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屹峰
摘 要:本文分析《王者榮耀》中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分別從角色設置、角色皮膚、角色道具以及角色臺詞等不同角度進行探析,同時提出對《王者榮耀》日后發展策略的建議,以推動本土游戲更好地發展,增強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
關鍵詞:《王者榮耀》;傳統文化;發展
1 傳統文化元素在《王者榮耀》中的創新運用
1.1 基于歷史底蘊下的角色設定
截止到2019年12月,《王者榮耀》共推出游戲人物97位,其中約有90%的人物都是取材于中國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人物,或是傳統神話中廣為流傳的人物。這樣的一種游戲人物建構不僅可以給受眾帶來精神上的放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傳統文化知識,符合受眾的審美期待,推動這款游戲在全國范圍內的流傳。《王者榮耀》的絕大部分游戲人物均來自中國歷史上真正存在過的名人,他們并非只是空蕩蕩的名稱符號,而是有著自身經典事跡并且為后世所流傳,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王者榮耀》在進行人物設定時,除了借鑒歷史上的人物形象之外,還會結合現代社會背景下大眾的審美傾向,將傳統與現代相融合,使其能夠更好地為大眾接受并喜愛。例如,《王者榮耀》中的女性英雄形象大多具有膚若凝脂、眉清目秀的特點,符合中國人對于女性“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審美傾向。而男性英雄形象則孔武有力、威猛高大,符合中國傳統審美。此外,除了在英雄角色形象的設置上獨有特色之外,《王者榮耀》還致力于推廣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游戲界面里,每位英雄的出場旁邊都會附有該角色在歷史上的人物原型簡介,使得玩家在享受游戲帶來的歡愉的同時,也能對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進行了解。這樣的一種設定,使《王者榮耀》不自覺地成為了大眾親近歷史與文化的一個入口,[1]也為游戲的繁榮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
1.2 傳統與創新并存的皮膚設計
在《王者榮耀》的游戲設定中,每位英雄除了有自己原版的人物形象之外,還會針對英雄的特點為它們量身打造新皮膚,并在皮膚設計的過程中結合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使其更具有中國特色。例如,英雄角色“楊玉環”在2018年《王者榮耀》3周年慶典中推出了一款名為“遇見飛天”的人物皮膚。該款皮膚的創作靈感取自敦煌莫高窟中的壁畫,在唐朝時期的飛天形象的基礎上融合了一些新的創新理念,將敦煌元素融入飛天造型中,并且根據當下審美,將敦煌元素與飛天形象緊緊地聯系在一起,造就了現如今我們所看到的這款飄逸靈動的皮膚。這樣就宣揚了敦煌的文化特色,使更多的人去了解并喜愛中國的傳統文化。
此外,《王者榮耀》中的皮膚設計還參考了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例如,2017年推出的甄姬限定皮膚“游園驚夢”則是結合了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昆曲元素。皮膚中的甄姬形象身著粉色長裙,手持團扇,從人物神情到行為動作,一顰一笑都透露著濃濃的古典風情,使得這款皮膚受到了廣大用戶的喜愛。2019年4周年慶時則推出了一款上官婉兒的限定皮膚——“梁祝”,取材于中國古代民間經典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臺》。該款皮膚以中國第二大劇種——越劇為整體基調,上官婉兒在皮膚中以越劇小生的形象反串梁山伯,手拿紙扇,目至遠方,身邊以藍色蝴蝶圍繞,呼應故事中“化蝶”的主題。該形象英姿颯爽、柔中帶剛。
《王者榮耀》通過推出一系列具有文化特色的皮膚,不僅為公司自身賺取了豐厚的利潤,也將許多中國特色文化通過大眾傳媒加以推廣,在年輕人中掀起了學習傳統文化的浪潮。從這一效果來看,《王者榮耀》對大眾的影響是積極有效的。
1.3 弘揚文化底蘊的臺詞構建
《王者榮耀》作為聲畫合一的游戲作品,除了視覺上的特效之外,在聲音的運用上也是下足了功夫,為每一位出場英雄配置了專屬的人物臺詞,使得觀眾在游戲體驗過程中沉浸在一種特殊的語言氛圍中。而英雄的出場臺詞是游戲設計中最為巧妙的一環,恰當的臺詞不僅代表了出場英雄的人物性格,并且在其背后富含了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2]
例如,英雄李白的出場臺詞“今朝有酒今朝醉”出自唐代羅隱的《自遣》,表達了樂觀洞達、與世無爭的情懷。含義也與李白歷史上“詩仙”的形象相符合,容易引起用戶的共鳴。此外,還有上官婉兒的人物臺詞也十分值得分析,例如“筆落興亡定三端之妙,墨寫清白盡六藝之奧”,其三端之妙出自衛夫人《筆陣圖》,六藝之奧則指的是傳統的禮、樂、射、御、書、數。“勢來不可止,勢去不可遏”則是源自東漢著名書法家蔡邕的《九勢》。選用這些臺詞恰恰符合歷史上上官婉兒的人物形象,使得觀眾在游戲過程中加深對傳統人物的印象認知。蘊含深厚文化底蘊的臺詞加上適宜的配音,為此款游戲增色不少,僅僅一兩句臺詞便勾勒出人物形象,展現了中華民族悠久的傳統文化。
2 《王者榮耀》成功運用傳統文化元素帶來的啟示
2.1 推動傳統文化與網絡游戲深度融合,打造文化價值產業鏈
在《王者榮耀》誕生之前,也有一批主打中國風的游戲在市場上有著不俗的表現,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影響力和用戶數量不斷地下降。其原因是文化因素只是游戲用來宣傳的噱頭,拿掉文化因素的外衣之后,其本質仍然是大眾市場上隨處可見的普通網絡游戲,缺乏自身的創新與特色。而《王者榮耀》則是在滿足大眾的需求下不斷加以創新,推動游戲與傳統文化融合,不僅在線上實現了傳統文化的傳播,而且在線下也推出一系列活動,以形成自己的文化產業鏈。這使得《王者榮耀》不僅是一款網絡游戲,還是富含了傳統文化價值的品牌符號。[3]
例如,在線下,《王者榮耀》為了更好地推廣游戲,喚醒受眾對傳統文化的集體記憶,特地在騰訊視頻上推出了《王者》欄目。通過每期對某一個英雄人物的歷史原型進行深度剖析,為受眾普及相關歷史知識,令其沉浸在歷史的氛圍之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有利于增強民族自信心。除了推出相關綜藝節目之外,《王者榮耀》還邀請知名歌手為游戲中的人物角色打造專屬歌曲,例如,韓紅為楊玉環演唱歌曲《遇見飛天》、華晨宇為魯班七號演唱歌曲《智商二百五》。這些英雄人物衍生的歌曲曲風悠揚婉轉,歌詞蘊含古典韻味,歌曲動聽,所營造出的意境與角色人物極為相符,受到了廣大用戶的稱贊。這樣一種推廣方式在某種程度上宣揚了中國風的音樂,使其被更多的人了解和喜愛。此外,《王者榮耀》的走紅還推動了電競行業的發展,誕生了KPL(王者榮耀職業聯賽),并且產生了一系列主打電競競技賽的職業戰隊,例如AG超會玩、XQ戰隊、eStar戰隊。這些職業戰隊的產生還帶動了“粉絲經濟”的發展,擴大了知名度,令更多人了解這款游戲,喜歡這款游戲中的文化元素。
2.2 走向世界,擴大海外影響力與知名度
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5000年的文化歷史傳統。基于這樣的背景,中國大力提倡文化“走出去”的發展戰略。為此,《王者榮耀》借助這樣的戰略先決條件,開啟了對外傳播的新旅程。其推出了針對各個國家的海外版本,并且在東南亞國家引起了強烈反響,歐美地區的版本在經過改良之后也取得了很好的口碑,并且被評為25款史上最佳手游。
《王者榮耀》手游走向世界的關鍵在于如何把握好傳統與現代的關系,推出的產品不僅要符合外國人的審美傾向和文化思維,而且還要保留本國的傳統文化元素,只有這樣才能使本國的優秀文化發揚光大,增強中國的文化影響力。例如,《王者榮耀》在美國推出的版本“Arena of Valor”采取了英文語言系統,便于玩家了解游戲操作。此外,其在保留了中國傳統的游戲角色之外,還針對歐美地區的受眾取向增設了例如蝙蝠俠、神奇女俠等歐美玩家熟悉的英雄角色,喚起他們對游戲的認同感。[4]這樣一來便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進行游戲體驗,在放松身心的過程中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3 結語
在當前的社會背景下,傳統文化的發展借助網絡平臺迎來了自己的春天,但是由于網絡游戲是以盈利為主要目標,在發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系列問題,例如游戲成癮、篡改歷史人物、過度消費傳統文化。如何將優秀傳統文化內核與互聯網時代更好地融合,是一個我們需要把握的關鍵點。[5]為了更好地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我們仍然需要戒驕戒躁,保持創新思維,以正德求真的態度推進傳統文化繁榮發展。[6]
參考文獻:
[1] 趙倩倩.中國傳統文化與網絡游戲的融合發展研究——以《王者榮耀》為例[J].今傳媒,2018(12):79-82.
[2] 何佳雨.以《王者榮耀》為例初探手游文化產業創新[J].新聞傳播,2019(05):4-7.
[3] 吳澤平.網絡游戲傳播文化平臺探索——以騰訊“王者榮耀”為例[J].視聽,2019(01):181-182.
[4] 林書羽.跨文化傳播語境下中國手游進軍海外路徑研究——以“王者榮耀”為例[J].視聽,2019(12):194-195.
[5] 朱霜.商業廣告情感后果的批判性分析[J].新聞知識,2018(06):69-73.
[6] 吳啟越,劉雯.新媒體視域下綠色傳播的實踐與策略研究[J].新聞知識,2019(08):77-79.
[7] 張曉蕊.綠色廣告的受眾邏輯研究[J].大眾文藝,2019(08):139-140.
[8] 陳相雨,潘鏡羽.接受美學視域下的領導人媒介形象塑造[J].傳媒觀察,2018(06):12-17.
[9] 張銀柱,蔣守龍.韓國電影《新世界》畫面內容與音樂應用探究[J].大眾文藝,2018(11):151-152.
[10] 黃慧敏,吳成晨.淺談話劇《早餐之前》中羅蘭太太的角色塑造[J].大眾文藝,2018(15):119-120.
[11] 蔡雅雯.綠色廣告的情感傳播術[J].大眾文藝,2019(15):190-191.
[12] 蔡雅雯,楊登洲.提升綠色廣告話語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大眾文藝,2019(14):191-192.
[13] 曹青云,張劉剛.我國參與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建設的動因、困境及路徑[J].戲劇之家,2019(08):207-208.
[14] 張力引.綠色廣告的訴求類型研究[J].大眾文藝,2019(12):153-154.
[15] 張曉蕊.大眾傳媒視野下中國茶文化的傳播困境與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2019(11):155-156.
[16] 陳雨萌.傳播視域下紅色文化空殼化的成因與規制[J].藝術科技,2019,32(05):158+190.
[17] 陳相雨.新時代我國廣電體制變革的現實動因和框架要求[J].今傳媒,2018,26(03):12-14.
[18] 蔡雅雯.環保認同與社會責任:綠色廣告話語的形成邏輯分析[J].新聞知識,2019(10):78-81.
[19] 陳雨萌.商業科普:綠色廣告價值新探索[J].戲劇之家,2019(26):208-209.
[20] 張曉蕊.微信公眾號植入廣告傳播效果評價體系應用研究[J].戲劇之家,2019(15):202-204.
[21] 代淇.綠色廣告的監管缺陷和制度規訓[J].戲劇之家,2019(23):238+240.
[22] 代淇.綠色廣告的管理困局及其化解[J].大眾文藝,2019(09):179-180.
[23] 張曉蕊.大眾傳媒視野下中國茶文化的傳播困境與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2019(11):155-156.
[24] 吳啟越,劉雯.淺析網絡時代抗爭運動的視覺化嬗變與機理[J].戲劇之家,2018(36):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