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學志
摘 要:企業員工激勵問題是每個企業都不能回避的問題,關于這個話題,有關專家和學者已經給予了相當的論述,本文從柔性管理的角度出發,對我國企業人性化激勵方面存在的問題做了具體明確,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對策。
關鍵詞:人性化管理;員工;激勵
一、企業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
人性化管理是企業的一種管理方式,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企業更加注重人性化關懷,給與員工更多自主空間,充分激發他們的積極性,發揮創造性,這種積極性和創造性通過一系列的手段使員工自己產生的,是主動性的,而不是依靠嚴格的管理制度進行約束的。所以,人性化管理也經常被稱為柔性管理,是與剛性管理相對應的,與其相比,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柔性管理強調“以人為本”,企業與員工相互尊重,充分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二是柔性管理一般實行扁平化的組織結構,溝通機制更加暢通,員工的意見和建議得到更多的重視。柔性管理對企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以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柔性管理是現代企業管理和發展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具體到企業,就是以人為本,構建人和企業的和諧關系,實現健康的共同發展,是現代企業管理和發展的方向。而柔性管理正是基于這個出發點,順應黨中央的要求,在企業管理上實施的創新,柔性管理是以扁平型組織機構為主,是管理思維和方式的創新,是符合時代要求的。
第二,柔性管理體現了對人的尊重,符合馬斯洛需求理論。根據該理論,人的需求有許多層面,是多樣化的,只有對人提供足夠的尊重,才能夠滿足人不同層次的需求。而企業柔性的管理方式,出發點就是以人為本,從人的實際需要出發,不僅給予物質獎勵,還會關心員工,讓他們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尊重,從某種程度上說,得到多層次的滿足。
二、我國企業人性化激勵存在的問題
1.企業有效溝通不暢通,企業缺乏人性化激勵的基礎
有效溝通是組織交流和管理的重要手段,一個企業如果實施人性化激勵必須有暢通的溝通機制,領導之間、各級員工之間要及時傳遞信息。這是因為,企業的計劃、決策、監督管理、部門之間的協調都需要信息交流,只有在充分溝通的基礎上才能充分了解員工的實際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地做出相應決策,可以說,溝通機制是人性化激勵的基礎,但從目前情況看,在這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
一方面,企業溝通機制本身就不暢通,沒有為各級員工之間的信息交流設置足夠的渠道。一般情況下,企業決策作出之后,一級一級往下傳達,但往上反饋機制較弱,橫向溝通機制也較弱,也就說采用的仍然是直線型、職能型的組織機構,這種體系本身就缺乏溝通機制。另一方面,企業領導、各級員工之間的素質、文化、能力都會呈現出差異,這就使得溝通變得困難一點,對于一般員工來講,對于上級的決策就是執行,沒有必要、沒有習慣去和領導溝通,對于領導來講也沒有和下級廣泛交流的價值。
2.企業文化建設缺乏特色
企業文化是一個企業在經營管理過程中形成的,是一個企業組織的靈魂,它對于企業的影響力和推動力是非常高的,可以說每一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文化,國內知名企業,例如海爾、華為的企業文化是在長期的經營和管理活動中凝聚形成的,可以說是非常有特色的,推動這些企業健康發展的就是其優秀的企業文化。但是我國也有很多企業對于文化建設不是很重視,缺乏自己的特色。一方面,企業文化建設流于形式,只注重表面,有的企業讓員工列隊、舉辦升旗儀式,但筆者認為這都是膚淺的東西,管理活動中形成的風格和作風習慣才是主要的,這種文化建設就是缺乏內核和實質要素;另一方面,一些企業根本就是不重視文化建設,沒有認識到文化對于一個企業的積極作用,在平時的經營活動中日常管理,忽視自身文化的培育。
企業文化的建設對于人性化激勵有著積極的作用,也可以說提供了良好的環境,這是因為柔性管理注重的就是企業內部良好的文化氛圍,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和互相尊重,而一個健康良好的企業文化就注重企業的和諧,對員工的精神鼓勵,如果文化建設不到位,人性化激勵就很難發揮其作用。
3.過分強調柔性管理,制度建設不完善
從一定意義上講,柔性管理和剛性管理是一對矛盾,在實際過程中如何把握好二者之間的關系是非常關鍵的,前面提到要做到剛柔并濟就是這個道理。其實柔性管理并不是不要制度,在任何一個企業制度都是不可代替的,科學完善的制度體系永遠行之有效,即便是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但是,我國有一些開始對人性化管理十分注重,就不可避免地忽視制度建設,這對企業造成的不利影響主要有幾點。一是,人性化管理措施和制度管理并不能相互替換,所發生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一些需要制度體系領域柔性措施并不能取而代之,比如企業工作紀律、監督機制等,僅僅依靠對員工的關懷和尊重是不可行的,必須依靠剛性手段去管理,雖然人性化關心可以提高員工的責任心,但是必要的制度還是要有的。二是,沒有制度作保障,一些柔性的激勵措施的執行力也會百分之百有效實施,人性化形成措施制度化,才能確保激勵效果。三是,一些人性化的激勵措施有時候是零散的,不是系統的,比如說對員工的日常人情關懷,在很多時候無法形成制度,如果過分注重柔性激勵措施,忽視制度建設,企業的整個激勵體系則會缺乏系統性,勢必會有一些地方不到位。
4.人性化激勵與人情激勵混為一談
這也是我國企業常見的一個通病,說到人性化激勵就認為是人情管理,其實這二者之間有著很大區別,千萬不能混為一談。二者區別體現在以下兩點:第一,人性化激勵是企業柔性管理的體現,在制度管理的同時,實施一些人性化的措施,其前提是對員工要公平,讓他們在企業中有獲得感和存在感,而人情管理則不能完全體現公平性,對一部分員工給予關懷和人情,對另一部分員工則不會給予這些,厚此薄彼是常見現象,其后果是沒有得到人情的員工產生了更大的意見和抱怨,根本就起不到有效激勵的作用。第二,人性化激勵以制度為依據,企業對員工的關心、溝通、尊重都是在制度范圍內的,因此會受到員工的認可和贊同,而人情激勵經常超出制度的范疇,對于一些人的激勵甚至超出制度允許范圍內,比如,對于一個能力一般的普通員工要破格提拔,這是送了一個較大的人情,但是超出了企業正常制度允許,因此不但不會產生有效的激勵效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在員工之間產生不良反應。從這個角度看,人情管理和人性化激勵不管是從本質上、還是產生的效應上都是有區別的,但現實情況卻是,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將二者混為一談,或者是能夠區分,但往往不能做到,鑒于某種原因人情激勵仍然存在。
三、完善人性化激勵的建議對策
1.構建暢通的溝通機制和良好的企業文化
溝通機制是實施人性化激勵的基礎,因此企業柔性管理一定要確保溝通交流的暢通。首先,企業對此要高度重視,在機制上進行完善,在領導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員工之間建立和完善廣泛的渠道,通過制度建設,完善座談、信箱、意見征集、電話,以及信息化的溝通形式,讓交流成為企業的常態,值得一提的是,把這些方式以制度心事確定下來效果會更加好。其次,要鼓勵企業內部的溝通,讓員工敢于交流、樂于交流,比如,員工一般會對自己的工作范圍比較熟悉,如果對提出一些中肯的意見和建議給予一定形式的獎勵,這會大大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存在感。
另一方面,企業文化的建設對于柔性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應該給予應有的重視,對于企業的高層管理層而言,要將其作為一個戰略層面去考慮,充分認識到企業文化的價值。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不要完全模仿其他企業,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特點,如果完全照搬容易犯東施效顰的錯誤,此外文化建設也不能流于形式,只做一些表面文章,要注重企業的內涵,在長期經營中形成自己的風格作風,形成特色鮮明、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
2.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公正的激勵機制
什么是科學的激勵機制?筆者認為,能夠增強員工責任感、激發工作積極性的措施就是科學的。根據馬斯洛需求理論,人在不同階段會產生不同的需要,那么員工在不同崗位、不同位置的需求也會不一樣,有的需要工資收入高一些,有的會更加注重晉升和發展機會,有的人則需要更多的關心和尊重。要對這些情況認真分析,綜合考慮,在管理中融入柔性管理因素,針對不同層次的員工制定出相應的激勵措施,過剛易折,在人員激勵上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僅僅依靠制度約束去管理,要通過各種方法讓員工實現自我激勵。
此外,還應該注意激勵的公平性,體現公正原則,具體做法是杜絕人情管理,任何人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絕對不能有厚此薄彼現象。我們知道,公平性和一刀切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公證體現了制度的嚴肅,而一刀切則是方法的問題,很多情況下,公平公正就是一種激勵,而有針對性的措施、杜絕一刀切則是柔性管理的體現。
3.綜合運用工作激勵和參與激勵
在企業里,有許多崗位是具有挑戰性的,員工在從事這項工作的時候往往充滿熱情,也很有滿足感,尤其是對那些年輕有活力、干勁足的員工而言。其實,在很多情況下,工作本身就是一種激勵,大部分員工都不是平庸的,喜歡工作帶來的挑戰,在某種程度上享受工作這往往比薪資水平更有吸引力,所以對于一個企業而言,一定要充分運用工作帶來的激勵。具體而言,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把工作內容設計得更加靈活、豐富,并創造令人舒適的工作環境,讓員工感到本身不是什么枯燥無味的事情,而是令人愉悅的。此外,在一個崗位工作時間較長,員工可能會缺乏熱情,這個時候就可以考慮調換崗位,給員工創造新的工作環境,這樣可能就會重新激發工作積極性。
另一方面,員工都有參與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創造和提供一切機會讓員工參與管理是調動他們積極性的有效方法。毫無疑問,幾乎沒有人對參與管理不感興趣,員工也希望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意見,如果給予恰當的機會這將是一個有效的激勵措施,也是柔性管理的重要體現。企業或者某一部門在進行決策的時候,可以吸納一線員工參與,多聽聽他們的意見,一方面體現了決策的科學性,也能夠增加員工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以進一步滿足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從而達到激勵的效果。
4.了解員工需求,實施個性化激勵
在管理實踐中,如何對企業中的個人實施有效的激勵,首先是以對人的認識為基礎的。要想激勵員工,必須了解其動機或需求。管理者首先要明確兩點:一是沒有相同的員工;二是在不同的階段,員工有不同的需求。對于不同的員工應當考慮個體差異,具體分析,找到激勵他們的因素,采取不同的激勵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激勵。比如,有的人安靜被動,另一些人則進取而活躍;一些人相信自己能主宰環境,而有些人則認為自己成功與否主要取決于環境的影響;一些人樂于挑戰風險,而另有些人傾向于規避風險。組織行為學有關性格與職業的闡述中指出,員工的個性不相同,他們從事的職業也應有所不同。與員工個性相匹配的工作才能讓員工感到滿意、舒適,才會充分激發他們工作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譚英華.人性化管理[M].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6.
[2]趙思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人性化管理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12.
[3]謝永建.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人性化與規范化研究[J].北方經貿,2018.1.
[4]李朝銘.淺析企業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J].商情,2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