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青梅
摘 要:在大學生教育過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項國家固本強基的戰略性工程。新時代的到來對高職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同時也給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和機遇。高職院校應順應時代發展要求,更新理念,加強思政隊伍建設,不斷優化思政教育形式和內容,切實增強育人實效。
關鍵詞:新時代;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一、新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挑戰
1. 影響學生思想價值判斷
快速發展的新時代成為各種信息、觀點、理論及意識形態斗爭交鋒的重要戰場。由于其自身極強的自主性、自由性、不確定性,加之利益驅使下的消費主義傾向,導致社會經驗相對缺乏、是非辨別能力較弱的高職學生難以對海量信息實現有效甄別,極易陷入虛假、無效的信息中。這不僅嚴重影響學習,更可能在潛移默化之間遭受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功利主義等錯誤觀點的熏陶漸染,對思想觀念產生不良影響,造成人生方向的迷失。
2. ?削弱課堂教育引導效果
課堂是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陣地,教師是傳播科學知識與價值觀念的核心力量。然而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帶來了更為開放、更為便捷的信息獲取方式,課堂及教師出現了一定的“去中心化”情況。因此,傳統的封閉式課堂難以與社會發展現狀、學生的學習需求實現有效的同頻共振,并且伴隨著新媒體的深度融入,更會放大自身的不足,導致學生學習興趣難以激發、課堂“抬頭率”不高、思政課學習“無用論”的呼聲提高[1]。
二、 新時代背景下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新策略
1. ?更新育人理念,從源頭上推進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要在注重高職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根據新時代的新任務新要求,在高職學生中廣泛深入地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宣傳教育,努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營造積極健康向上、文明和諧的校園氛圍;
二是要針對高職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完全形成,其思想活躍、開放的特點,積極引導大學生關心國家大事,關注國際動態,自覺將個人利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夢想和國家發展之中,增強大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培養大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情懷[2]。
三是要提升高職學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通過在日常管理中的正確引導和良好品質的激勵,對高職學生進行人格品質教育,使他們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注重自身的人品修養;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科學定位自己的發展目標;引導大學生正確面對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問題,只有腳踏實地做好眼前的事情,才能把握未來,將理想和現實統一起來;引導大學生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實現真正有意義的人生價值,成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德技并修,能夠擔當民族偉大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2. ?創新育人機制,促進“三全協同育人”
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做好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關黨和國家發展大計,教育部等八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教思政〔2020〕1號)強調: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以建立完善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體制機制為關鍵。”高職院校要根據高職教育的特殊規律,加強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做好頂層設計,把立德樹人貫穿教育教學始終,圍繞培養德技并修、知行合一的高技術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目標,創新構建“三全協同育人”機制,形成強大的育人合力。
首先,要建立高職院校黨委集中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教務處牽頭、各職能部門、各二級學院(系)密切配合的領導體制,形成以學校教職員工為主體、家庭和社會共同參與支持、積極配合的工作機制[3]。
其次,要明確各部門、各二級學院(系)育人工作職責任務,細化各崗位育人工作責任清單,提出明確的育人工作要求,建立各部門、各二級學院(系)和全體教職員工無縫銜接、緊密協作的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育人工作考核指標體系,將考核評價結果運用到教職工年度考核、評優評先、崗位聘用、職級晉升、選拔培訓等各個方面,形成操作性強的協同育人考核評價機制。
再次,根據高等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這一特殊的教育教學規律,制定和完善人才培養制度體系,充分挖掘其中的育人元素,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到生產實踐教學過程之中,培養學生形成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良好職業素養和具有歷史擔當的強烈社會責任感。
另外,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的作用。落實好思政課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的主渠道、關鍵作用,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斷更新、豐富教學內容,深挖且利用好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方式方法,讓思政課堂活起來,有效增強思政課教學效果。充分挖掘每門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教學中教給學生專業知識體系的同時也教會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有意識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他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所肩負的歷史使命融入到課程教學之中,實現思政課和課程思政共同育人的強大合力。
3.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導校園網絡文化
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要加強互聯網思維和網絡陣地建設,采取多種形式精心設計內容,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溝通渠道,充分發揮主流文化的積極引導作用,用大學生喜歡和接受的方式與他們交流,為他們釋疑解惑,陪伴他們成長,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他們心里。一是要充分利用好網絡文化的資源,為大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服務。關注并盡量滿足大學生正當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校園網絡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提供更多更好的網絡文化產品。校園網絡文化產品要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提倡奮發有為、文明誠信、勇于創新、遵紀守法的精神,用主流的、充滿正能量的校園文化去抵制、消解消極的網絡文化,建設健康文明的大學生網上精神家園。二是要加強“紅色網站”建設,主動掌握網上話語權。目前有的高校內部網站,忽視了網絡時代媒體傳播的特殊性,忽視了當代大學生的生活和心理特點,依然保持傳統“官方”媒體“呆板” “高高在上”的形象,進行單調、生硬、枯燥乏味的說教,這樣的媒體是難以有效發揮教育作用的。
4. 以問題導向,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創新
健康的心理是大學生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礎,是有效學習、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前提,是高校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證。2018年教育部黨組印發的《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其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教育,是高校人才培養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針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存在的突出問題,積極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創新,有效提升大學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
一是加強頂層設計,配優教育資源,形成合力育人的機制。學校要充分調動各方面人員全體參與,在教學、管理、服務等各個環節有意識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做到部門之間、師生之間密切配合、高度融合,有效促進各方面的育人力量在心理健康教育上相互協作、相互配合、同向同行、合力育人。
二是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前置,從源頭上幫助學生解決在學業、身心、經濟、人際交往、就業等方面存在的實際困難,通過有針對性心理疏導和精準幫扶,切實解決學生所面臨的各種困難和心理壓力,讓學生保持一種直面困難積極進取的心態,從而避免學生心理問題產生[4]。
三是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發揮環境育人的作用,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良好教育和影響,促進其心理健康發展。比如:精心設計建造一些人與自然和諧的人文景觀和自然風景,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讓學生時時保持愉悅的心情,自然而然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根據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精心謀劃開展各種活動,創設各種情境,使學生在行動中通過不同的角色轉換與心理適應親身體驗成功的喜悅和失敗的教訓,既客觀認識自己,又不妄自菲薄增強自信心,不斷提升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控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時代給高職思政教育工作的發展帶來機遇的同時,還伴隨著很多挑戰。為增強思政育人實效,高職院校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使全媒體與傳統思政教育充分融合,開創思政教育工作新路徑,為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邢繼昕.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對高職學生管理工作的影響[J].學周刊,2019(14):179.
[2]王志蓉.輔導員“三心、八字、六自特色”的核心素養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09):188+190.
[3]徐磊.頂崗實習期間學生思想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分析[J].今日財富,2019(03):201.
[4]王小剛,王庭俊.高職學生黨建工作的信息化形勢分析[J].科技創新與生產力,2019(0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