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蘋
摘 要:本文在分析文化館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優勢的基礎上,從提高重視程度、堅定政治立場、加強學生教育、應用信息技術幾個方面入手,重點探討文化館有效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
關鍵詞:文化館;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前言: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根基,隨著時代變遷和社會進步依據植根在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并且多種方式存在,更是中華民族的血脈,承載萬千中華兒女的記憶。在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各種文化、思想、觀念相互碰撞交流,對于優秀傳統文化而言,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文化館以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為己任,在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時,致力于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多樣化的文化活動服務,努力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此,對于文化館而言,如何有效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則是其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
一、文化館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優勢
1.政策優勢
我國相繼頒布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規,對文化館在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地位及作用作出明確說明,包括《群眾藝術館、文化館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等。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為例,在其中明確提到:“公民、法人及其他組織都可以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活動當中。”而文化館作為提供社會公共文化服務的事業單位,在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則無旁貸,而且是其必須要履行承擔的社會責任。
2.人才優勢
高素質、強能力的復合型人才,可以為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對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效果的強化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文化館作為事業單位,其中匯聚了大量的優秀人才,并且這些人才擁有較為深厚的文化素養,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文化工作經驗,對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理解可謂是了然于心。由此可見,在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文化館具備明顯的人才優勢。
3.地區優勢
優秀傳統文化植根于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當中,而且不同地區間的優秀傳統文化也存在明顯不同。因此,優秀傳統文化具備民間性和地區性的雙重特征。文化館作為社會文化單位,在日常工作期間其可以經常性接觸到優秀傳統文化,了解到當地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信息,這就為文化館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有利條件。
二、文化館有效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策略
1.轉變思想觀念,提高重視程度
文化館要明確自身所承擔的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積極轉變自身的思想觀念,意識到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以此為社會文化發展的主要方向,在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為社會大眾提供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積極向上的公共文化服務。因此,文化館要為以社會大眾提供、傳播、滲透優秀公共文化為己任,在日常工作及實踐環節中履行好為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職能,在核心價值觀的引領之下,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文體娛樂活動,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積極傳播弘揚社會正能量,幫助社會大眾加深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理解的基礎上,將其內化于心并落實于日常行為。
2.堅定政治立場,準確認識辨別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因此,作為文化館工作者,要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習近平思想、十九大會議精神的學習理解,在堅定政治立場的前提條件下,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和“糟粕”進行準確辨別,向社會大眾弘揚宣傳優秀且符合時代要求的傳統文化。例如,文化館可充分當地已有的社會文化資源,秉持實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緊跟當前脫貧攻堅的政策形勢,開展“文化扶貧”活動,為鄉村地區人民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如“戲曲表演”、“快板相聲”、“詩歌朗誦”、“民族歌舞”等,給鄉村地區的人民群眾帶來一場全新的視覺盛宴,借助這一系列活動的開展可向人民群眾傳遞呈現更多的優秀文化,在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3.組織“進校園”,加強學生教育
透過優秀傳統文化可反映出一個民族的精神風貌,是一個民族文化變遷的有力證明。但是值得說明的是,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傳統文化會出現轉化和分化的現象,這期間極易受到其他負面消極文化的影響,繼而產生傳統文化變異的情況,如“青少年崇拜圣誕節”、“享樂主義和功利主義思想”、“盲目信教”等,這些都會影響到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因此,為了改善這一現象,文化館可組織開展“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注重并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例如,文化館可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優勢,在引導民間藝人及文化社團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培訓教育,走進學校校園,為學生展覽表演各種類型的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如“剪紙”、“戲曲”、“草編”、“陶藝”等,引導青少年學生感知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4.結合時代脈搏,應用信息技術
在“互聯網+”時代下,互聯網普及率、網民規模等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人民群眾用手機、電腦、平板等現代化設備上網已經成為生活常態。由此可見,互聯網、現代信息技術已經融入到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文化館要牢牢抓住“互聯網+”時代契機,結合時代脈搏,應用信息技術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例如,文化館可創建微信公眾號,在其中呈現與優秀傳統文化有關的視頻、圖片、動畫、實物等,每間隔一段時間邀請關注度較高的民眾走進文化館進行參觀學習。再如,文化館可利用VR技術保護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將當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制作成卡片,只需要通過微信掃描即可呈現動態視頻,并且附帶語音講解說明。
結束語:綜上所述,在傳承和保護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文化館責無旁貸,其在政策、人才、地區等多個方面擁有優勢。因此,對于文化館而言,要自覺主動承擔起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轉變思想觀念觀念,提高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在堅定政治立場的前提下準別辨別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并通過加強青少年學生傳統文化教育、應用信息技術等策略的落實,做好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繼承工作,在文化館不懈努力之下使得優秀傳統文化之花在世界文化之林內得以綻放。
參考文獻:
[1] 石秀云.一線文化工作者參與文化發展的思考與實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4):83-85.
[2] 曹晶.淺談文化館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7(23):9-10.
[3] 陳麗莉.做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使者——淺談多元文化下文化館工作重心[J].戲劇之家,2017(20):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