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鳳
摘??要:課堂活動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內容之一,一場優質的課堂活動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加深學生對課本內容的深層理解以及在現實生活中的靈活應用。作為小學教師必須要注重課堂活動的開展。筆者將以小學語文老師為例,具體闡述課堂活動的相關教學內容。
關鍵詞:課堂活動;有效性;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1-0068-02
1.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工作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開展教學活動之前做好相關的準備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課堂活動作為一種特殊的語文教學方式,其課前準備工作更要做到詳細。關于教師的課前活動準備工作,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第一,介紹活動的基本情況。這里所說的介紹活動并不是只可以在活動開展之前告知學生活動的主題和要求,而是作為一種預習性質的工作交由學生,使學生知道這場活動會出現在接下來的學習過程中,從而有利于學生積極準備,熟悉活動減少活動開展時學生由于生疏而不能跟緊教師教學腳步的現象。比如,在部編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小馬過河》一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想把文章的主旨通過一種更為活潑的方式(幾教學活動)傳達給學生從而加深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理解,那么在這篇文章開展以前教師首先要告訴學生:“同學們,在接下來的一課〈小馬過河〉的學習過程中,我們開展一場教學活動,加深大家的印象,大家可以現在說一下自己的想法,在課余時間準備一下。”教師在課堂上把接下來要開展的教學活動提前告知了學生,減少了學生的生疏感。如果有學生提出了比較新奇的思路想法,對教師設計教學活動也是非常好的思想啟蒙。比如,教師原本的活動設計是讓學生扮演書中相關的角色,拿著書本念課文的方式參與進來,可是有學生提出了讓扮演相應角色的背誦自己需要用到的課文內容,從而驅除活動過程中的形式化,使活動更加自然流暢。此時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聲音,并把學生這一點想法融入到自己的教學活動設計中。第二,準備活動使用的工具。在向學生傳達了教學活動的任務以后,教師可以著手準備教學活動時需要的相關工具了。由于活動是在課堂上開展,且活動的目的是為了教學而不是娛樂,所以教師準備的工具不要面面俱到,那樣只會浪費自己的教學精力,也非常容易使得教學活動的主旨發生乖離,導致學生對活動內容印象深刻但對活動中心思想卻一知半解的不良局面。比如,教師在開展《小馬過河》這一課的教學活動時,可以準備一些簡單的貼紙比如(牛、馬和松鼠),把這些貼紙貼在扮演相應角色的同學身上,這樣不僅可以幫助觀看的其他同學分清楚活動的角色,也有利于大家監督角色在教學活動中是否出現了立場不當的錯誤。第三,劃分學習小組。劃分學習小組也是班主任需要做好的課前準備工作之一。而且學習小組的劃分需要考察教師對全班學生大體情況的把握,比如,有些學生積極活潑言辭表達能力出色,有些學生比較文靜內斂,作為教師要綜合考慮這種因素,做好學習小組的劃分工作而不能簡單的讓學生根據同學關系和座位排列狀況劃分為學習小組。比如,在《小馬過河》這一課的課堂活動開展前,教師根據對班級的學生的基本情況做了了解以后,劃分了五個人為一組的學習小組,在某小組中張同學活潑好動,樂于表現自己,教師可以根據這點讓其扮演小馬這一角色;劉同學平時朗讀能力有待提高,教師可以不讓其扮演活動中角色,讓他擔任推動故事發展的旁白朗讀者等等。總之,教師通過把不同的同學安排到同一組,鍛煉學生的優勢,彌補學生的短板從而實現強者更強,不足者變強的良好教學活動設計預期,從而明顯增強課堂活動的有效性。
2.實施高效科學的課上教學活動
在準備工作基本結束以后,教師就可以著手進行課堂活動了。雖然教師在課堂活動的準備階段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課堂實際開展往往與教師的預期課堂設想存在出入,所以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要密切注意根據實時的課堂情況調整自己在準備階段的教學部署與教學方案,以便達到最高效率的課堂活動。關于該部分的教學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第一,活動要與書本內容密切結合。課堂活動的開展是為了教育學生,讓學生明白相應的哲學道理,所以教師的教學課堂活動要與書本密切結合,不能背離書本知識的框架與范圍。比如,在《小馬過河》的課堂活動中,學生要按照教師要求扮演教材上指定的角色,比如,學生只可以扮演老牛、松鼠、小馬和大馬這幾個角色,不可以根據學生自己的愛好扮演一些書本上沒有涉及的角色(比如,狐貍等),此外在學生按照相對應的角色參與活動時,必須要背誦出自己扮演角色的臺詞,不可以占用其他角色的臺詞和立場。教師此時也要密切觀察學生的在活動中的投入狀態,調整學生的角色扮演。比如,在某小組的活動進行時,張同學雖然負責旁白解說工作但其表現出來的表演欲望非常強烈,此時教師應當給這位同學一次機會,讓他扮演一個課文中的角色,從而培養這位同學的學習熱情進一步激發這位同學的學習積極性,從而切實提高整個課堂活動的有效性。第二,挖掘活動本身的意義。活動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教學模式,有些傳統教育模式不能媲美的優點,所以教師要充分發掘活動本身的意義,比如,在活動開展之時,學生之間配合默契這一狀況可以作為教師的教學話題在課堂上進一步引申,這樣做不僅可以教育學生書本上的哲理內容,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友誼的進步與發展,形成良好的班級學風,從而提高班級課堂活動的有效性。
3.教學課后積極進行教學反思
高效的課堂活動不僅僅需要教師在開展之前進行周密的準備工作,在課堂上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活動進度,更需要教師在課后時間進行總結和反思。發現自己的問題,尋找學生的不足,從而為下一次開展課堂活提供經驗指導。關于這部分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開展:首先,教師要反思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漏洞。教師的課堂活動設計由于時間等諸多條件的限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所以教師要不斷反思自己,盡可能的減少自己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的潛在風險。比如,在《小馬過河》一課的課堂活動中,教師發現在全班同學的分組上存在不合理,某小組內的同學都比較開朗,所以沒有人主動愿意扮演旁白的角色。所以教師在接下來的活動安排中,應當密切注意這個問題,避免再次出現類似的錯誤。第二,教師反思學生的學習成果與不足之處。課堂活動的主體是學生,而課堂活動的最終受益者也是學生,所以教師要在活動結束以后反思學生的學習效率是否在合理范圍內。比如,教師在反思教學活動過程中意識到學生雖然很樂于參與到活動中,積極扮演相關角色,但是對《小馬過河》這篇文章想要表達的主體思想解讀不夠準確,甚至完全沒有印象,那么這場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就大打折扣,通過課堂活動教育學生的目的也沒有實現。所以教師要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著重引導學生學習書本哲理,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活動的有效性。
課堂活動作為一種常用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教育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注重引用課堂活動教學,提升其有效性,最終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陳軼娟.探討家長助教活動的教師指導策略—“故事媽媽進課堂”活動為例[A].教育理論研究(第九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2]季南,董淑華.高校文獻學課程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實踐—以“卷軸裝”知識點為例[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19(05):29-32
[3]馮艷艷,盧秋紅.促進課堂教學與實踐教育方式創新實現育人方式的重點突破—記2019年創新教育實踐研訓活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9(05):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