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嬌娜 王俊超 袁翠玉等
【摘要】目的:探究預見性護理干預對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相關護理結局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重癥監護室收治的60例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行常規護理的對照組(n=30)和行預見性護理干預的實驗組(n=30),對比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結論:將預見性護理干預應用于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的相關護理中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預見性護理;腦出血;重癥監護;護理結局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20)01-0266-01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和人口老齡化的加重,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逐漸提高。老年人是該疾病的高發人群,當受到外界刺激時,很容易導致血管破裂,引發腦出血,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目前,治療腦出血不但要采取有效的治療措施還需要配以合理的護理干預,以保證治療效果。本次研究對我院收治的60例分別行常規護理和行預見性護理干預的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進行對比分析,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重癥監護室收治的60例腦出血患者,時間為2018年1月2019年6月,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30例。其中,對照組男20例,女10例,年齡56~74歲,均數(62.48±3.62)歲,出血部位有腦葉、腦干、丘腦;實驗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58~77歲,均數(64.20±3.40)歲,出血部位有腦葉、腦干、丘腦、基底節。患者均符合腦出血診斷標準,無其他重大臟器疾病,認知功能及精神狀態正常,兩組患者基本資料組間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實驗組行預見性護理干預,具體如下:(1)口腔護理:由于患者多昏迷臥床,一般采用鼻飼的方法對患者進行營養支持,但長期緊閉口腔會導致口腔壁厭氧菌感染,進而發生口腔潰瘍等癥狀。因此,護理人員要定期對患者進行口腔清洗,保證每天對患者的口腔清洗2~3次,清洗方法為沖洗與擦洗相結合,并嚴格遵守無菌操作的原則。患者恢復意識后,告知其正確排痰方法,以降低感染發生率。(2)皮膚護理:定期對協助患者翻身,每兩小時一次,并對患者肢體進行按摩,促進血液循環,以防止壓瘡及靜脈血栓的發生。加強對患者的巡視,對存在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及時清除分泌物,保持會陰部的皮膚干燥,避免皮膚感染。(3)肢體護理: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計劃,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不能操之過急,合理控制鍛煉時間及鍛煉量。康復訓練一旦開始,護理人員應當輔助患者進行床上活動,然后逐步讓患者自主對患肢進行屈伸、內旋外展等運動,并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4)導尿管護理:患者術后一般會留置導尿管,但留置時間過長會增加感染的發生率,因此護理人員要密切觀察患者尿液的顏色、流量,判斷是否感染,若感染及時告知主治醫生并更換導尿管[2]。
1.3觀察指標
采用SF-36生存質量評定量表對患者生理功能、情感功能、社會功能及心理健康進行評分,分值以百分制計,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數據以spss21.0處理,設定P<0.05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生活質量對比
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較對照組高,P<0.05,詳見表1。
2.2兩組并發癥對比
實驗組便秘1例、尿路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共計2例,構成比6.67%;對照組便秘2例,壓瘡2例,尿路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并發癥發生共計7例,構成比23.33%,兩組并發癥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10.885,P=0.001)。
腦出血作為臨床上常見的神經外科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和致死率,且預后效果不佳。因此,為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除了進行有效的治療外,給予患者細致的護理干預也尤為重要。預見性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總結多年的成果,能對高血壓腦出血發生的各種并發癥有前瞻性預見,從而降低患者并發癥,保證治療效果。本文通過對患者進行口腔護理、皮膚護理、肢體護理及導尿管護理等干預,很大程度上預防了患者在治療期間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保證了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較對照組低,P<0.05。綜上所述,對腦出血重癥監護患者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水平,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率,臨床護理結局較高,對促進患者恢復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