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小偉
摘要: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學生成為了課堂學習、探索與體驗的主體,非常有助于對學生英語表達、實踐等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的全面性發展。為此,本文基于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對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內涵及特點進行了分析,并對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進行了探討,期望能為相關教育研究提供有利參考。
關鍵詞:大學英語;體驗式教學模式;內涵;應用
我國高等教育與中學教育不同,更加側重于對教學質量的提升,以及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因而需要不斷改革與創新高等階段的教育教學,這樣才能夠確保國家高等教育整體質量的提升。體驗式教學模式具有表現性、時代性、情感性及審美性、開放性等優勢,將之合理運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之中,能使學生更輕松的理解知識、運用知識與創新知識,并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這些教學優勢的存在,都非常有助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及素養的提升。由此可見,深入分析與研究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教育意義。
一、大學英語教學現狀分析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教學中涌現出了越來越多的創新教學手段及教學理念,但在實際的大學英語教學之中,常會出現受傳統教學法影響的情況,仍堅持的是“知識中心”和教授中心,使得師生的角色處于顛倒狀態,即老師不斷的向學生灌輸知識,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此種以老師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弊端。
1、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
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老師常將時間與精力放到知識講解與傳授中,因而并不會關注到知識背后的文化,以及學生的認知、學習需求及學習差異等,這樣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會導致課堂教學氛圍十分的枯燥,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體意識,自然學生的主動思考及學習意識也會較差,久而久之,不僅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還會導致學生的創造性學習興趣消失殆盡。
2、忽視了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
以老師為中心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比較注重對語言規則的解釋、理解和操練,并未給學生預留充分的實踐與體驗英語學習機會,自然學生學習之時也會將精力都放到語言形式和結構形式上,使得英語的交際特點無法凸現出來,無法達成培養學生交際能力的教學目的。
3、學生喪失學習自主性
對于現代化人才的培養而言,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培養其學習自主性,但從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來看,由于傳統教學模式的實施,使得學生缺乏自主選擇學習內容、方式的機會,這會導致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依賴性,這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極為不利。
二、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內涵及特點分析
1、內涵
所謂大學英語體驗式教學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david kolb于1984年提出的,主要是指在課堂教學中營造和模擬現實情景,在教師的引導和設計下,學生進行現實生活情節的體驗學習,主要是指由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習知識到內化知識,由內化知識到鞏固知識,最后到創新知識的過程;它是由整體到個性,再到整體的過程。體驗式教學在西方國家常被叫做“experiential teaching”其核心內容是“體驗”,強調學生整體自主學習知識開始,通過個性答疑及合作討論等方式達到個體服務、內化知識的目的,再通過主題性的交流與合作,整合與展示環節,再將整體性與個性結合,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同時,在交流合作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溝通能力、合作能力、辯論能力以及表達能力、展示能力等。
2、特點
想要將體驗式教學模式提升大學英語教與學實效性的作用發揮出來,就需要對其特點進行明確與合理運用,這樣才能夠讓體驗式教學模式真正為大學英語教與學而服務。第一,系統性特點。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運用之時,需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及教材編寫規律,嚴格劃分幻刺,按照規定的步驟進行學習與體驗,這樣學生才能在系統學習與及體驗中,真正的學有所思與學有所獲。第二,多元性特點。大學英語體驗式教學應用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表現為學生在某一門科目上的不擅長,只能說明其在智力方面的側重點并不在此門科目上,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作到全方位、多角度,積極發現每名學生的智力側重點。總而言之,大學英語體驗式教學倡導在教學中全方位多角度地看待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打破傳統觀念中只注重學習成績而漠視實踐能力的固有想法。第三,任務性特點。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運用之時,是為了更好的為教與學而服務的,因而必須要遵循任務性教學特點,這樣才能夠在教學中讓學生圍繞任務來學習、體驗、思考與感悟,讓學生在學習中不斷感受到成功學習帶來的成就感,使得英語學習不再枯燥,而是具有較強的趣味性,既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又能夠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實效性,并形成良性教學循環。
三、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用之時,需要以有序的教學步驟推進,下面將以Text A 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為例子,對其具體運用進行分析:
1、教學目標
此篇課文的主題為大學校長對欣賞的歡迎辭,其教學目標為:學生要把握課文的主題思想及結構,掌握課文的語言特點,理解與課文相關的文化背景, 能用英語談談他們對大學生活的期待及學習安排。
2、教學過程
基于教與學的實情來靈活設計課堂教學活動,目的是在快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給予學生充分的互動機會,不斷鍛煉與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
3、課前準備
課前基于課文實際內容,做好搜集圖片、視頻等資料工作,并將搜集到的資料以學生能夠接受的幻燈片方式進行呈現。針對學生方面,需要求學生進行充分的課前預習,之后以小組為單位基于老師提出的問題來搜集資料,制作有效的幻燈片。
4、體驗課堂情景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首先師生共同觀看視頻、圖片,根據所看的內容要求小組討論相應的問題, 如 What were the mom s expectations of her daughter in university? 在課文學習過程中,教師將預先設計好的場景呈現出來,配上相應的圖片和問題,分小組進行討論,并展示討論成果。學生利用課前準備的 PPT 進行 presentation ,這是學生發揮主動性與創造力的重要方式。 在體驗環境中,學習者從同伴身上學到了知識和經驗, 并通過思考構建了新的知識,保持了個性化的學習過程,實現了語言的有效輸出。 教師對表達的內容就行點評糾錯, 學生加以吸收后融入到新的學習體驗中,讓學生體驗到語言學習的樂趣。學生預習時找出的句型結構、長句難句,要求他們借助詞典、網絡工具、課文語境等,通過個人的思考和小組的討論得出結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作為具體教學過程的執行者,要始終遵循體驗教學的原則,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盡量與學生互動,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課文中的篇章詞句等知識點。
5、課后知識體驗
這是體驗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教學中運用的最后一個環節,可以讓學生圍繞大學生如何適應大學新生活來進行分組討論與英語表達,通過學生的各自抒發觀點后,學生們對大學生活有了更充分的認識,知道需要將時間與精力放到提升自我、挑戰自我、參與社團活動及選修各類課程中,不能夠虛度光陰,這樣才能夠為自己將來更好的發展奠基,并更快速的適應大學新生活。但學生們都充分表達完自己的觀點之后,將課前準備好的范文示例展示給學生,讓學生了解段落寫作的結構及特點。接著要求學生將剛剛討論的話題,用文字表達出來,要求語篇結構符合寫作要求。在寫作過程中,強調學生把重點放在語篇結構上,注重段落內部句子的銜接和整體的邏輯性。最后,對部分學生的習作做班級點評,
指出其中一些需要注意的問題。
相信通過這樣有序的體驗學習之后,不僅能將大學英語學科對學生知識、情感及德育教育的作用發揮出來,還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英語表達及實踐應用能力,為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及素養的全面提升奠基。
【總結】
本文通過對體驗式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的對比,先凸顯出了體驗式教學模式的優勢,以及與現代大學英語教學的適應性,然后對其特點及具體應用步驟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能夠發現,體驗式教學模式對于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及發展有極大的作用,老師需要加強對其深入分析與研究,確保教與學得以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體驗式教學模式在大學英語課堂中的實踐與研究[J]. 董君,田忠山.語文學刊(外語教育與教學). 2009(02):143-144+150.
[2]高校英語體驗式教學研究與實踐[J]. 王林,宋曉璐.海外英語. 2018(09):71-72.
[3]試析體驗式教學在職高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 王輝.中國校外教育. 2017(08):132.
[4]大學英語體驗式教學模式實踐思考[J]. 吳麗娜,肖桃華.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 2017(02):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