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哆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小學數學教材也隨之發生變化。微課教學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一種借助互聯網技術渠道,把一些難懂的知識轉化成能看到的形象生動的教學形式。而農村小學學生多為留守兒童,如何讓學生們的主動的學習,同時在家的學習狀態也成為教師著重關注的部分。
關鍵詞:三年級;微課;小學數學
縱觀目前的農村小學,經常可見這樣一種情況,以學校教育為主,家長的家庭教育相對缺失,以至于大部分留守兒童學習困難,很大一塊的原因是常識的缺失,導致學生缺乏認知,對教師的例子難產生共鳴。不僅教師的教難開展,學生的學效果也不佳。而新的教學觀念,又強調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1]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掌握課堂的主導地位這個理念在農村小學也一直在踐行著。本文將以《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教學視角為例,來談談如何利用微課在農村小學小班化數學教學中做好培優扶困,現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詳細的分析。
一、以微課為媒介,利用暑假增常識
二到三年級的學生是小學的一個轉折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在逐漸擺脫低段學生的幼稚。但是哪怕是農村小學能力再強的學生,缺乏身邊的知識儲備就很難在課堂上說出自己的想法。而班級人數少也是農村薄弱校的一個特點,往往班級只有不到20個學生。那么,在人數基數少的情況下,每個學生能生成的數學信息對教學活動的開展都尤為關鍵。因此,讓學生利用假期做些鋪墊尤為重要。這里的鋪墊不在于提前學三年級的知識,而是借助微課,借助家庭活動,讓學生積累更多的數學經驗。例如:
(一)從身邊物件入手,學數學。
《時、分、秒》往往就是學生生活中能用到的鐘表,由于手機的普及,很多學生家里都沒有鐘表,導致學生對時鐘的掌握相對薄弱。可利用微課安排這樣的前鋪活動。借助微課創設一個有關小明的一天,讓學生借助小明的一天吸引學生去體會自己的一天。畢竟在農村學生們很少出去玩,他們的一天相對枯燥;但借助小明的一天。從小明早上7時起床,充實的一天的安排,到晚上9:45睡覺的一個過程,誘導學生感知一天可以多豐富。同時,搭配學習單,讓學生關注暑假生活,去自己設計一個最想度過的一天。利用微課搭載活動的形式,讓學生盡可能多的把數學知識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把數學知識變成常態化應用的內容。從而,潛移默化的把二年級已學的時、分的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中,為三年級學習《時、分、秒》做出鋪墊。讓學生,通過在玩中用,在樂中獲,不知不覺地提升了自身對數學的喜愛程度。
(二)從小故事入手,漲數學見識。
數學源于生活,提取于生活知識。對中國的主要地理人文知識的普及,以及常識的普及,有利于學生產生共鳴。從而讓學生在課堂中,每次聯系生活的時候有所回應。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以及網絡平臺,以自我的認知角度出去,搜索適合學生掌握的小知識,以微課為載體制作成一個個微課,通過,如學校或班級的微信群,分享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觀看微課進行自學,增強自我的見識。也可通過,開學后,課堂的反饋,來檢驗學生在微課學習的優勢。
二、以微課引導,從預習做好準備
在預習環節,微課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根據農村學校學生認知的薄弱之處,以及家長在輔助學生找資料的缺失。教師可以借助微課,輔助學生在預習環節獲取更多本節課的有用信息,做到有效預習,讓學生的學習更靠前一步。
農村校的學生往往對幾何或者抽象的內容缺乏是什么,要怎么思考的共鳴。因此,在課前預習的環節,可以利用一些動畫的知識來快速讓學生感知一下這些事實的存在。例如:在噸的預習時,可以學生感興趣的動物入手,讓學生借助微課先感知一下,動物的體重,從而讓學生在有所認知以及回憶已知物體之后帶著自己的疑問,以及自己還想知道的動物的體重,這些問題進入第二天的學習。這樣學生就能更好的開展交流。
三、以微課助學,實現因材施教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教學活動應努力使全體學生達到課程目標的基本要求,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促進每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的發展。”[1]以三年級學生為例來說,通過一節40分鐘的學習,未必能使班級的每一個學生能夠收獲所有的數學知識,每個學生的收獲都存在偏差。
對于學優生,他們希望挑戰更深層次的題。這個時候,教師可以借助微課給學生提供一下,高于今天學習的知識,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發布的微課,去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微課,有選擇性的進一步提升自己,讓學生更有成就感。
對于學困生,他們無法通過40分鐘的學習完全掌握一天的教學內容。對于課上比較難的內容,他們需要在有所鞏固才能掌握這部分知識。但是,如何優化這部分知識的學習呢?以《分數的初步認識單元這道數學題為例:張伯伯家養了35只鴨,其中3/5是灰鴨,灰鴨有(? ? )只。這一道題,是三年級初次學習分數時的題目,需要讓學生在理解把鴨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三份是多少的問題,剛開始學習時,對于班級中下學生來說是難題,而且有的家長會教學生這樣的答案:35×3/5=21(只),這樣的答案雖然是對的,但是,這個方法高于了本學段的學習,它不是學生能理解的做法。對于學生也只是照樣子把家長的答案寫進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薄弱內容,設置微課精講,不僅可以通過微課把本節課難懂的知識進行呈現,同時還可以對難掌握的題進行講解,同時配套1到2道的練習以及變式加以鞏固,從而使學生得到更好的收獲。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 版)[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