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婧
摘要: 在素質教育改革的浪潮下,小學生對減負的呼聲不斷增強。為了實現素質教育的目標,并合理地降低小學生的學習負擔,教師需要深入地改革教學策略,在提高教學質量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小學生的課業負擔。本文就減負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增質的策略進行分析。
關鍵詞: 減負背景;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教學策略;學習壓力
小學生在學習數學內容時,常常迫于多種因素的影響,陷入題海泥潭當中,間接地影響到小學生后續的數學課程學習質量。為了增質減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訴求和教學的要求,合理地調控教學策略與模式,以實現兩者的教育均衡。
一、 素質教育改革與減負教育思想的均衡性分析
(一)素質教育改革的迫切性
我國過去的應試教育理念,主要以學生的理論應試成績評價學生的綜合能力,使得學生的綜合素養出現了很大的短板。在小學數學教育時,與學生有直接關系的個體都是以學生的考試成績為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標定。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小學生為了證明自己的學習能力,則不斷地刷新自己的應試最好成績,讓家長與教師欣喜若狂。但是時間證明小學生在刷新紀錄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偏離了文化素質學習的軌道,使得小學生的綜合素養沒有得到全面的提升。
從小學數學的應試教育可以發現,素質教育改革工作的迫切性。新時期背景下,現代文明已經催生出了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并重新定義了教育的目標,即以學生的素質教育為終極教育目標。
為了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需要對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學課程、教學體系、教學原則等進行全面深化的改革創新。其中數學學科的教育改革就屬于素質教育改革工作的一部分,為了提高數學課程的綜合教學效果,培養小學生的數學科學精神與核心素養,數學教師需要基于現代教育理念與素質教育改革的要求,深入地剖析數學學科教育的問題,實現高質量的數學教學改革創新。
(二)減負教育思想落實的重要性
在新課改的教育環境下,鋪天蓋地的學習任務落到了學生身上,原本學生只需要提高自己的應試成績,即可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學生需要解決鋪天蓋地的學習問題,不斷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進而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
通過將教育改革前后的小學生數學學習目標進行對比,可以發現教育改革前學生的學習目標單一,教育改革后學生的學習目標呈現多元化,學生需要在相同的學習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學習目標。由此人們則可以發現小學生的書包越來越鼓,一些小學生為了減輕肩上的書包壓力,利用手拉箱代替了書包。
教育是一個雙向交流溝通的活動,因此教師也需要傾聽學生的訴求,通過對學生的訴求進行歸納發現,學生最大的訴求就是減輕自己的學習壓力,還給小學生一個快樂的童年。由此可見,減負教育思想的落實同樣非常重要,很多的家長與教師不以為然,認為教育就需要從小學抓起,必須讓學生充分地利用時間,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可是實際的教育現狀是,我國小學生佩戴眼鏡的人數比例不斷地攀升,而近視問題目前的醫療技術無法進行徹底治療,因此眼鏡將伴隨學生一生。
學習是小學生成長的一部分,當學習影響到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時,小學生有權利說不,因此在素質教育改革推進的過程中,減負教育思想必須落實到位。由教師開展具體的教學減負工作與素質教育改革工作,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質量,促進小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三)增質減負的可行性
在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時,提高教學質量與減輕課業負擔并不相互矛盾,并且兩者是相互依存的關系。當數學教學效果與質量整體提升后,學生的學習效率也得到了很好的提高,此時學生的數學學習壓力自然就會減輕,因此增質減負的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數學教學方案的可行性與教師有直接的關系,教師需要對素質教育改革與減負思想進行深入的理解認知,同時找出兩者的均衡突破點,即教學方案設計的突破口。以此為教學起點進行數學教學方案的設計優化,合理地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減輕小學生的數學學習壓力,為學生建構一個高效、安全、快樂的學習成長環境。
二、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增質減負的策略研究
(一)簡化教學環節突出學生拓展思考
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都是簡單的基礎內容,小學生本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學習掌握,進而充分地利用剩余的課堂時間進行拓展思考,提高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但是實際的教學情況并非如此,教師為了強化學生對基礎數學知識的記憶效果,不斷地重復簡單的基礎教學內容。教師設計的該種教學方案使得教學環節更加的累贅,但是具有一定的教學效果,就是學生很好地記憶掌握了該節課的數學內容,但是沒有很好地啟蒙小學生的思維智力,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養。并且在重復簡單基礎知識時,給學生的學習造成了主觀的學習壓力,降低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此教師則可以合理地簡化教學環節,高效率地完成教學內容,讓學生記憶掌握對應內容。其余課堂時間則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思考,將學習的數學內容放入實際生活當中,讓學生從中思考并重新解讀學習相關內容,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記憶的效果,同時很好地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例如,在北師大教材版本引導學生學習“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時,教師通過分析教學內容發現,該課程的教學核心是讓小學生理解小數的數學基本概念,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為此教師則可以合理地簡化教學環節,以清晰準確的教學引導,讓學生快速地理解認知小數。在剩余的課堂時間,教師則可以采取聊天的方式為學生進行拓展延伸,引導學生思考一些實際的生活問題。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教師可以合理地把握拓展內容的難度與相關性,以確保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小數的實際意義。在輕松、平等、自由的溝通交互環境下,學生的數學學習壓力得到了很好的緩解,同時學生的學習質量也得到了一定提升,學生可以將課堂學習的數學內容學以致用,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數學素養價值。
(二)實踐操作的教學引導
為什么小學生會有減輕學習壓力的訴求呢?通過分析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可知,學生長期處于單一的理論邏輯思考狀態下,學生的問題意識、動手能力、合作潛力、質疑思維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揮。學生只是根據教師的指導不斷地向大腦輸入相關的理論知識,小學生長期進行單一的思考學習,必然會讓學生感到學習壓力增加。
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課堂的數學教學質量,教師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思維發揮空間,讓小學生的各項潛力得到很好的利用,這樣小學生的綜合優勢得到了全部發揮,這樣學生則不會感到學習壓力大,反而會感到學習非常輕松,促進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
例如,在北師大五年級“軸對稱和平移”的數學內容教學時,部分教師則直接進行理論教學引導,忽視了該節課程的教學大綱設計理念。在引導學生學習該課程時,最佳的教學步驟是讓學生進行動手實踐操作,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根據實踐結果推導出相關的數學概念。
在減負的教育思想影響下,教師需要為學生建構一個和諧、歡樂、有趣的高效課堂。為此在教學引導該節課程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并給每一位學生發放彩色卡片,讓學生通過動手裁減對應的圖形,并通過折疊判斷圖形的特征。同時依據自己手中的圖形特征與小組其他學生進行溝通交流,并提出自己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通過學生之間的相互溝通交流,即可以激發學生的思維想象力和辯論潛力,同時增加了學生對相關數學內容的理解程度。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概念的基礎定義。
在實踐操作的幫助下,學生的主觀學習壓力減輕了很多,同時很好地鍛煉了小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并且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分享自己的數學理解,獲得了其他學生的認可,增加了學生的學習獲得感,也舒緩了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了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質量。由此可見,在小學數學教學時,不僅需要開啟學生的大腦思維,同時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潛力、心理狀態都需要得到很好的教學引導培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系列題型的量化求解教學引導
題海教學策略的確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且教學效果非常明顯,但是題海教學策略的增質減負可行性不能達到教育改革要求。因為題海教學策略花費了學生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才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壓力非常大,短期內不會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但是數學學科的學習是一個長期過程,隨著學生學習壓力的不斷增加,最終會對小學生的數學學習造成不利的影響。
為了很好地消除該影響,抽離出題海教學的核心精髓,摒棄題海教學帶給學生的學習壓力。教師則可以開展系列題型的量化求解教學引導,在題海教學時是對一個系列的題型進行重復的求解練習,直到學生完全掌握相關系列題型的求解思路。
在改進后的教學策略下,教師則需要歸納系列題型,并對學生求解的題型數量進行量化控制,避免學生陷入題海的無限循環當中。這里的量化求解教學引導,主要是指根據學生答題的正確率進行練習題型的量化控制。當學生的答題正確率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后,則可以將學生的練習題型量化控制在最低,若是學生的正確率與預期的教學目標有一定的差距,則可以讓學生主動地控制題型的練習量化值,確保學生在最少的練習下,達到最高的解題效果。這樣不僅讓學生從題海練習中解放處理,并且題型的練習數量大大減少,很好地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時,教師可以開展系列題型的量化求解教學策略、實踐操作指導教學、教學環節簡化等方式,合理地為學生減負,提高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費書群.乘上“減負高效”之舟徜徉“趣味生成”課堂:淺析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做到減負高質[J].小學教學研究,2018(23):47-48.
[2]曹培英.課程改革進程中若干地方性實踐的回顧與分析:上海市基于“五四學制”的小學數學課程內容精簡樣例[J].課程·教材·教法,2018,38(12):42-46+20.
[3]李欣蓮,范涌峰.教材內外“雙重難度”探究:基于重慶市部分小學數學教材難度的實證研究[J].中國教育學刊,2018(12):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