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崇明 董曉紅 孫曉兵 郝玉艷 韓冰冰 崔清潔
【摘要】 目的 探討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PDT)在重癥加強護理病房(ICU)重癥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60例ICU重癥腦卒中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對照組使用傳統氣管切開術, 觀察組使用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比較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各項手術及術后恢復指標;術后2周、術后1個月、出院時的存活率。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10.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3.33%,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6.90±1.72)min、切口長度(1.67±0.38)cm、術后切口愈合時間(3.24±1.25)d、脫機時間(7.01±0.72)d、拔管時間(14.82±1.61)d、ICU住院時間(15.83±2.46)d均短于對照組的(29.89±5.83)min、(4.65±1.08)cm、(4.97±1.86)d、(9.13±0.78)d、(16.74±1.75)d、(18.75±3.13)d, 術中出血量(19.52±6.45)ml少于對照組的(32.76±12.70)ml,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2周、術后1個月、出院時的存活率分別為93.33%、86.67%、76.67%, 均高于對照組的80.00%、66.67%、60.00%,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在ICU重癥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 手術時間短、出血量少, 能快速改善機體低氧血癥, 促進病情的早期緩解, 有助于改善預后, 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 重癥加強護理病房;重癥腦卒中;經皮氣管切開術;應用效果;并發癥;存活率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06.015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的腦血管危急重癥, 其起病急、進展快、致殘及致死率高。重癥腦卒中屬于腦卒中的嚴重階段, 伴有呼吸衰竭癥狀, 此時機體容易發生低氧血癥, 需要爭分奪秒地進行腦組織保護治療[1]。保證呼吸通暢是ICU搶救重癥腦卒中的必要手段, 開通人工氣道能快速糾正低氧血癥, 降低病死率, 提高治療有效率[2]。最為高效、快速的人工氣道開通辦法為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 在ICU重癥腦卒中患者的搶救中有重要的作用。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有傳統氣管切開術不可比擬的優勢, 其操作簡單、創傷小、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傷口愈合快, 已成為臨床氣管切開的主要方法[3]。本研究進一步分析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在ICU重癥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3月~2019年10月在本院ICU治療的60例重癥腦卒中患者,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CT證實為急性腦卒中, 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CS)評分≤8分, 均入住ICU接受治療, 無法保持自行正常呼吸, 需要行機械通氣治療, 無雙側瞳孔散大;排除標準:存在氣管切開禁忌證、術后因各種原因放棄治療、術后長時間處于植物狀態不能拔管、后死于與氣管切開不相關的嚴重并發癥等。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 各30例。觀察組中, 男14例, 女16例;年齡32~95歲, 平均年齡(60.2±11.7)歲。對照組中, 男16例, 女14例;年齡30~94歲, 平均年齡(60.5±11.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見表1。
1. 2 方法 兩組患者使用的器材為氣管切開插管套件, 由深圳市益心達醫學新技術有限公司生產, 規格型號:SCW-TRTP2。對照組行傳統氣管切開術, 保持氣管在正中位, 在胸骨上窩與環狀軟骨間局部麻醉, 從環狀軟骨下至胸骨上窩上方約一橫指處行縱行或橫行切開, 暴露甲狀腺峽部, 向上牽拉, 顯露氣管前壁, 直視下切開1~2個氣管軟骨環, 插入硅膠帶氣囊氣管套管, 固定后結束手術[4]。觀察組行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 取2、3氣管環之間為穿刺點, 氣管插管氣囊放氣后退至聲門處, 局部麻醉后橫行切開皮膚1~2 cm, 穿刺針刺入氣管, 回抽有氣體后置入外套管, 經外套管導入導絲后退出外套管, 沿導絲用皮膚擴張管擴張氣管壁及其組織, 重復操作直至能夠容納氣管切開套管, 置入氣管切開套管, 并退出導絲及內芯, 固定氣管導管, 氣囊充氣, 結束手術[5]。兩種手術均為同一組臨床經驗豐富的醫生團隊操作。
1. 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 包括皮下氣腫、出血、切口感染、脫管、氣胸等;②比較兩組患者各項手術及術后恢復指標, 包括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中出血量、術后切口愈合時間、脫機時間、拔管時間、ICU住院時間;③比較兩組患者術后2周、術后1個月、出院時的存活率, 評估預后。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2 兩組各項手術及術后恢復指標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后切口愈合時間、脫機時間、拔管時間、ICU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 3 兩組術后2周、術后1個月、出院時的存活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2周、術后1個月、出院時的存活率均高于對照組, 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ICU重癥腦卒中患者病情危重、進展迅速、并發癥發生率高, 具有很高的死亡率。這類患者伴隨心、肺、腎等重要臟器功能衰竭, 導致肺功能障礙, 患者無法正常自主呼吸, 極易發生二氧化碳(CO2)潴留和低氧血癥, 導致呼吸衰竭[6, 7]。另外, 患者可因昏迷后嘔吐物或血液阻塞氣道, 發生呼吸道梗阻, 也是致死的主要因素[8]。因此, 爭分奪秒建立呼吸道通暢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任務, 需要快速糾正呼吸功能、建立人工氣道輔助呼吸, 以解除呼吸道梗阻, 恢復肺部的正常氧合功能, 為患者的后續救治提供有利條件, 降低病死率[9]。
氣管插管雖然能夠避免氣管切開帶來的機體損傷, 但對于重癥腦卒中患者來說, 經口或鼻氣管插管≥4 d, 90%的患者會形成口腔潰瘍, 反而加大了呼吸系統感染幾率, 不利于病情的緩解[10]。氣管切開是建立人工氣道的常用途徑之一, 標準的外科氣管切開方法自實施以來已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傳統氣管切開術在30年前是臨床的主要氣管切開方法, 其操作相對復雜, 操作時間長, 對機體的損傷較大, 且對手術人員及手術環境等要求相對較高, 導致在神經重癥患者的救治方面有一定阻礙, 限制了臨床的應用[11]。此外, 傳統氣管切開術為盲穿, 一般穿刺部位選在第2~3環狀軟骨之間, 而甲狀腺峽部多位于第2~4環狀軟骨處, 穿刺時容易造成甲狀腺峽部損傷出血[12]。而且傳統氣管切開術的并發癥發生率較高, 可因患者的頸部后仰不夠、氣管切開過低等造成氣管暴露困難, 若術中過度向下向深處分離氣管周圍組織, 可造成皮下氣腫的發生[13]。
近30年來, 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技術長足發展, 其以Seldinger血管穿刺技術為原理, 具有操作簡單、可在床旁操作、出血量少、快速安全等特點, 成為臨床主要的氣管切開手術方式。一般國內常用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的是導絲擴張鉗技術, 近年來經皮旋轉擴張氣管切開術在臨床得到推廣應用。其特點如下:①方法簡單, 操作便捷, 無需特殊的器械及環境, 單人即可完成操作, 可用于現場緊急救護, 與環甲膜穿刺技術相比, 能更快、更有效地開放氣道, 并在極短時間內改善低氧血癥[14]。②操作技術易于掌握, 無需有多年專業背景, 多學科醫師均適用。③切口小、操作時間短, 能減少對重癥腦卒中患者的刺激, 也不影響腦組織的血液灌注、腦氧的供應, 有助于早期恢復腦神經系統功能[15]。④更小的切口有利于減少氣管前軟組織損傷, 將氣管套管與切口組織緊密接觸, 可避免痰液在氣管前壁軟組織空腔內的積聚, 還可減少切口出血、皮下氣腫、切口溢痰、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 縮短傷口愈合時間[16]。因此, 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手術時間短、損傷小、操作簡便快速, 尤其適用于需要緊急開放氣道搶救生命的患者。
值得注意的是, 在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前, 應準確判斷環狀軟骨位置, 以免在術中誤傷環狀軟骨造成日后氣管塌陷;充分吸盡口腔及氣管內的分泌物, 避免術中痰栓阻塞氣道, 也有助于穿刺時判斷氣管內有無氣體涌出, 確保穿刺針進入氣管內;術中切忌使用暴力, 嚴格按操作步驟沿導絲逐步操作, 只要穿刺準確, 導絲順利進入氣管, 在擴張軟組織時會相對輕松, 達到安全可靠的手術效果[17]。對于出血性腦卒中患者而言, 盡量避免在出血急性期操作, 除非必要時[18]。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手術時間、切口長度、術后切口愈合時間、脫機時間、拔管時間、ICU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 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充分證明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用于ICU重癥腦卒中患者中的效果確切, 有效減輕了氣管周圍組織損傷, 能夠快速穿刺成功并實現機械通氣, 迅速糾正機體低氧血癥, 有助于加快術后的康復速度, 提升康復質量, 提高存活率, 降低相關并發癥發生率。
綜上所述, 經皮擴張氣管切開術對于ICU重癥腦卒中患者效果良好, 其創傷小、并發癥發生率低、操作簡便、安全性高, 促進呼吸功能迅速改善, 縮短脫機時間和拔管時間, 提高患者的預后, 值得在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王冠超. 早期經皮氣管切開術治療重癥腦卒中的效果分析. 河南醫學研究, 2018, 27(3):472-473.
[2] 何代忠, 丁飛. 早期經皮氣管切開術與傳統氣管切開術在重癥腦卒中患者救治中的臨床療效及其對患者預后的影響. 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2016, 38(3):288-290.
[3] 徐斌強. 經皮氣管切開術在ICU重癥腦卒中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探討. 世界復合醫學, 2018, 4(6):90-92.
[4] 胡月鵬, 鄧石長, 田秋紅. 經皮氣管切開術在ICU重癥腦卒中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探討. 基層醫學論壇, 2018, 22(32):4517-4518.
[5] 陳通, 朱軍, 付愛軍, 等. 經皮氣管切開術在神經重癥患者救治中的效果分析. 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 2014, 17(2):182-185.
[6] 陳通, 付愛軍, 朱軍, 等. 經皮氣管切開術與傳統氣管切開術在老年腦卒中患者救治中安全性的單中心隨機對照研究. 中國全科醫學, 2014, 17(26):3060-3063.
[7] 袁大偉. 神經外科危重患者經皮氣管切開術的臨床應用價值.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 2016, 19(5):94-95.
[8] Franchi F, Cubattoli L, Faltoni A, et al. Recruitment maneuver in prevention of hypoxia during 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stomy: randomized trial. Respir Care, 2012, 57(11):1850-1856.
[9] Roelker SA, Bowden MG, Kautz SA, et al. Paretic propulsion as a measure of walking performance and functional motor recovery post-stroke: A review. Gait Posture, 2019(68):6-14.
[10] 陳通, 金玉蘭, 付愛軍, 等. 經皮氣管切開術與傳統氣管切開術在神經重癥患者救治中安全性的單中心隨機對照研究. 河北醫藥, 2014, 36(13):2003-2005.
[11] 馮麗芝, 周青山, 夏文芳, 等. 改良經皮氣管切開術在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7, 37(9):989-991.
[12] 李江, 曾坤. 改良經皮氣管切開術在重癥腦出血患者搶救中的應用. 西南國防醫藥, 2018, 28(5):433-435.
[13] 沈耀亮, 王曉鋒, 鄭峰, 等. 纖維支氣管鏡引導下經皮氣管切開術在重癥監護病房中的應用. 中國臨床醫學, 2014, 21(6):656-658.
[14] 陳小曉, 鄭燦榮. 經皮氣管切開術降低急性腦卒中患者并發癥的效果分析. 血栓與止血學, 2016, 22(6):668-670.
[15] Fiorini FR, Santoro R, Deganello A, et al. Is open tracheotomy performed by residents in otorhinolaryngology a safe procedure?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Eur Arch Otorhinolaryngol, 2015, 272(6):1483-1489.
[16] Weissbrod PA, Merati AL. Is percutaneous dilational tracheotomy equivalent to traditional open surgical tracheotomy with regard to peri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Laryngoscope, 2012, 122(7):1423-1424.
[17] 彭超華, 唐晉, 游艷. 超聲引導下經皮氣管切開術在危重癥患者人工氣道建立中的臨床應用. 河北醫學, 2018, 24(7):1152-1155.
[18] 胡均賢, 趙德英, 袁玉明, 等. 神經外科患者經皮氣管切開術與傳統氣管切開術兩種術式并發癥的對比分析. 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志, 2018, 24(3):284-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