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培升
【摘要】 目的:研究中藥直腸滴入對中風后便秘患者便秘困難有較大的幫助。方法:選取我院2018年1-12月104例中風后便秘患者,隨機分實驗組、對比組,實驗組利用中藥直腸滴入治療,對比組傳統西醫方法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差異。結果:實驗組便秘發生率9.62%,對比組便秘發生率15.38%,兩組住院時間、便秘持續時間、便秘發作次數、治療滿意度差異明顯(P<0.05)。結論:中風后便秘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合并癥類型,患者在出現便秘后,單純西藥無法對患者采取顯著的治療效果,利用中藥直腸滴入治療效果更高,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中風后便秘;中藥直腸滴入;治療效果
中風后便秘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并發癥,患者在發病后存在排便量降低、大便硬結、排便費力、排便時間長等問題。患者甚至出現有便意但無法順利排便[1]。上述癥狀不但會影響患者的正常新陳代謝,還會對患者的治療產生較大的壓力,影響患者治療效果與康復。由于中風會增加患者的治療壓力,對患者的治療效果也有較大的影響。大部分患者需要對其進行藥物、心理干預,促進患者排便順暢程度,但治療效果受到較多因素影響。中藥直腸滴入能夠將藥物直接作用在腸道上,促進腸道的有效蠕動,促進治療效果改善[2]。本文對所選中風后便秘患者開展中藥直腸滴入方式加用,觀察患者治療效果差異,現報告如下。
我院2018年1-12月104例中風后便秘患者,隨機分實驗組、對比組,52例/組。實驗組男27例,女25例,年齡33~86歲,平均年齡(65.16±20.84)歲,病程3~17天,平均病程(12.46±4.54)天。對比組男26例,女26例,年齡34~85歲,平均年齡(63.27±21.73)歲,病程4~18天,平均病程(13.36±4.64)天。患者均在我院住院治療,符合腦血管疾病防治指南需求,排除患者存在嚴重生命風險,排除患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失語癥狀,患者均肝腎、心臟、腎臟功能正常,排除臨床實驗用藥無法耐受情況。兩組基線資料無統計學意義,有可比性(P>0.05)。
實驗組利用中藥直腸滴入治療,對比組傳統西醫方法治療。
中藥直腸滴入治療:利用麻仁30g、白芍20g、大黃20g、枳殼10g、太子參15g、當歸20g、生白術10g,厚樸10g組成方劑,并利用煎煮方式取汁用藥,將藥汁放置在清潔的消毒柜中,待溫度下降至與腸道溫度相似的條件下,對患者進行直腸滴入治療,1次/日,每日更換方劑中的藥物。
傳統西醫治療:對患者進行便秘藥物的應用,藥物選擇甘油等藥物,在患者出現便秘情況后,對患者進行肛門給藥,促進藥物進入肛門后,幫助患者排便。
對比兩組便秘發生率=發生例數/總數*100%。對比兩組住院時間、便秘持續時間、便秘發作次數、治療滿意度。
數據均采取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住院時間、便秘持續時間、便秘發作次數、治療滿意度,均數±標準差(x±s),t檢驗,計數資料:便秘發生率,率(%),X2檢驗,P<0.0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便秘發生率9.62%,對比組便秘發生率15.38%,兩組住院時間、便秘持續時間、便秘發作次數、治療滿意度差異明顯(P<0.05),見表1。

表 1 兩組住院時間、便秘持續時間、便秘發作次數、治療滿意度比較(x±s)[n()]
中風后便秘在中醫臨床上屬于中風后的并發癥,患者由于情志不遂、分泌功能受限等原因導致發病。中醫治療中風效果較高,但對多數患者來說,單純中風治療無法對患者便秘產生較好的治療效果。但同時便秘對患者中風的疾病嚴重程度、治療壓力有較大的影響。西醫治療中風的方法,主要從腸道潤滑等方式進行治療,目的是增加患者腸道蠕動,提高患者便意,促進患者順利排便,西醫對中風后便秘的治療屬于被動治療,對便秘的預防性較差。中醫治療中風后便秘,能夠通過中醫藥劑等方式,對患者開展治療,促進患者治療效果的提高,幫助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提高排便順暢程度,促進患者治療過程中的不良反應降低,減少患者在中風康復過程中,由于便秘產生的不良反應[3-4]。中藥湯劑能夠幫助患者改善治療效果,但由于中風患者癥狀表現導致吞咽困難,面癱等癥狀,口服用藥有一定的困難,且患者的用藥治療效果較差。臨床為改善這一問題,利用直腸滴入給藥方式對患者進行治療[5]。
本文對所選中風后便秘患者開展中藥直腸滴入治療后發現,患者在出現便秘癥狀后,利用直腸滴入用藥治療,患者的便秘發作次數得到顯著降低,同時患者在治療后的便秘癥狀也得到顯著改善,發作次數降低,住院時間減少,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中風后便秘患者開展中藥直腸滴入治療效果顯著,患者治療后的便秘持續時間降低,值得臨床應用。
[1]顧雪彤,王玲姝,李冠男.針刺聯合卒后潤燥丸治療中風后虛秘的臨床療效觀察[J/OL].中醫藥臨床雜志,2019(09):1696-1699.
[2]孫永康,楊海燕,王新志.王新志應用豬牙皂治療腦系疾病經驗[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9,25(09):1238-1240.
[3]陳沛,江瀾,耿花蕾,王雅惠,王月,杜鐘名,劉勝哲,鄒憶懷.中風病痰熱腑實證的研究現狀[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9,17(18):2770-2773.
[4]龍茵,李芳,楊仕良,莫帆.電針不同深度針刺天樞穴治療中風后便秘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9,15(07):138-141.
[5]趙惠,國強,孫波,韓學鵬,張彥,李雨陽.俞募配穴埋線法治療中風后便秘的療效觀察[J].遼寧中醫雜志,2019,46(06):1272-1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