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商業秘密 侵權 保密措施 思考 實務建議
作者簡介:繆登兵,康普通訊技術(中國)有限公司。
中圖分類號:D923.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2.158
商業秘密作為企業商業競爭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保護一直是司法熱點之一。1993年頒布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標志著中國商業秘密法律保護制度正式建立。在2017年首次修訂后于2019年4月又根據國內外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呼聲迎來了新的修訂。此次修訂是著眼于提升商業秘密保護的精準修訂,但實踐中仍存在爭議。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9條首次從狹義法律的角度對商業秘密進行了定義,由此可以將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歸納為秘密性、價值型和保密性,其中對于保密性即對“相應保密措施”的理解,是司法實踐中辯論的焦點之一。
為指導司法實務,《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不正當競爭民事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法釋[2007]2號)第十一條中指出,根據所涉信息載體的特性、權利人保密的意愿、保密措施的可識別程度、他人通過正當方式獲得的難易程度等因素,認定權利人是否采取了保密措施,并明確列舉了多項措施。而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反不正當競爭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試行)》(京高法發[1998]73號)第12條則要求權利人必須對其主張權力的信息對內、對外均采取了保密措施而且明確、具體地規定了信息的范圍;同時只是要求是適當的、合理的,而非必須萬無一失。在《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密案件有關問題的意見》(蘇高法審委[2004]3號)中第七條提到合理措施應考慮的因素包括信息的范圍、使他人知曉以及一定的物理防范措施等。
但即使是這樣,對于相應、適當、合理的理解仍然存在爭議,下面將結合最新公布的判例對此進行思考。
簽訂勞動合同或保密協議是商業秘密權利人最常用的方式之一,但由于上述解釋等文件為保持靈活性而規定的較為寬泛,缺乏明確具體的內容,在實踐中產生了爭議。
在《蘇州瑞泰新金屬有限公司、夏凌遠等與蘇州瑞泰新金屬有限公司、夏凌遠等侵害技術秘密糾紛申請再審民事裁定書》①中,最高人民法院認為“麥格昆磁天津公司基于合法授權使用和保護涉案技術秘密,其制定并執行的《員工手冊》中相關保密要求,可以認定為權利人為防止技術信息泄漏而采取的保護措施。技術秘密權利人在相關圖紙資料上加蓋密級印章,僅為日常管理涉密技術資料的一種做法。除非可以證明圖紙資料系為完成技術成果的原始資料,且在加蓋密級印章之前不存在其他保密措施,否則不能依據印章時間推斷保密措施的起始時間,并進而否認保密措施的合理性。因此,原審法院根據麥格昆磁天津公司《員工手冊》中的相關保密要求、載有涉案技術秘密圖紙資料上加蓋密級印章以及《和解和相互豁免協議》中關于保密約定等證據情況,綜合認定麥格昆磁國際公司、麥格昆磁天津公司已對涉案技術信息采取了合理保密措施,并無不當。”
而在《廣州怡貝拉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訴廣州魔方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胡小英、廣州市大象軟裝裝飾設計有限公司侵害商業秘密糾紛民事判決書》②中,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人民法院認為,“怡貝拉公司主張的其客戶信息、項目方案、商業報價底價等對于公司來說應具有重要的商業價值,但怡貝拉公司僅以簽訂保密協議和勞動合同中的保密條款的方式對相關人員進行約束,不足以認定其采取了與商業價值對應的具體保密措施”。
結合上述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以及兩個典型案例,筆者認為要符合反不正當競爭法中“相應保密措施”的要求,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首先,商業秘密權利人在主觀上應有保護信息秘密性的積極的主觀意愿,并通過一系列外化行為展示其主觀意愿,特別是要讓第三方看到其對商業信息的重視程度。
其次,權利人所采取的措施從客觀上來看或是獨立第三人來看應該是可以起到保密的信息不被泄露的作用。實際操作中“武裝到牙齒”的保密措施是不經濟也不現實的,但還是要能在客觀上起到一定的保密作用的以嚇退大眾意義上的侵權者。這個在美國杜邦公司商業秘密案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密不透風的城堡是不合理,但可以要求針對那些掠奪性的眼睛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
再次,作為“合理性”和“相應性”的配套要求,需要根據擬保護的商業秘密的商業價值而采取不同等級的保密措施,這也是上述兩個案例中同樣是簽署保密協議而不同結果的原因之一。權利人應結合所涉保密信息的重要性(是傳統行業還是高科技行業、是企業的核心業務還是輔助業務)、是可觸摸狀態還是電子形式其他配套輔助措施等來綜合判斷。越是企業核心或重要的業務,對其相應保密措施要求就越高。
結合上述法律及司法解釋,還有案例中帶來的思考,筆者對商業秘密權利人就企業權利人工作中的困惑及如何踐行相應商業秘密保護措施,提出如下建議:
1.重點做好雇員管理。根據大數據統計,大部分商業秘密侵權案件都是由員工或前員工引起的,這就要求權利人根據“八二原則”抓住商業秘密保護的重點。其中保密協議作為入職必簽文件已經為大多數權利人所采納,但由于該協議往往規定的較為寬泛,因此建議在涉及特別產品、項目時可以再簽署專項保密協議。同時在勞動合同、員工手冊中對保密進行強調并加入違紀處罰措施直至解除勞動合同,或者制定專門的商業秘密保護制度。對于個別敏感區域,需要禁止或限制雇員使用帶有攝像功能的手機。對于研發類員工擬發表的科技論文,應設定內部篩查和審批機制以防信息外漏。另外,在員工離職時進行離職談話,提醒其保密義務,對于公司特別在意的商業秘密可以特別列出告知以加強效力。當然,如果員工立即加盟競爭對手可能對經營有重大影響的,可以通過競業限制來調整。
2.做好看得見的物理隔離等措施。這些主要包括工廠或辦公室設有圍墻或柵欄,加裝各類合適的鎖具,并配有保安巡邏或攝像頭電子監控;在研發、市場等特定部門所在區域設定特殊提示如“未經許可不得入內”等,并設有指定人員才能入內的門禁,必要時可以設定密碼。對于保密性高的文件在上面標示“保密”或“Confidential”等,同時存放入保險柜,或者存放的文件柜進行上鎖管理。
3.做好外來人員管理。企業經營過程中會有各類業務伙伴等進入經營場所,須注意來訪者的身份識別和登記,佩戴不同的標志讓員工可以清楚的明白其是訪客;同時應限定其在經營場所中可參觀的范圍,全程應由企業員工陪同以便監督。特別是針對現在智能手機非常方便拍照和錄像,更應注意合理提示相關限制要求。必要時還可以要求其簽署保密須知或是保密協議。
4.順應數字時代和網絡時代的要求,權利人應當充分考慮計算機網絡和系統的遠程登錄、遠程通信、電子郵件管理以及網絡使用等。注意網絡是否已采取防火墻保護,特定的員工才能通過訪問密碼接觸到相關電子文件;跟蹤或管理該電子文件的使用情況、對U盤拷貝進行限制并做好后臺監控等。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9年“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演講中提到中國將完善商業秘密保護,依法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商業秘密權利人應依此為契機,乘著加強司法保護的東風,切實開展“相應保密措施”,提升企業競爭力以促進企業發展。
注釋:
①最高人民法院(2015)民申字第1013號.
②廣東省廣州市白云區人民法院(2015)穗云法知民初字第 558 號民事判決書.
參考文獻:
[1]孔祥俊.商業秘密司法保護實務[M].中國法制出版社,2012年版.
[2]宋建寶.美國商業秘密訴訟中合理保密措施的司法判斷[J].知識產權,2018(5).
[3]呂國棟.試論商業秘密侵權案件中合理保密措施的判定——由“冠愉醫藥”案和“亞泰”案引發的思考[J].法制與經濟,2012(總第3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