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晉
摘要:小學教育階段,數學是主要的學習科目,數學學習對小學生而言非常重要。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有效糾錯,能夠幫助小學生盡快找到自身出現的問題,也能夠讓教師從問題入手解決教學問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成績,也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質量。本文主要闡述了數學糾錯教學的概念,并指出了糾錯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提出了糾錯教學具體實施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糾錯;策略實施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非常強的教學科目,在小學教學階段,由于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還相對較弱,所以學習和練習數學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問題。這些問題出現一方面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數學學習,導致學生數學成績下降。另外一方面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心情,使學生學習數學感到困難。而利用數學糾錯教學能夠有效的幫助教師和學生找到教學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并解決錯誤,促進數學教學進步。
1.小學數學教學糾錯的基本概述
數學糾錯教學是數學教學過程中常見的教學方法,是指教師指導學生進行自我檢查,找到自身學習過程中對數學知識產生的誤差。并且也能夠幫助學生在數學習題練習過程中,發現自己數學知識應用的問題,解題思路的不合理等錯誤,從而通過“查找錯誤”而改正錯誤,提升數學教學水平。
2.小學數學教學糾錯的意義分析
在小學教育階段,學生正是養成學習習慣的時機,而學生在這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問題,但是學生自己有時很難發覺自身出現的問題,久而久之形成錯誤的學習方法。所以,數學教學糾錯方法非常重要。一方面,數學糾錯能夠幫助學生發現錯誤。小學教育階段,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出現錯誤并不可怕,更應該擔心的是學生意識不到自身所犯的錯誤,從而形成錯誤的習慣,影響日后的學習。而數學糾錯過程,就是教師和學生共同“自檢”“自糾”的過程,教師應指導幫助學生對自身的數學學習進行檢查,找到學習過程當中出現的誤區。另外一方面,學生在數學糾錯中是自我檢查的過程,自我反省和認知錯誤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學生不斷的自我認知,糾錯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自律、嚴謹的學習態度,也能夠培養學生勇于承認錯誤的良好品質。
3.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糾錯”的策略探討
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糾錯”的策略主要從分析犯錯原因開始、從基礎知識掌握完善和從解題思維訓練提升三個方面展開探討。
3.1從分析犯錯原因開始
第一,數學知識是充滿邏輯性的,而部分知識相對而言又比較抽象,這就到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對數學知識本身產生誤區,從而在進行數學題練習的過程中,數學知識運用出現偏差引發錯誤。所以,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區分意識,避免學生對數學知識產生誤差。例如,在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而言,小學生年齡偏小,對于圖形認知不全,可能僅僅依靠自身邏輯去記憶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點,從而導致學生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出現“圖形相像”的誤區。而在糾錯階段,教師就可以利用區別教學方,將正方形和長方形兩個特別的圖形擺在一起進行教學,從特點、性質、結構等多方面講述兩者之間的差異,減少學生的誤區。
第二,小學數學教學階段,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不集中,在數學學習或者練習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馬虎大意出錯的問題。所以,在糾錯教學環節,教師應該注意培養學生審題,自我檢查的良好習慣。例如,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數學練習的過程中,應該多留一些時間給學生,一道習題可能2分鐘左右就能做完,教師可以給學生10分鐘的時間,讓學生有充分時間去審題和檢查,而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要對題中的隱身條件進行精講,讓學生了解習題中的“陷阱”,逐漸提升學生的解題技巧。
3.2從基礎知識掌握完善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針對錯誤原因進行專項培訓是減少數學錯誤的一種方法。而從根本上減少數學錯誤的辦法就是加強數學基礎知識教學。小學數學階段,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以及數學習題都比較基礎。只要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牢固就可以輕松學習。另外,加強基礎知識教學,還有利于學生扎實數學常識,為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在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中,教師對于可以使用學練結合的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對于數學概念、公式的理解性記憶。所謂“學練”結合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以實際練習的方式講述公式和概念的含義。以長方形教學舉例,教師可以用正方形習題作為練習,通過二者之間的關系逐漸引出長方形的概念和特點,讓學生在練習正方形特點的過程中逐漸掌握長方形的概念和特點,實現數學基礎知識的鞏固。
3.3從解題思維訓練提升
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產生錯誤,也會由于自身解題思路的影響。而對于一些解題思路比較直的學生而言,對于部分數學題中的隱含條件沒有把握,導致錯誤出現。在糾錯教學環節,教師要控制學生的錯誤,就要對學生的錯誤解題思路進行糾正,培養學生的解題習慣。教師可以在數學習題練習的過程中,盡量多出一些隱含條件比較多和解題思路開擴的習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解題,讓學生跟隨教師的解題思路一起進行數學題練習,逐漸學會解題思路,促進學生良好解題習慣的形成。例如,在乘除法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多出一些隱含條件比較多的習題,練習學生的解題思路。比如“教室里有6人,教師要把30個蘋果分給學生,每人應該分幾個蘋果?”這里的隱含條件就是“蘋果是分給學生的”,教師在6個人當中,所以學生應該是5人,正確答案應該是30/5=6.而很多學生都會按照6個人計算。所以,教師應該對這樣的習題進行解答,并要求學生多加練習,養成良好的數學思維習慣。
結束語
數學教學是小學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由于數學知識同時兼具抽象性以及復雜性的特點,導致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很容易出現誤區錯誤,所以應用糾錯教學方法就是為了找出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并解決錯誤。本文筆者從查找錯誤原因,加強基礎知識鞏固以及訓練數學思維三個方面闡述了糾錯教學的應用。希望能夠對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蔣玲飛. “解決問題”難解決?——基于“材料重構”的小學低段解決問題教學的新思考[J]. 浙江教育科學. 2016(01) .
[2]應楨增. 拒絕“一次性”數學作業——淺談培養學生自主糾錯能力的策略[J]. 小學教學研究. 2017(19) .
[3]李濤. 關于小學數學教學中糾錯能力培養途徑的相關探析[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7(14) .
[4]彭明壽. 新時期對培養小學生數學糾錯能力的思考[J]. 小學生(中旬刊). 2019(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