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海
【摘 要】伴隨著高中語文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深化,語文教學實施的外部環境也發生了深刻變化。著眼課程標準的指導要求,通過構建契合學生學情的教學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語文學習主動性,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推動學教關系轉變,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提升。基于此,本文從著眼學情實際,定位任務型教學目標等方面提出了具體實施途徑。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任務型教學
隨著當前新課改逐漸深入,整體教學質量不斷提升,然而對學生的關注依然有所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著“忽視學情滿堂灌”、“被動學習互動差”等問題,導致很多學生對于語文學習興趣不高,感覺枯燥乏味,學習表現較差,對于核心素養的滲透與培養往往難以真正落到實處。任務型教學形式活潑、內容豐富、妙趣橫生,能夠借助任務的工具特點,以生本化、趣味化、互動化的學習形式引導學生在豐富的課堂活動中完成聽、說、讀、寫等學習任務,從而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熱情,優化課堂學教關系,彰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一、著眼學情實際,定位任務型教學目標
目標是方向,也是動力。學生的發展存在一定的成長周期,語文課程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在構建教學目標時,一是突出教學目標的發展性。教師要強化學情意識,將學生語文現狀的科學把握,作為開展任務型教學的出發點與基本功。借助成績研讀、調查研究、課堂觀察、自我評價等手段分析學生的既有學情,了解其在聽、說、讀、寫等方面整體情況,以此為基礎,再設定不同階段教學內容的難度、深度與廣度,確保任務型教學能夠始終與學生語文學習保持一定的“動力距離”,激發學生參與語文的動機潛能。二是突出教學目標的差異性。教師在目標定位上要摒棄“一刀切”的慣性思維,努力在現有條件下,做到因生制宜、因時制宜,豐富任務型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同時,基于高中生相對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強化協助者、引領者的角色意識,與學生展開適時溝通,力求點對點的把握學生語文學習現狀,并據此對任務型教學目標設定進行動態調整。
二、著眼動機激發,設計任務型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是開展任務型教學的載體,也是實現師生互動的支架。因此,設計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為主旨的任務型教學內容,是落實人本理念的重要依托。在具體實施時,一是確保教學內容“有味道”。教師在設計任務型教學內容時,要按照“以器揚道、以形喻術、虛功實做”的設計思路,著眼當代高中生的認知、行為與情感特點,將語文內容解讀與感性體驗有機融合,將相對抽象的語文知識與豐富現實生活有機融合,為學生提供形象直觀,可參與、觀察、互動甚至可觸摸的實體形式,創設出學生樂于、易于、勇于運用語文的語言場域,從而激發學生語文學習內驅力,增強其學習興趣。二是確保教學內容“有限度”。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需要結合學生的年齡、知識水平、專業、年級等特點,確保具體內容靠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而使學生具備解讀情境信息的動力與解答情境問題的信心。例如在教學《故都的秋》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呈現不同視角的秋的景象,引導學生分為秋之詞、秋之詩、秋之歌、春之秋等不同的分組,根據自身認識的不同展開交流討論,同時還可以開展的比較閱讀與寫作,引導學生將故都的秋與家鄉的秋、北方的秋與南方的秋進行對比思考,從而為學生創造學習與應用語文的話題空間,使其能夠充分投入相關內容的探究討論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保證課堂教學順利開展。
三、著眼效果突破,優化任務型教學點撥
點撥是實現任務型教學可持續推進,確保任務型教學效果的重要支撐。在開展任務型教學過程中,雖然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但教師以“平等中的首席”進行相應的點撥指導,能夠保證學生探究思考方向的準確、方法的有效、方式的科學。在具體的實施中,一是要強化學法指導。教師應針對不同模塊的規律特點,指導學生掌握情境信息提取、重點把握、問題解答、語言表達等技巧的同時,也要幫助其認識到不同模塊的內在統一性,理解信息輸入與輸出的必然聯系,從而更為系統全面的開展語文學習,提升語文核心素養。二是要注重反思總結。教師可以圍繞特定語文教學目標,通過重構情境、變式訓練、整合情境等方式,引導學生對曾經學習的內容進行二次乃至多次的訓練總結,并開展相應的經驗比對,從而發現自己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加深對于所學問題的理解。例如在《天狗》這一現代詩歌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入2019年是五四運動100周年的歷史背景,幫助學生以歷史史實為基礎,鋪墊此首詩歌的宏觀背景,引導學生更多的了解《天狗》產生的時代背景,通過古今對比社會發展現狀的對比,加深作者創作此首詩歌內在心境的理解,將原本知識化、理論化的語文語言進行了社會意義的編碼,幫助學生構建起了現實的思維圖式,為學生提供表明立場、彼此交流的意愿與能力,有利于引導學生結合生活體驗,在觀點爭鳴中提升能力,在智慧碰撞中感悟價值,在言辭交鋒中加深理解。
四、結束語
開展語文任務型教學,就是要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使語文成為發展學生、成就學生的學科渠道,以學生現實生活為基礎,將涉及學習、交往、就業等方面的事例加工整理成為具有較強對話性的教學任務。任務型教學以教學任務為學習載體,通過學生的探究、合作與體驗,引導學生在感知、分析、理解教學任務的過程中,深化對于語文知識的習得,促進良好語言能力的培養,推動語文綜合素質提升。
【參考文獻】
[1]吳學慧.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研究[J].考試周刊,2017(14):27
[2]羅德輝.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改革創新探討[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6(46):199
[3]潘振起.中學語文核心素養培養與課堂教學改革[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8(2):110
[4]李文康.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法實施途徑研究[M].教育研究,2011,43
[5]羅興才.閱讀教學法對語文發展的影響[J].教育研究,2012(3):31-35
[6]王篤勤.語文教學策略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博羅縣博師高級中學,廣東? 惠州? 51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