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萍
摘 ? 要:小學階段正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和觀念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學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合作意識,也能夠使學生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形成相互帶動的學習機制,并且引導學生更好的探究數學知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的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基于此,本文針對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并且提出了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學習;有效性
新課程理念提出以來要求就是在數學課程教學中,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才能使學生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能夠提高數學教學的實效性,更能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但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首先要針對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探討,這樣才能使小組合作學習有的放矢。
一、小學數學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
一是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小學階段的學生受身心發展規律的影響,在學習過程中更多的依賴教師的引導,但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沒有依據課程教學內容為學生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這導致學生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無所事事,難以將精力集中于課堂學習,偏離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初衷,最終影響了數學課程的有效開展,也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
二是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此過程中通常會出現兩種狀態,一是過度干預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雖然學生形式上是小組合作,但依然靠教師帶著學生探究問題,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反之,二是教師完全放任學生,讓學生根據小組的實際情況進行討論合作學習,這導致學生缺乏有效的引導而偏離學習的主題。
三是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合作學習口頭話形式化現象嚴重,教師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對學生進行明確分工,從而導致小組合作學習質量和效率低下,此外,小組合作學習還存在時間不夠用,課堂秩序混亂等諸多問題,導致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是因為缺乏有效的教學指導,形式化造成的后果。
二、提高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策略
(一)明確合作學習目標
制定明確的合作學習目標是進行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的過程中,首先要深入挖掘教材內涵,明確數學課程提出的培養目標。其次,根據教材內涵和培養目標珍惜小學生的學琴,結合學生的實際制定具體的學習任務。在制定學習目標的過程中,教師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從三維目標制定細致而完善的合作學習目標。
(二)科學合理進行分組
只有對學生進行明確的分組,使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之間能夠相互穿插,這樣能夠形成有效的帶動機制,使小組成員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相互探討解決問題。在分組的過程中教師要和學生之間進行溝通交流,確保每一個小組都有性格外向和性格內向的學生,也有學習水平較高和學習水平一般的學生,這樣才能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使學生之間能相互帶動學習。對學生進行分組之后,還要明確小組將各成員的學習任務,這樣才能使學生各司其職,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達到預期目標。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認識面積相關知識過程中,教師將學生分成4人一組,然后讓組內的成員每人負責一項具體的工作,包括組織、操作、總結和發言人,在這種明確的任務分工下,組織者即組長要求兩位負責操作的同事,按照教師講解的內容,結合教材中的內容進行操作,然后由負責總結和發言的成員,進行記錄。最后形成有效的學習報告,通過這種明確的分工任務能有效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三)科學合理選擇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并不是每一個教學內容都是用于小組合作學習。因此,這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挖掘,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在適宜的時間內使用小組合作學習,這樣才能使學生始終對小組合作學習保持新鮮感和熱情,避免教師因長時間使用同一種教學模式而使得學生對課程教學感到枯燥。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通過合作意識的培養,是小學生能夠正確的與小組內成員進行交流溝通,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體驗,使學生更愿意在小組合作中貢獻自己的力量。
(四)對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
進行評價是總結知識,激勵學生的關鍵階段。具體來說,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要處理不同學生在小組合作中表現出來的方方面面進行評價,既要讓學生客觀的看到自己存在的缺點,也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并且在教師的引導下發揮自己的優勢進行學習,這樣才能進一步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不斷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當前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因此,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明確合作學習的目標,也要明確成員任務,還要通過有效的教學評價提高小組合作學習實施的效果,這樣才能提高數學課程教學的實效性,也能促進學生多種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洪小倩.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新課程,2019(1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