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玉涵



摘 要:豬肉是我國最重要的肉類食品,其價格不僅對居民生活有不可忽視的影響,也是政府關注的重點經濟指標之一。本文首先總結歸納了短期和長期我國豬肉價格變動的情況,其次從供給側和需求側等方面分析近年來豬肉價格變動的原因,發現造成這次豬肉價格波動的原因主要在國內供給側。最后對應本次波動的產生原因和進一步穩定完善我國的豬肉市場提出相應措施。
關鍵詞:豬肉價格;影響因素;供給;需求
一、豬肉價格概述
(一)長期價格趨勢分析
圖中大致統計了2001年1月至2019年4月份的豬肉價格,我們不難發現兩個特征,一是豬肉價格逐年攀升,二是豬肉價格短期波動的幅度越來越大,說明豬肉價格不穩定性越來越強,這一現象尤其以2008年之后更為明顯。
(二)短期價格趨勢分析
筆者選取我國豬肉銷售價格和漲跌情況的有關信息來說明我國2019年以來短期豬肉價格變動情況,通過圖表可以看出,自2019年1月份至今,豬肉價格從28.64元/公斤上漲到49.62元/公斤,漲幅達到73.25%。從漲跌情況來看,豬肉價格增長率從1月份的負增長不斷上升,最高達到4.77%。綜合上述圖表,我們可以得出結論,2019年以來豬肉價格上漲越來越快且波動幅度越來越大。
二、豬肉價格變動的影響因素
通過上述對豬肉價格的分析,我們發現豬肉市場價格的問題。豬肉價格穩定性的增長是我國經濟發展和居民收入增長造成的,屬于正常現象,不作為本文分析的重點。下面主要從市場的供求兩方面分析短期豬肉價格漲幅快和波動大的原因。
(一)供給側因素
1.豬肉市場信息不對稱和滯后性
豬肉是一種周期性商品,價格機制的作用、遲滯的信息引導,使得供給側的應變能力不能匹配供求關系的變化,導致豬肉價格呈現周期性波動,即所謂的“豬周期”。
2.產業鏈條的延長會增加流通成本,放大豬肉價格的變動
隨著豬肉產業規模的擴大,豬肉產業鏈變得越來越長。一方面,機械化自動化的高標準屠宰場和冷藏條件完善的豬肉貯藏和運輸環節增加了豬肉的成本。另一方面,鏈條各個環節的不規范嚴重影響了價格的傳導效率,放大了價格波動的幅度。
從上身圖表可以看出,生豬出廠價只占豬肉銷售價格比例5成左右,產業鏈中間環節對豬肉零售價格的加價作用巨大。從另一個方面來說,比起生產周期更長的養殖戶來說,他們占據了相當一部分的利潤,這種不合理的利潤分配,抑制了養殖戶的積極性。
(二)需求側因素
1.豬肉消費偏好的季節性差異
因為我國居民的飲食習慣,每年的夏秋兩季為豬肉的需求淡季,冬春兩季為旺季,加之逢年過節時豬肉附屬產品的加工制造對豬肉的大量需求,使得豬肉價格季節性的波動更為明顯。
2.替代品價格的變動
冬春季節氣溫較低,禽蛋和水產品供應較少,價格較高,與禽蛋水產品互為替代品的豬肉供給量相對充足,消費者對豬肉的需求較大引起價格上漲。
3.豬肉市場需求剛性較強
單一牛肉或雞肉或羊肉對豬肉的替代效應并不明顯,多種其他肉類的總和對豬肉的替代效應才較為明顯,豬肉的需求量是剛性的,單一其他肉類的需求交叉彈性并不明顯。
綜合來看,筆者認為消費者對于豬肉的需求剛性較強,在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引起總體豬肉價格上升。其次豬肉消費的季節性差異和需求交叉彈性是引起豬肉價格波動變大的原因。
(三)其他因素
1.偶然性因素通過價格機制對豬肉價格有較大沖擊
疫情發生之時短期內會對豬肉價格帶來回跌效應,價格上漲。2018年8月份,非洲爆發的豬瘟流入我國,截至2018年11月1日,據農業農村部網站數據,超20萬頭生豬被撲殺。除了直接減少生豬數量,政府還以嚴格的政策限制地區間的豬肉流動,流通成本上升。今年夏天,臺風襲擊我國東部沿海大部分省市,洪災之后的死豬處理減少了生豬和豬飼料的供給,也是引起價格變動的原因。另外,食品安全事件例如瘦肉精事件、病死豬流入市場也會對市場產生過相類似的沖擊。
偶然因素對豬肉價格波動是通過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共同作用的,既會對養殖戶的生產意愿和生產能力產生影響,也會對消費者當期消費意愿產生巨大沖擊。
2.豬肉產業調控政策的不到位
國家和地方出臺的應對豬肉波動的政策大多是在價格走高時發放財政補貼刺激供應量增長,在價格探底時啟動豬肉收購儲備消化供給,并沒有達到治本的目的。此外環保政策也給豬肉產業鏈造成了意料之外的影響,由于環保政策的限制和執行偏離,養殖企業因環保付出的成本比較高昂,甚至很多散戶因此退出市場。
3.金融市場的投機行為阻礙市場調節
專家李國祥認為,資本直接注入生豬市場,或者和生豬生產企業合作,生豬出欄節奏可能被資本控制,把豬肉價格抬得更高,或者等價格抬不上去的時候跑掉。
4.產業鏈各環節對豬肉漲價的逐利反應
隨著豬肉價格的上漲,產業鏈各環節的商家妄圖從中分到一杯羹,于是出現了中間商囤積居奇,炒買炒賣,抬高價格,從中漁利的現象,他們人為制造市場混亂,哄抬肉價,此種行為會加劇豬肉價格上漲的現象。
需要補充的是關于飼料價格對豬肉價格的影響作用的問題,通過對顧靜秋等(2017)利用雙變量空間自相關分析方法分析豬肉價格的時空分布和影響因素研究結果的思考,發現飼料價格對豬肉價格的影響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根據全國畜牧總站發布的2019年上半年飼料工業生產情況來看,在豬肉價格昂揚上升的時候,豬飼料產量雖然同比下降14.3%,但作為飼料主要原料的玉米和豆粕價格分別累計同比上漲1.0%和下降8.1%。由此可見2019年以來豬飼料價格并不是影響豬肉價格飆升的主要因素。
五、豬肉價格變動的應對措施
1.政府加強生豬市場的調控
首先是運用好大數據和“互聯網+”等信息工具,對豬肉價格和供求作出科學預測和分析,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其次是采取更加靈活的產業調控政策,逆豬肉市場態勢行事。三是對產業鏈作出規范要求,構建好產業鏈的利益分配機制,保障養殖用地,穩定豬飼料的產量和價格,控制豬肉生產成本。四是加強市場對投機行為的監測和懲罰力度,堅決杜絕投機行為。五是加強產品質量監管,杜絕和減少食品安全事件和自然災害以及疫情對市場的沖擊。六是調控政策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2.提供多元、建康的肉食品選擇,細化肉產品供給層次
加強對豬肉替代品市場的鼓勵,宣傳新的消費理念,以消費理念引導消費結構,進而影響產業結構。
3.加強衛生防疫能力
生產者要推進生豬規模化養殖,推進防疫體系建設,提升養殖企業的防疫能力。政府作為調控者可以采取多種手段支持防疫研發工作。
4.在金融反面給予支持
開發針對養殖戶的保險產品,減少養殖戶對風險的擔憂。另一方面,銀行等金融機構應向養殖戶提供專項優惠貸款,降低養殖成本,緩解短期市場價格波動對養殖戶的沖擊。
綜上所述,豬肉是我們生活的必需品,在我們的農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豬肉價格的穩定對居民生活有著重要意義。近些年豬肉價格的不穩定敲響了國家應對豬肉市場做出調控的警鐘,也對生產者和消費者的行為提出了警示。豬肉市場的穩定需要生產者、消費者和政府三方的協作,使豬肉價格可預見可控制。
參考文獻
[1]徐凌峰.生豬價格走高影響因素分析[J].新農業,2019(14):11-14.
[2]韓磊.2018年中國豬肉市場形勢分析及展望[J].農業展望,2019,15(05):4-7+13.
[3]朱增勇.非洲豬瘟下的中國豬肉市場展望[J].北方牧業,2019(10):7-8.
[4]張宇奔.淺談非洲豬瘟對我國養豬業及生豬市場的影響[J].中國畜禽種業,2019,15(04):26-27.
[5]黃鼎鈞.本輪豬肉股大漲背后邏輯是什么?[N].中國證券報,2019-03-20(A03).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