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巖 呂家兒
關鍵詞:人才定位? 辦學層次? 課程體系? 課堂教學
(一)金融行業企業人才需要情況
我國目前已建立了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銀行間外匯市場,呈現出金融行業主體多元化的發展態勢;與此同時,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近幾年的發展更是全面爆發,比如互聯網第三方支付、互聯網保險、眾籌融資、P2P網貸平臺、網絡理財、消費金融等方面均發展迅速。
伴隨著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與金融體制的深化改革,市場對金融人才的需求從質量和數量上都有顯著提高。據統計,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主要分布于銀行(約占70%以上)和保險行業(約占15%以上),本科及以上學歷從業人員占比超過50%;而中專及以下學歷從業人員占比不足為10%,且集中在業務營銷崗、財經財務崗、業務操作崗、行政后勤崗、客戶服務崗等崗位上,這一類崗位需要的是專業技能及職業素養兼備的復合型人才。
(二)中職金融事務專業人才培養定位
隨著金融業不斷發展混業經營,復合型人才對金融機構的未來業務發展至關重要。職業教育的兩大服務目標是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服務和為區域的經濟建設服務。中職金融事務專業旨在培養與現代化建設要求相適應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進取精神,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礎知識,掌握金融事務最基本的專業知識與技能,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強,面向金融機構從事基礎事務工作的基層工作人員,以及在其他企事業單位從事資金業務的工作人員。培養出適應經濟發展轉型與產業結構調整的、知識與技能兼備的高素質、技能型專業人才。
(一)就業門檻不斷提升、專業辦學層次偏低,導致專業招生下滑明顯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步入新常態,面臨產業轉型升級局面,而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優化資金配置和調節、反映、監督經濟的作用。金融乃國之重器,在科技高速發展、行業不斷創新的環境下,無論是從專業需求上,還是從薪資收入上來分析,金融行業都需要高層次、高素質專業人才,行業就業門檻不斷提升。
目前,中職學歷的金融專業畢業生能跨進金融行業這個門檻的已經是鳳毛麟角了。從中國南方人才市場測評中心獲得的數據看出,即使是中小型的非銀金融機構,基本上都要求本科或以上學歷的人才,更不用說大型金融機構了。在今天,即便是最基礎的金融服務,最基層的金融行業崗位,都對從業人員有著更高的要求。若中職金融事務專業辦學層次不能緊跟時代變化而變革,招生將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式,未來極有可能會被時代淘汰。
(二)行業發展創新速度較快,人培方案的制定和專業課程的改革面臨壓力
隨著時代的進步,行業所需要的人才的基本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內容也發生了變化。在科技驅動的發展趨勢下,符合時代要求的基本能力中必然包括對先進科學技術手段和設備的應用能力;而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數字時代中,金融行業面臨的風險也在與日俱增。為了防范法律風險、信用風險及道德風險,金融行業對從業人員的法律意識、合規意識及職業道德有了更高更嚴格的要求。專業課程體系中的課程設置陳舊,未能配合專業建設目標,亟需改進。
(三)原有的課程教學模式對學生信息化手段應用技能的培養不足,無法滿足未來行業發展需要
隨著金融科技對我國金融改造的深入,我國傳統金融機構的生產體系正從一個封閉的體系走向一個開放的體系,金融的邊界被不斷拓寬。于是,許多的金融科技企業,以其專業化、垂直性及對客戶和市場的了解,開始介入傳統金融機構的金融體系,成為金融領域的主要參與者。互聯網金融正在逐步進入科技驅動時代,在產業轉型的這個過程中,必然需要大量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加入到行業升級轉型的生力軍隊伍中。
在“互聯網+”高速發展及普及的時代背景下,教育也在迎接信息時代的變革,接受互聯網對教學形態的重塑。未來教育將會是基于網絡與智能技術的新教育形態。目前,中職學生總體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比較弱的,達不到行業對從業人員的基本要求,也無法滿足未來科技金融發展的需要。
(四)新時代對于職業教育的新要求,需要切實貫徹執行
新時代對于職業教育的新要求,需要切實融入到專業課堂教學中去。需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強美育、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
隨著金融行業的迅速發展與金融體制的深化改革,金融行業對人才需求的質量和數量也在逐步提升,各類院校,特別是中職院校,應及時根據行業變化進行專業調整,有效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水平,幫助畢業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崗位需求。
發展思路一:推進多層次辦學理念
面臨高學歷、高收入的金融行業,在專業發展上應順應時代需求、市場需求,努力提升辦學層次。目前,專業已經擁有三二對接、高職高考等途徑使得學生可以升入全日制大專院校學習,但是對于多為本科起點的行業就業門檻,畢業生能夠對口就業的比例仍舊偏低。因此,應積極提升辦學層次,打通升學渠道,如開展3+2+2的辦學模式,讓學生學業水平可以達到從中職到高職,再到本科的層次;又如,與本科院校聯合辦學,直接為本科院校輸送中職畢業生。只有提升學生學歷層次和發展空間,增加專業對口就業機會,專業發展才有出路。
發展思路二:建設多層次課程體系
目前專業已經具備較為完善的課程體系,從公共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技能課、專業實訓課、選修課等多個層次搭建課程體系。但是,金融行業創新發展速度快,科技化程度不斷提升,對專業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本專業需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更新專業知識,開發適應時代和專業要求的新課程,以完善專業課程體系。培養綜合素質高的專業技能型人才。
發展思路三:多元化開展教學活動
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開展多元化教學活動。首先,專業課教學活動可借助互聯網+,實現專業課堂與實際經濟相結合;亦可借助VR技術,實現專業課堂虛實結合,讓學生能加切實地學習專業知識。其次,校內外實訓課教學活動可通過工學結合、產教融合等模式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具體崗位職責,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適應社會環境。
發展思路四:多元化、多層次培養復合型人才
結合新時代對于職業教育的新要求,將立德樹人融入到職業教育工作當中去,融入到專業課堂教學中去。注重學生專業技能培養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職業素養和德育的培養工作。為適應金融行業發展趨勢,且綜合考慮民營、中外合資企業等各類規模金融行業企業的應聘需求,應著眼于培養適合本行業營銷類與服務類崗位的復合型人才。
發展思路五:多元化組建教師隊伍
為了能更好地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拓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模式,努力打造專兼職教師梯隊,組建多元化教師隊伍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學業水平,建設雙師型隊伍,形成教學部長、專業負責人、骨干教師、青年教師的專業教師梯隊;另一方面,積極從金融企業引進的高學歷人才,完善企業兼職教師隊伍建設,聘請金融企業人才作為兼職教師開展校內實訓、校內講座等專項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產教融合模式,能夠有更多樣的授課形式、更充足的授課時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