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瑜婕
摘 要:積極理念倡導以學生潛在的積極力量為出發點,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意識、增強學生的積極體驗為途徑,培養學生的積極人格,增強自我效能感。傳統的研究方法總是從學生的問題出發,本文介紹了如何以積極理念為基礎,打破了以往的觀念和方法,從學生的收獲、進步出發,通過認知感、獲得感、成就感“三感學習”的路徑創新達到學生英語能力的認知感與潛能兩維提升,英語學習的獲得感與信心雙向重拾、成就感與自我互補增強的效果。
關鍵詞:中職英語 三感學習 積極理念
在全球化的時代,英語作為全球流通性最高的語言在中職學校卻不太受歡迎,特別是在以機電專業為主的學校中。這些學校中男生比例較高,英語雖是文化課的主干課程,但卻是一門弱勢學科。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準備的英語課程往往因為學生的低參與度而草草收場。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低,把自己擋在英語學習的大門之外,以消極的態度對待英語學習。
一、原因分析
1.自我認知感偏差
在以分數定成績的時代,分值就是判定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能力強弱的標準。學生普遍認為自己學不好英語,對自己的定位比較低,常見的表現即尚未開始上英語課,就判定自己無法學會,從而出現典型的“三不”現象:不說、不做、不應答。
2.學習獲得感不足
由于英語基礎知識比較薄弱,學生英語作業的正確率比較低,英語測驗的成績也不理想,這樣的局面很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英語是有收獲的。只以分數論成敗、以獎學金定優劣,這樣的評價方式很難讓大部分學生擁有英語學習的獲得感。
3.學習成就感不強
中職學校中能給學生提供英語展示的機會比較少,舉辦英語競賽類活動不多。對于英語程度比較差的同學來說沒有一個合適的平臺展示自己,沒有合適的輸出渠道,學生學習英語的成就感不強,繼而導致自我效能感也比較低。
二、以積極理念審視中職英語“三感學習”
1.自我定位的認知感
認知感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中職學生自我價值判斷比較低,從而對自我的定位比較低。積極理念下的“認知感”倡導心理學的積極取向,給學生提供一個“認識自我”的機會,發現學生的潛能,為學生指明方向,找準積極的自我定位。
2.知識收獲的獲得感
獲得感強調實實在在的得到,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的獲得感是激發學習興趣的驅動力。細化英語學習的過程,通過目標制定、記錄點滴、積極評價等方式讓學生“尋找自我”,重拾信心,增強英語學習的“痕跡”,提升知識收獲的獲得感。
3.內心滿足的成就感
成就感是愿望達成的積極心理感受,積極理念倡導積極的情緒和體驗。通過多種形式的英語活動提供“展示自我”的舞臺,為學生搭建平臺可以增強學生內心滿足的成就感。
三、中職英語“三感學習”路徑創新
研究對象為某校電氣1652班,該班共有學生26人,均為男生。該班班風較好,但英語成績不太理想,多數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有挫敗感,對英語的喜歡程度比較低,對英語學習的信心也明顯不足。在實驗前,選取了成人高考模擬考I卷進行統一測試,平均成績為33.4分,最高分為63分,最低分為9分。基于積極理念從三方面入手,以提高學生“三感學習”為核心。
1.發現潛能、指明方向的認知感提升路徑
(1)舉行講座,心理疏導。邀請心理咨詢師在班級舉行講座,讓學生先了解積極教育思想,對積極理念具有初步認識。同時讓學生認識自我,接納“并不完美的自己”,正確認識自己的潛能。
(2)學習事跡,強化歸因。舉行英語主題日活動,觀看俞敏洪、馬云等成功人士學習英語的故事。邀請校內英語學習較好的學生進行經驗分享,進行歸因訓練,強化他人成功是因為努力。鼓勵學生積極向上,發掘潛能,努力前行。
2.重拾信心、引路前行的獲得感提升路徑
主要以《心靈成長手冊》為基礎,從設定每周目標、記錄每日點滴、堅持打卡行動、做好積極評價四方面記錄學生英語成長的點滴進步。讓學生學而有知、學能所得、學有所獲,增強英語學習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1)制定目標。制定的“本周目標”包括“選擇性目標”和“自我目標”兩種。“選擇性目標”由任課教師根據本周學習內容、學生程度、預設活動等方面給學生提供制定目標的選擇項,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進行選擇。AB分層目標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自主選擇。“自我目標”由學生自行制定,可根據“打卡行動”中的相關選項給自己制定目標任務,也可在其他方面自主制定相關目標,凸顯了目標制定的個性化。
(2)每日點滴。“每日點滴”共設三個問題,分別是“請說說你在今天的英語學習過程中感興趣的東西”“請問你在今天的學習中學到了什么呢?(單詞、詞組、句子、跨文化交際等都可)”“請說說你覺得自己在今天的學習過程中進步的地方。”通過三個問題來記錄每日英語學習的收獲,這既是一種回顧,也是一種反思。
(3)打卡行動。打卡行動采用“菜單式”選項,學生在七個任務中任意選擇三個項目完成,即算打卡成功。堅持每次都打卡成功的學生在期末能獲得“金蘋果”獎并獲得精美小禮品一份。一學期內請假五次及以上學生獲得“銀番茄”獎,超過5次者無獎。“菜單式”的選項就如進超市購物一般,提高了學生參與活動的趣味性,學生也能根據自己實際情況進行選擇,提高了學習英語的自主性。
(4)積極評價。“積極評價”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在英語教學評價中,來自教師、同伴積極的評價也能夠讓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在評價中找到英語學習的獲得感。
一是選評。以月考、期中考、結題測驗為節點,根據課堂表現、打卡率、測驗成績等方面評出“英語之星”“進步之星”“潛力之星”。
二是點評。每月月底,組長和任課教師對學生從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成效、團隊合作、活動參與等方面進行積極點評,點評內容記錄在《心靈成長手冊》中,同時提出下一階段的希望,鼓勵學生繼續努力。
3.展示自我、搭建平臺的成就感提升路徑
在實驗班26個學生中,有性格開朗、樂于表現的,也有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在設計自我展示的項目中,按照“動靜相結合”“專業性和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來設計展示項目,能夠更全面的給予不同性格的學生展示機會。主要包括文書類的英語書法比賽、閱讀比賽、詞匯比賽,表演類的英語配音比賽、繞口令比賽、歌曲比賽、演講比賽,展示類的5分鐘演講臺、書法作品展示、英語之星展示等。
四、中職英語“三感學習”實踐成效
1.英語能力的認知感與潛能兩維提升
學生通過講座、學習、榜樣經驗分享等活動意識到每個人都是有潛力的,英語課堂參與度和抬頭率明顯提高。在兩次的問卷調查中,學生對于自己學習英語是否有潛力的肯定態度的統計數據從23.08%提升至50%。
2.英語學習的獲得感與信心雙向重拾
《心靈成長手冊》記錄了每個學生英語學習中的點滴進步,讓英語學習變得有“跡”可尋。英語課堂學生參與度更高,學生參與課堂回答、組織小組合作的意愿和積極性大大提高。學生對英語課的獲得感數據從11.54%提升至61.54%。項目實施前后,采用難度相當的全國成人高考模擬試卷進行測試,前后數據也發生比較大的變化,班級平均成績提升14.7%。
3.英語學習的成就感與自我互補增強
英語活動在班內的大范圍組織,讓學生人人都能參與到英語的成果展示中。以鼓勵、積極的態度讓學生展示自己的風采,在文書類、表演類、展示類等項目中獲得出彩的機會。在兩次的英語學習調查數據中,能從英語學習中體會到成就感的學生從15.38%提升至76.92%。
參考文獻:
[1]翟賢亮,葛魯嘉.積極心理學的建設性沖突與視域轉換[J].心理科學進展,2017(2).
[2]周燁.運用積極教育理念提高職校生英語學習積極性探究[J].科技資訊,2018(10).
(作者單位:浙江省平湖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