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順仙
【摘 要】目的:比較頭顱CT平掃與磁共振FLAIR序列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顯示效果以確定FLAIR序列在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斷及鑒別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材料與方法:收集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38例行頭顱CT平掃后可疑微量—少量蛛網膜下腔出血、CT平掃發現合并或單純縱裂及小腦幕區蛛網膜下腔出血、CT檢查未發現確切出血但患者臨床癥狀持續明顯而進一步行磁共振檢查的顱腦外傷患者,根據上述患者頭顱CT平掃與磁共振FLAIR序列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顯示情況進行對比。結果:CT平掃后可疑微量—少量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磁共振檢查后在FLAIR序列上可見明確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并且顯示出血范圍較CT大;CT平掃發現合并或單純縱裂及小腦幕區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部分患者在FLAIR序列上未發現出血征象;CT檢查未發現確切出血但患者臨床癥狀持續明顯的顱腦外傷患者,進一步行磁共振檢查后,部分病例在FLAIR序列發現有微量—少量蛛網膜下腔出血。結論:頭顱磁共振FLAIR序列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顯示效果較CT平掃佳,對CT平掃發現合并或單純縱裂及小腦幕區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FLAIR序列可發現CT檢查的假陽性情況。
【關鍵詞】蛛網膜下腔出血; CT平掃 ; 磁共振成像 ; FLAIR序列
【中圖分類號】R743.3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3-09--01
顱內出血的MRI表現取決于出血的時相和應有的MRI掃描技術:超急性期出血的典型MRI表現是T1WI等信號、T2WI稍低信號;隨病程進展,出血進入急性期和亞急性期,早期在自旋回波T1WI血腫周邊呈高信號,隨時間推移,這種高信號逐漸向中心部進展,在T2WI上亞急性早期(紅細胞未破裂)為低或等信號,亞急性晚期(紅細胞破裂)為高信號;慢性期血腫T1WI、T2WI均呈低信號,T2WI中央可見點狀高信號。故見到沿蛛網膜下腔分布的T1WI、T2WI高信號可以作出亞急性期蛛網膜下腔出血的診斷。
由于MRI上所見到的出血灶信號演變較為復雜,從而認為MRI對急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不敏感的觀點被神經放射學醫師廣泛接受。本人根據上述患者頭顱CT平掃與磁共振FLAIR序列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顯示情況進行了統計及對比。
1 材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間共38例分別為行頭顱CT平掃后可疑微量—少量蛛網膜下腔出血(23例)、CT平掃發現合并或單純縱裂及小腦幕區蛛網膜下腔出血(9例)、CT檢查未發現確切出血但患者臨床癥狀持續明顯而進一步行磁共振檢查的顱腦外傷患者(6例),根據上述患者頭顱CT平掃與磁共振FLAIR序列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顯示情況進行對比。
1.2 檢查設備及掃描參數
頭顱CT檢查使用美國GE公司16排螺旋CT機,行常規平臥位CT平掃,層厚5mm,間隔20mm,機架傾斜S0.0,SFOV-Head,120KV,管電流160mA。
頭顱MRI檢查使用飛利浦公司1.5T核磁共振機,行常規T2WI、T1WI、FLAIR、DWI橫斷位掃描(Slice thickness 6mm)。
檢查前均反復交代患者盡量配合檢查需要,以提高圖像清晰度。
1.3 圖像及數據分析
38例患者均全部成功完成頭顱CT及MRI掃描(選取病例均為本人上班時收集的患者)。
對比發現:23例行頭顱CT平掃后可疑微量—少量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經行磁共振檢查后在FLAIR序列上可見明顯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征象,二者結合準確率約100%,并且FLAIR序列上顯示的出血范圍均較CT平掃所顯示的范圍要大;9例CT平掃發現合并或單純縱裂及小腦幕區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中,5例CT顯示合并縱裂及小腦幕區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只有3例在FLAIR序列上可見明顯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征象,另4例單純縱裂及小腦幕區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在FLAIR序列只有2例可見明顯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征象,其余4例在FLAIR序列上未見確切出血征象的患者在FLAIR像上相應區域可見清晰的縱裂、腦幕、血管及其它正常結構信號影,提示CT平掃出現了假陽性情況,CT平掃準確率約為56%;6例CT檢查未發現確切出血但患者臨床癥狀持續明顯的顱腦外傷患者,進一步行磁共振檢查后,有4例在FLAIR序列發現有微量—少量蛛網膜下腔出血,提示CT平掃出現了假陰性情況,CT平掃準確率僅為33%左右。
2 結果
對比研究發現:CT平掃后可疑微量—少量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磁共振檢查后在FLAIR序列上可見明確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并且顯示出血范圍較CT大,二者結合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準確率達100%;CT平掃發現合并或單純縱裂及小腦幕區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經行MRI檢查,部分患者在FLAIR序列上并未發現出血征象,而在相應區域顯示清晰的縱裂、腦幕、血管及其它正常結構信號影,提示CT平掃出現了假陽性情況,對比后CT平掃準確率約為56%;CT檢查未發現確切出血但患者臨床癥狀持續明顯的顱腦外傷患者,進一步行磁共振檢查后,部分病例在FLAIR序列發現有微量—少量蛛網膜下腔出血,提示CT平掃出現了假陰性情況,對比后CT平掃準確率僅為33%左右。
3 結論
頭顱磁共振FLAIR序列對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顯示效果較CT平掃佳[1]。尤其適用于頭顱CT平掃后懷疑微量—少量蛛網膜下腔出血及CT檢查未發現確切出血但患者臨床癥狀持續明顯的顱腦外傷患者,可進一步明確有無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存在;對CT平掃發現合并或單純縱裂及小腦幕區蛛網膜下腔出血的患者,FLAIR序列可發現CT檢查的假陽性情況。故磁共振成像FLAIR序列可作為上述患者CT檢查的補充[2]。
經過總結經驗及相關科室醫師間的有效溝通,我院CT醫師在遇到上述情況的病例時,在報告中均會建議進一步行頭顱MRI檢查,以創傷科、神經科為主的臨床醫師根據實際需要也會跟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建議患者進一步行磁共振檢查。二者的結合進一步完善了影像診斷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CT檢查的假陽性率和假陰性率,大大提高了蛛網膜下腔出血診斷的準確性。如此,不僅提高了臨床治療的有效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該方面的醫療糾紛,尤其為部分事故所致頭顱外傷的雙方當事人達到了科學、合理的治療和解決效果提供了準確的影像學依據,產生了一定的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劉新生.3.0T核磁共振FLAIR序列在急性少量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中的診斷價值[J].當代醫學,2015,21(32):58-59.
楊國豐.對比CT與磁共振高場強FLAIR序列在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中的應用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25):3837-3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