裝數量多的一組獲勝。這種合作似的分工,既增進學生對幾何體的認識和理解,又增強了學生之間團結協作、互相信任的感情與興趣,同時也減輕了學生對一本正經宣教式講解的厭惡感,提升學生對合作的認同感。
三、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堅持“從簡單到復雜”的原則,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觀察意識,增強他們對數學問題的敏感性;比如,為學生選擇簡單易懂的數學規則題:1,5,9,13,17,(),學生可以觀察到相鄰數字之間的差異是4,所以括號里是21,這是一個比較不難觀察的問題。然后我們可以選擇2,3,5,8,12和()。通過觀察和思考,我們可以看到兩個相鄰數字之間的差在增加,得到結果為17,然后,下一步你可以在3,6,11,18,()找到最為困難的規律為n2+2,獲得最后的結果27。
四、鼓勵學生提出假設
假設和推測是促進學生創造力的基礎和源泉。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每一個創造和發明都要有大膽的猜想,在對材料進行觀察和分析的前提下大膽猜測答案,確定方向,并在學生頭腦中處理一定的問題。不是所有的猜測都是對的。如果學生思考數學問題,教師應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民主和諧的環境應引導教師用不同的觀點研究假設,以提高學生觀察和理解問題重要性的能力。通過觀察、猜想等方法,使學生發現并掌握一些數學規律,提高假設的正確性和合理性。雖然在成人眼中這不是一個偉大的發現,但任何一個小小的發現都是新的,這是通過學生的自學獲得的經驗,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五、培養學生的數學總結能力
教師應引導學生貫穿數學知識學習的全過程,在觀察、假設和分析的基礎上,找出不同數學要素之間的關系,歸納出相同的本質特征,掌握數學知識的一般規律,然后對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分類和總結結論,并運用適當的方法得出結論;表達方法包括公式總結、符號字母、語言等。結論表達是數學歸納的最后一步,也是糾正問題的中心環節。教師應該在教學和日常生活中促進學生的語言運用,給他們提供更多的機會。因此,如何在班會上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敢于提出不同的問題等,教師應注意事物描述的合理性、順序性、準確性、清晰性和完整性,并經常對學生進行語言訓練,以提高其技能,數量關系由字母來反映。
六、設計探究活動,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課堂教學活動開展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在課堂上發揮引導者的作用,以探究性的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驗證,將歸納總結的數學思想滲入學生的學習習慣中,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和自我提高,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根據中高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數學能力,多提供給學生對問題自主練習歸納的機會,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平臺,引導學生從實際問題的突破點入手,驗證歸納思想在解決數學題目時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從實踐中獲得能力的提高。數學教師也要對學習的進度和質量進行把控,在歸納思想專項訓練中充當指導者的角色,找到學生在探究學習中表現出的缺陷和不足,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的歸納能力,促進數學素養的全面提升。
七、總結
為強化學生對數學歸納思想的應用,教師應從學生的學習實際和能力水平出發,在掌控學習進度的同時,針對教學主題開展有針對性地歸納思想訓練,充分發揮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和主體作用,掌握學習思想和方法,為學好數學這一學科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孫保禮.滲透數學歸納思想——提高學生解題能力[J].教育,2016(7).
[2]莊素瓊.淺析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J].名師在線,2019,83(10):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