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封青
摘要:在黨和國家的領導下,我國已進入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階段。在精準資助政策下,全國各省份也相繼開展了各項資助育人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雖然這些政策體系解決了許多學生的困難,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還需立足于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情況,探究精準資助視域中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長效機制的構建。
關鍵詞:精準資助 資助育人 工作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3-0036-02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歷史檢驗。當前是我國打贏脫貧攻堅戰、確保實現2020年脫貧攻堅目標的決勝階段,而對于高校貧困生的精準資助,確保不讓任何一名貧困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影響學業,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精準資助政策下,全國各省份也相繼開展了各項資助育人工作,建立健全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保證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完成學業。雖然這些政策體系解決了許多學生的困難,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高校資助育人工作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當前高校資助育人工作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1.資助育人精準度不夠,缺乏系統性的認定標準
資助工作中的認定環節直接決定著高校精準資助的效果。目前高校中關于家庭經濟困難認定主要包括以下環節:提前告知、個人申請、學校認定、結果公示、建檔備案。雖然以上認定環節資助了絕大多數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但仍有部分學生沒有享受到國家助學金的資助。一方面,由于家庭因素和成長環境的影響,部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相對比較內向、自卑,羞于將自己的真實家庭情況展示給他人,因此放棄貧困認定的申請,從而無法獲得國家助學金的資助;另一方面,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學生不需要通過貧困認定就可獲得國家助學金,雖然絕大多數建檔立卡戶家庭經濟困難,但仍有個別建檔立卡學生家庭經濟并非真正困難,但卻占用國家資源,享受著國家助學金。
2.資助育人工作各部門參與度不夠
資助育人對于幫助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一項涉及學校諸多部門的工作,需要構建一個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工作體系。然而,目前絕大多數高校中資助工作僅僅落在了輔導員、學生資助中心,以及財務處工作人員的身上,這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校順利開展資助育人工作。
3.受助學生缺乏感恩意識
助學金體現的是黨和國家對于高等院校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懷,用于資助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幫助這些學生解決燃眉之急,順利完成學業。受助學生應當懷有感恩之心,感恩國家,熱愛學校,最后能夠回報社會。然而,部分學生沒有感恩意識,缺乏感恩之心,認為助學金就是自己應得的,以“等”“靠”“要”的心態來申請助學金。同時,高校存在部分學生“不爭獎學金爭助學金”,原因就在于獎學金需要通過學生的綜合測評成績進行評定,需要學生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能獲得,而助學金沒有成績要求,僅僅通過申請認定就可獲得。
4.資助育人工作僅停留在“資助”層面
目前,高校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基本已經能夠覆蓋,學生不會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被迫輟學,但是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幫扶僅停留在經濟資助層面,育人方面還有待加強。“資助”與“育人”是不可分割的兩部分,“資助”是基礎,“育人”是目的。然而,目前對于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育人工作不夠全面,對于這部分學生的關注度不夠,忽略了這部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大部分比較自卑、內向、悲觀,不愿意去嘗試,從小缺少人文關懷,進入大學后容易與同學格格不入,而大學也是一個小型社會,學生之間難免存在攀比等,這些都容易引發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問題。同時,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表現力上相對較弱,而目前高校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能力培養方面不足,容易導致這部分學生在將來就業時由于無法很好地向用人單位展現自己而錯失就業機會,造成就業困難。
二、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長效機制的構建
1.構建資助育人系統性的認定標準,做到精準識別
為了確保能夠做到精準資助,從而實現資助育人的目標,高校應當構建資助育人系統性的認定標準,從學生前期申請認定到后期助學金的發放,學校應及時了解并反饋學生的信息。
一方面,應當積極宣傳國家資助育人的相關政策,可以通過學校或學院微博、微信公眾號、班會、講座等形式,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并了解黨和國家對于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的相關政策。
另一方面,在認定前期,輔導員可以通過查詢學生個人檔案、學生日常消費水平,以及通過與班委交談來了解班級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同時應重點關注較為內向的學生,了解這部分學生的個人情況,在學生申請認定時,可積極引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申請認定。
2.構建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機制
資助育人工作涉及學校的諸多部門,應當堅持做到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全員育人應當做到除輔導員和資助中心工作人員以外,積極動員學生導師、班主任、任課老師等加入育人工作,積極關注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帶來的人文關懷。同時,學校心理咨詢中心、就業發展中心等也應當加入到資助育人工作體系中,注重后期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注和引導。
3.加強對于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教育工作
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高校應當堅持扶貧與扶智、扶志相結合,不僅幫助學生解決經濟上的困難,更重要的是要將每一個學生都培養成為有用之才,為社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大學生。一方面,學校可以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提供勤工助學崗位,在幫助學生緩解經濟壓力的同時,讓學生體驗生活。另一方面,學校或學院可組織各項感恩教育活動,如舉辦主題征文活動、樹立典型,通過朋輩效應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同時可以通過學校或學院的微博、微信公眾平臺等進行宣傳。
4.創新資助工作方式,重視資助育人
加強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關注,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針對不同年級的貧困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建立學生個性化檔案,構建個性化資助平臺。對于大一新生,應當及時了解并關注到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積極幫助學生適應大學生活,幫助學生了解所學專業,進行學業規劃和職業生涯規劃,同時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大二年級學生,在經濟資助的同時,應當幫助學生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積極鼓勵和推薦學生參加勤工助學崗位,以及學校和學院的社團、學生會活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對于大三年級學生的幫扶,應當在前期資助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加強專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鼓勵動員學生參加專業實習和實踐工作,提高學生工作能力;對于大四畢業生,應當積極了解學生的就業意向,給學生提供必要的就業指導,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就業方向,為學生提供適合自己的招聘信息和招聘途徑,拓寬學生就業渠道。
三、結語
高校要將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貫穿到對于學生的教育中去,應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幫助學生培養自立自強的優秀品質,能夠真正做到感恩國家,熱愛學校,回報社會。
參考文獻:
[1] 張永.脫貧攻堅中高校學生精準資助的育人體系建構[J].思想教育研究,2017(11):107-110.
[2] 楊曉慧.關于新時期高校學生精準資助工作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16(9):22-25.
[3] 陳乃車,曾劍,唐聞捷.提升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路徑探析[J].教育研究,2017(5):152-155.
[4] 羅冬麗.探討新形勢下大學生資助育人體系的構建[J].中國高校科技,2017(1):94-95.
[5] 張慢,李維軍.新形勢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優化路徑探析[J].新西部,2018(5):123-125.
責任編輯:趙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