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萍萍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在談及英語課程目標時指出,學生應“獲得文化知識,理解文化內涵,比較文化異同,汲取文化精華,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強的良好品格,具備一定的跨文化溝通和傳播中華文化的能力”(教育部 2018)。因此一線英語教師一定要將“教書”與“育人”結合起來,必須幫助學生形成在全球化背景下該有的認知、態度和行為取向,重點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真正實現英語教育的終極目標。
韓愈在《師說》中說:“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長期以來,教師總是片面地曲解“傳道”所蘊含的意義,習慣性地將其簡單地等同于“傳授知識”。事實上,中國自古以來便有“文以載道”的傳統,這個“道”就是“做人之道”。結合當下的英語教學來理解,就是在教授英語語言知識的同時,還要實現傳授學生“做人之道”的目標。課堂教學恰恰是實現德育的不二法門。教師要利用課堂教學這一重要形式,寓教于課、寓教于文。
教材是課堂教學內容的載體。高中英語課本中的閱讀素材大多經過精心挑選,包含豐富的思想文化內容。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點進行直接或間接的德育,是在學科中實施德育的主要方式,也是達成和實現英語課程目標的有效載體,更是德育課堂的重要依托(王薔 2017)。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將德育融于其中,對學生進行適時教育,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語》模塊七Unit 5 Traveling abroad中的閱讀課文 Keep it up,Xie Lei—Chinese students fitting in well為例,探討如何在高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實施德育。
本堂課的授課內容是本單元的閱讀部分,講述了主人公謝蕾(Xie Lei)第一次去國外求學,進入預科班遇到各種問題時,房東及導師給予她一系列幫助,從而幫助她勇敢面對困難,迎接挑戰,最終樹立自立自強信心的故事。
本堂閱讀課的受教對象是高三畢業班學生,旨在培養他們的國際化意識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磨煉他們堅強的意志,幫助他們堅定學好英語課程的決心等。
1.運用閱讀技巧通讀文章,把握文章內涵;
2.指導學生在寫作中運用“比較與舉例”(comparison and examples)的方法;
3.了解謝蕾在國外求學時所遇到的困難,培養學生的國際意識和愛國情懷,理性分析他們在高中畢業之際所面臨的選擇,并培養其克服困難、迎接挑戰的信心。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師從知識、能力和德育三個方面設計不同的活動,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通過師生互動和思維的碰撞滲透德育,實現對學生學科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
Graduation is approaching.Choices are available to you:to study in China or to study abroad.So would you please make a list of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tudying abroad?
【活動目的】這是一個與高三學生比較貼近的話題,應該說每個學生都考慮過這個問題,也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論來支撐自己的決定,即在國內或國外讀大學。這是一個人人都有話說的話題,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促使他們通過聆聽其他人的觀點進行自我反思,培養辯證看待問題及理性分析問題的能力。
【活動分析】在實際反饋中,教師發現大多數學生盲目排斥中國教育,覺得國內教學方式過于死板,作業負擔重,課外實踐少,而西方教育完勝中國教育,如沒有作業負擔和考試壓力,社會實踐活動機會較多等。因此,有必要通過這堂課讓學生看到在外求學并沒有他們所想象的那么輕松、自在。但是,這種教育不能通過苦口婆心的說教實現,而要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讓學生自己領悟。因此,在這個活動中,教師只是把學生所提出的advantages和disadvantages列舉在黑板上,并沒有作過多的評價。
Read the text again and fill in the table below.

of doing a preparation course:benefits of living with a host family:of having a tutor:at the university:difficulties of a new way of life:
【活動目的】通過任務型教學法,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閱讀,同時培養其跳讀、找讀、總結、歸納等能力。通過這道題的訓練,讓學生學會在寫作中運用“比較與舉例”的方法。
教師可指導學生使用如下結構:
...have three advantages over...First...Second...Finally...
There are thre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Making generalizations and providing support by examples)
【活動分析】通過閱讀謝蕾真實的國外求學經歷及她覺得國外求學所帶來的好處和挑戰,結合學生自己的觀點,讓他們更全面地看到國外求學的真實狀況,認識到自己先前觀點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主觀性。這樣,德育作用的影響將會明顯加大,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另外,在課堂中,教師要充分發揚民主精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性差異,引導學生全面分析問題,理性思考國內教育,不盲目認同甚至崇拜西方教育,同時培養愛國情懷。
讀后環節是學生語言輸出的環節,也是學生思維碰撞和德育教化的關鍵環節。
What kind of person do you think Xie Lei is?Find evidence in the article to support your opinion.
Based on the lists made before,tell what you would do if you had the same problems in England or any other country on an exchange program or studying abroad?
【活動目的】通過語言輸出及學生之間的分享、交流分析謝蕾的品質,明確榜樣意識,從而使學生更深入地認識到出國留學的利與弊,以及中國教育的優勢,進而扭轉先前對國內教育的膚淺認識。
【活動分析】高中生正處于形成自我價值觀與世界觀的關鍵時期,通過這個環節,學生清醒地認識到自身認知的局限性及看待問題的片面性。另外,通過對謝蕾個人品質的分析,學生更為真切地感受到提高與人溝通的能力及正確處理突發事件的重要性,強化克服困難、戰勝挑戰的信念與決心。這正是德育理應承擔的重要使命(武和平、付安權,等 2015)。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德育目標的實現非一蹴而就之事。教師在學科教學中實施德育時,一定要找準教材中知識教學與德育的“結合點”,適宜、適時、適度進行。教師除了在課堂上抓住機會進行德育以外,還可以通過課后作業、練習和試題對學生進行德育。另外,實施德育還需要教師、家長乃至社會通力合作,在學校、課堂、家庭及生活中著眼于學生的言行舉止,深入挖掘學生的內心世界,通過對學生文化素養的關注,提升其道德品格(高洪德 2017)。教師如果能夠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內容,有意識地對學生實施德育,讓課堂成為承載德育的最佳場所,將會對學生個體道德品質的提升有深遠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