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愛平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微課已成為目前教育教學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將其運用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能夠給學生作文學習提供廣泛的素材和資源,還可以顯著提高學生的寫作興趣,從而提高寫作教學質量。本文重點闡述了微課資源在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僅供各位參考。
關鍵詞:微課資源;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我國的新課程改革也得到了大力的推行,在此背景下,微課作以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運用而生,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擁有一席之地。微課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本文論述了微課資源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開發應用,希望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有所幫助。
一、微課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作文是學生內心思想和意識的直觀體現,小學生語文作文寫作能力的培養直接影響到其個性和創新創造能力的發展。我國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具有明顯的單一性和機械性,教師往往通過范文的引導來讓學生走向統一化的作文寫作當中,這種范文化的作文教學方式讓很多學生的作文寫作千篇一律,作文內容更是陳詞濫用,失去了作文本身的靈氣,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更是絞盡腦汁而不知所言。最終導致學生語文作文課堂生機全無,學生對作文學習興趣逐漸喪失,教師語文作文課堂教學質量嚴重下降。因此,教師需要在積累一定微課視頻的基礎上,進行相應、必備教學資源的匹配,初步實現小學作文教學視頻內容庫的建立。此外,教師應嚴格按照新課標要求教授小學語文作文,清楚認識到習作的目的,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生活的習慣,并要求學生結合實際寫出真情實感,讓學生學習到不同體裁作文的寫作方法。在寫作過程中務必做到語句通順,用詞恰當,標點正確等,這也是微課教學視頻中應包含的內容。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來設計基礎作文微課,從而形成一套完成的通識系列微課程。教師在作文微課的應用中可以參考這些板塊進行設計:課堂同步型作文微課、寫作技巧型作文微課、總結復習型作文微課,通過這一系列作文微課的設計,不斷提高學生作文寫作能力。
二、微課資源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運用
1.以課本內容為基礎開發微課資源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文指點時,一定要重視語文課本內容資源的利用,因為語文學科中每一篇課文都是經過權威機構甄選出來的經典,對學生寫作而言,語文課文本身就是最好的參考范文。教師在準備微課素材時,要將教材中精美的語言融入其中,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還有利于學生理解教材文章。在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整理歸納教材中的各類素材,適當添加相應的背景音樂,從而達到情境創設的目的。教師在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做成微課后,可以讓學生進行仿寫、續寫或縮寫等,從而切實提高自身寫作能力。以《桂林山水》這一課為例,教師在設計微課后,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語句進行仿寫,一些學生會選擇泰山與桂林對比描寫的內容,學生在剛柔并濟的對比中對文章內容進行仿寫,在仿寫過程中再一次對文章內容進行感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感與理解能力。
2.實現作文微課與活動視頻的結合
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還處于“玩樂”、“童真”的年紀,很喜歡有趣的戶外活動,因此,學校應重視校園活動的開展。例如,可以開展小學生演講比賽、歌唱比賽等等,這些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能極大地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與班級榮譽感。教師在制作微課時,完全可以將這些日常活動片段融入教學素材中,這種熟悉的生活案例以微課的形式展現出來,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積極表達自身想法,從而起到鍛煉學生語言組織能力的目的。例如,學生在拔河比賽中,教師可以對其活動現場進行拍攝,方便學生在課堂上對當時現場畫面的觀看,尤其是現場人物表情、動作甚至內心活動的觀察,通過這樣細致入微的觀察,學生在進行寫作時才會更加生動、形象。作文微課與活動視頻的結合,有利于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并且可以有效提高作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而這種貼近生活、觀察實際的方法,也可以為學生累計更多的寫作素材。
3.將學生課外閱讀與實踐經歷作為微課資源
小學生年紀較小,其自身經歷很少,而課堂有效學習時間有限,因此,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習慣,并督促其將優美的語句摘錄下來,從而拓寬學生的視野,積累寫作素材。此外,學生還應從自身生活實際中獲取作為素材,這就要求教師鼓勵學生多參與生活實踐,例如,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事、幫老人過馬路等,并讓學生以圖文形式記錄下來自身的實踐體驗感受。教師在制作微課時,可以將學生課外閱讀摘錄及實踐經歷加進去,拓寬學生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
4.為小學生創造真實的情境感受
小學教材中有關自然與人物的描寫數不勝數,然而由于小學生缺乏閱歷,難以對身邊的現象和人物有清晰的觀察、認識,于是學生在進行相關寫作時,思維僅會停留在范文的信息傳遞上。因此,教師可以進行針對性的微課制作,將生活中最常見的自然美景、季節交替等呈現出來,讓學生以另一個角度深入觀察生活、自然,用心去感受春天的花開、夏天的蟬鳴、秋天的落葉、冬天的飄雪,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當然還包括人物特征的呈現與感受。教師在播放這些畫面時,可以加入適當的音樂,讓學生的感官充分調動起來,為學生創造真實的情境體驗,通過這種身臨其境的學習方式,學生將更愿意用文字抒發自己內心對人、對物的情懷,有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總而言之,在信息化時代,微課作為一種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教育模式,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傳統課堂相比,微課具有互動性強、易于傳播、靈活鮮明等特征,緊跟現代教學改革的步伐。本文對微課資源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課堂上的運用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為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汪敏.小學作文教學中微課資源的應用[J].教育.2016.(16):45-45.
[2]胡紹凱.新課改背景下農村小學生作文教學的有效嘗試[J].學周刊.2012.(9):144.
[3]汪偉玲.微視頻在小學作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