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小影

摘要:毛澤東與徐州是有淵源的,他一生八到徐州,走過徐州的山山水水。作為一位時代偉人,顯然對徐州幾近偏愛。更為難得的是,他魂牽夢繞徐州難以數計。當年,中國有近200座城市和2000余個縣,毛澤東親臨的不過有70幾個市縣,其中還有不少因為戰爭環境所滯留。毛澤東與徐州的淵源,不單表現在往來徐州的次數上,更重要的是表現在對徐州的認知上。唯物的歷史品味,淵博的文化涵養,自如的知識運用,無一不滲透著他的思想光輝。
關鍵詞:毛澤東;徐州;認知;思考;論證
一、毛澤東徐州認知啟蒙于民間
毛澤東的徐州認知,是由民間傳說開始漸入佳境的。早先是四鄰親友口口相傳,到了斷文識字的時候,又在同學中間私相授受。“我很小的時候,盡管老師嚴加防范,還是讀了《精忠傳》、《水滸傳》、《隋唐》、《三國演義》和《西游記》。這位老先生討厭這些禁書,說它們是壞書。我常常在學堂里讀這些書,老師走過來的時候就用一本正經的書遮住。大多數也都是這樣做的。許多故事,我們幾乎背得出,而且反復討論了許多次。關于這些故事,我們比村里的老人知道得還要多些。他們也喜歡這些故事,常常和我們互相講述。我認為這些書大概對我影響很大,因為是在容易接受的年齡里讀的。”
值得人們興趣的是,毛澤東對于徐州認知,不是來源于學堂,而是來源于民間;不是來源地理書本,而是來源于文學作品。這個階段,毛澤東年紀最大時,不過13歲。而且沒有走出韶山地區。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傳奇小說和歷史故事的影響之大之廣之深。十二、三年之后,為了延續少年時代的好奇與興趣,毛澤東竟然專程徐州,登上城墻環繞,親身體會《三國演義》上有名的徐州城墻,心中的感受暢快淋漓,大有當年“恰同學少年,糞土當年萬戶侯”氣概,游歷湖南的歲月記憶又重上心頭。
1918年夏到1919年春,毛澤東離開湖南在北方游歷和生活工作。“記得我在第一次到北方區的途中,游歷過這些地方:我在北海灣的冰上散步。我沿著洞庭湖環行,繞保定府城墻走了一圈。《三國演義》上有名的徐州城墻,歷史上也有盛名的南京城墻,我都環繞過一次。最后,我登了泰山,看了孔墓。這些事情,我在那時看來,是可以同步行游歷湖南相比美的。”
令毛澤東在1936年與斯諾交談時,仍念念不忘的游歷湖南。事發1917年7月中旬至8月16日,“開始在湖南徒步旅行,游歷了五個縣。一個叫蕭瑜的學生與我同行。我們走遍了這五個縣,沒有花一個銅板。農民們給我們吃的,給我們地方睡覺;所到之處都受到款待和歡迎”,“我這時感到心情舒暢。”毛澤東步行游歷湖南、長沙、寧鄉、安化、益陽、沅江五縣,歷時一月,行程九百余里。毛澤東與游歷湖南相提并論的徐州之行,最早見諸于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1936年6月,斯諾冒著生命危險,穿過軍事封鎖,突破新聞封鎖,到達蘇區首府保安。在四個月的時間里,和中國共產黨的領袖、普通士兵、人民群眾,面對面、心交心,采寫了長篇通訊,忠實地再現了紅軍根據地真實面貌。1937年10月,《紅星照耀中國》由倫敦格蘭茨公司第一次出版,到11月份就發行了五版。“這一本書出版之后,居然風行各國”。1938年1月,復社在得到斯諾的同意,翻譯、印刷、出版和發行《紅星照耀中國》的中譯本《西行漫記》。《西行漫記》出版以后,轟動了國內及國外華僑所在地。在香港以及海外華人集中的地點,更是出版了《西行漫記》的無數重印本和翻印本。《三國演義》上有名的徐州城墻,隨著毛澤東的足跡,也走向世界。
二、毛澤東徐州認知了然于歷史
毛澤東對吳、魏、蜀三國歷史演義,情有獨鐘。從少年閱讀三國演義,到暮年暢談三國人物,毛澤東縱論評讀達70年之久。時間之長,空間之廣為世間罕見。
1958年11月在武漢,毛澤東對柯慶施、李井泉說過:“由于三國演義又通俗又生動,看的人多……這一點可以說在我國是婦孺皆知的。”
據薄一波回憶:“毛澤東曾說,看三國演義這本書,不但要看戰爭,看外交,而且要看組織。”由此我們知道毛澤東的“三國”情愫,不單是其好聽、好看,更重要餓是其中深刻的歷史內涵。
對于毛澤東來說,認知徐州始于歷史,又受益于歷史。這一點僅從徐州歷史地理的學習掌握、駕馭運用上,就可見端倪。
從地理知識角度來說,羅貫中筆下寫就的《三國演義》涉及徐州為中心的地方有:鄄城、范縣、東阿、朐縣、青州、曲阜、兗州、滕縣、定陶、牟平、瑯琊、沂都、碣石、揚州、小沛、盱眙、淮陰、河口、廣陵、海州、土山、芒碭山等。
毛澤東指揮淮海戰役,地域覆蓋了《三國演義》的徐州范圍。在淮海戰役作戰電文中,毛澤東親筆寫到的地方有:新安鎮、運河車站、曹八集、韓莊、邳縣、睢寧、碾莊、賈汪、嶧縣、棗莊、臨城、郯城、臺兒莊、臨沂、金鄉、魚臺、成武、沭陽、宿遷、海州、新浦、連云港、灌云、淮陰、淮安、商丘、永城、青龍集、陳官莊、靈璧、蒙城、雙堆集、黃口、宿縣等。兩者相比,毛澤東揮灑得更寬廣,更細微。
從歷史事件來看,徐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1952年10月9日,毛澤東乘車察看了徐州市容,他說:“徐州是古戰場,是兵家必爭之地。它是東、西、南、北的咽喉要道。”下午4點鐘,毛澤東回到九里山機場專用線專列上。說:“今天大開眼界,受益匪淺。劉邦在這里戰勝了項羽,我們在這里戰勝了蔣介石。我們不能學習楚霸王,我們要牢記歷史的經驗教訓,也要牢記自己的經驗教訓。”毛澤東還說:“徐州是個自古以來兵家必爭之地。劉邦的10萬人馬能打倒項羽的40萬人馬,淮海戰役我們60萬人也能打敗蔣介石的80萬人。項羽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我們不搞劃江而治,將革命進行到底。”
1952年10月29日,毛澤東對隨員說:“徐州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據文獻記載,從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起,4000多年里,在徐州發生較大規模的戰爭就有400多起。你們看過《水滸》嗎?那里有一首歌謠:九里山前作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它說的正是劉項楚漢相爭的故事。”
毛澤東對于徐州不僅看到了歷史人物,看到人物所處的歷史,還看到形成歷史的深刻的根本性原因。
三、毛澤東徐州認知深耕于調研
(一)黃河故道考察
1952年10月,毛澤東利用休假考察黃河,但政治局許多同志不同意,認為建國初期,毛澤東體力精力透支,不宜再度疲勞。另外,正值抗美援朝期間,蔣介石密謀反攻大陸,敵特分子蠢蠢欲動,安全保衛是一個難題。
1952年10月末。毛澤東利用黨中央給他的休假時間,乘專列南下,對徐州、蘭考、開封等地進行考察。這是毛澤東繼1951年3月,在徐州火車站接見市委書記華誠一、副書記柳林之后,第二次到徐州。這也是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第一次出京巡視,他把巡視的第一站定在了徐州。直到中途,毛澤東才把此次執意外出考察的本意,透露給大家。
1952年10月25日晚,毛澤東專列離京,26日抵達濟南。27日在濟南考察黃河。28日到達徐州,重點考察黃河故道。在前往徐州的路上,毛澤東說:當年我們打淮海戰役,以60萬對蔣介石的80萬,實際是一鍋“夾生飯”,我們硬是把這鍋“夾生飯”吃了下去。淮海戰役勝利后,連斯大林都很欣賞我們以60萬吃掉80萬。可是,我們也付出了代價啊。這場戰爭留下了不少戰爭創傷。現在我們取得了全國勝利,就要領導人民,醫治好戰爭創傷,把國家建設好。現在我們要把黃河治理好。
28日,毛澤東抵達徐州后,就聽取徐州匯報工作。毛澤東不時插話提問,其中最關切的是如何把黃河故道建設好的問題。隨后,毛澤東提出到云龍山頂,實地考察黃河改道前的黃河故道。
1952年3月16日至20日,徐州市組織各機關工作人員,開展大規模群眾植樹造林運動,在云龍山植樹14萬株。
下山后,毛澤東去了范增墓,又乘車看徐州市容,接著驅車九里山,看九里山古戰場。下午專列離開徐州,開始西行,毛澤東去黃河咸豐五年銅瓦廂決口改道處考察,繼續探究治理黃河水患規劃方案。
(二)根治淮河要求
1950年9月,毛澤東就指出:劉邦是淮河流域沛縣人,曹操是淮河流域亳縣人,朱元璋是淮河流域鳳陽人。其原因在于淮河流域天災人禍多,是中國歷史上農民起義的溫床。為了新中國的安定,必須把淮河治理好。基于這樣的淮河水患憂慮,毛澤東在后來的考察黃河水患同時,對淮河問題也是極上心思,念念不忘。
1952年10月29日晚,安徽省委書記曾希圣趕到徐州。毛澤等又和曾希圣談治淮問題,并指示:一定要把淮河治理好,解決好治淮中存在的問題。毛澤東還和周恩來通電話,要曾希圣去北京匯報治淮情況。
(三)點評徐州歷史
1952年10月29日,毛澤東在徐州市政府招待所,接見了許世友、華誠一和張光中。毛澤東問華誠一:“徐州自古以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典故不少,你們有沒有地方志啊?”華誠一立即把準備好的一套徐州地方志搬到他面前。
毛澤東信手翻了翻,說:“你的這一套不全哎,還少了一本哩!”大家聽了,都為毛澤東淵博的歷史知識驚嘆不已。毛澤東翻閱完《徐州府志》和《銅山縣志》后,來到了云龍山。在放鶴亭前,背誦起蘇軾的《放鶴亭記》,并詢問飲鶴泉成因。
書記華誠一回答,歷史上有皇帝見山勢如游龍,唯恐再出天子,于是令人在“龍頭”處鑿一井,以斷龍命。毛澤東聞后說:“傳說雖近荒唐,但能在這數丈深的巖石上鑿出水來,卻是勞動人民的創造和智慧。”46年之后的科學探測,完全印證了毛澤東當年關于飲鶴泉是勞動人民創造和智慧的論斷。
(四)肯定徐州及彭祖的養生地位
建國初期,毛澤東撥冗到徐州視察,在專列上向進見的地方黨政同志談話,說“徐州應該是我國養生學的發祥地”,“彭祖是我國第一位有文字記載的養生家”。并且特別強調“屈原詩歌里也提到過他”。
彭祖(鏗)“以雉代羊烹羮獻帝”的主料,即徐州南“翟山鷮雉”,加之井水“液態烹羮”“水火相激”至“水火相濟”,終得貢品。
彭祖,不單單是神話,傳說之人,有籍本“丁零族鬼方氏”史筆明錄,又有太史公《史記》及蘭臺令《漢書》佐證。彭祖,姓籛名鏗,善于烹制佳肴,又緣于以雉代羊烹羮獻帝受唐堯帝之封,才有了籛鏗、彭鏗、烹城、彭城的轉型及褒譽,直至彭鏗被世人尊為彭祖。
孔夫子《論語·述爾》: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吳老彭。
三閭大夫屈原《楚辭·天問》:彭鏗斟雉,帝何饗?竊壽永多,夫何久長?
柳宗元(彭城)《天對》:鏗羮于帝,圣孰嗜味!夫死自暮,而孰享之俾壽。
蘇子詹(徐州)《齋廚雜圣賢》:淮海雖故楚,天復輕揚風。齋廚雜圣賢,無事時一中。誰言大道遠?正賴三杯通。史君不夕坐,衙門散刀了(《和陶<飲酒>廿首之十七》)。
(五)關切徐州經濟社會問題
1951年2月24日晚,毛澤東抵達徐州視察工作,25日接見徐州市委負責人。
1952年10月28日下午,毛澤東乘坐的專列緩緩進入徐州北站。在列車上,山東省委書記向明將華東軍區裝甲兵司令員劉涌和政委劉毓標介紹給了毛澤東,并請毛澤東到裝甲司令部休息,說:“那里有暖氣,都準備好了。”毛澤東說:“我看就莫去了,去了會給你們添麻煩,搞得雞犬不寧。就住在火車上好!今天沒有什么安排,你們回去吧,明天去看你們。”
當天晚上,毛澤東在專列上接見了徐州市委副書記華誠一、市長張光中。毛澤東問他們:徐州有多少煤礦工人?多少鐵路工人?多少手工業者?多少搬運工人?他們一一回答。毛澤東拿著鉛筆,不時記錄。
專列從徐州北站轉到大湖專用線后,毛澤東夜宿列車。29日早飯后,毛澤東在專列上又接見了徐州市委、市政府領導華誠一、張廣中。華誠一表示,事先沒有準備。毛澤東說:我就愿意聽沒有準備的匯報。
華誠一簡單匯報了徐州“三反”、生產和生活情況,中間毛澤東不時插話,并提出一些問題。結束時,毛澤東說:“這樣匯報很好,情況屬實。”
自從毛澤東在徐州發出:植樹造林、綠化祖國的號召,徐州人民開始了大規模的植樹造林運動。近七十年的不懈努力,徐州已從乾隆嘴里那個“窮山惡水”的地方,變成了聯合國人居獎的獲得城市。徐州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3.81%,由江蘇省第7位躍居第2位,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5.74平方米,形成了“城在林中,路在綠中,人在景中”的園林城市特色。
60余年來,徐州人民不負毛澤東的囑托與重望,綠化徐州、建設徐州。
2006年,徐州市被評為國家園林城市。
2016年,徐州市被評為首批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2017年,徐州市被評為中國人居獎。
2018年,徐州市獲評聯合國人居獎。
1953年3月25日,毛澤東與由羅瑞卿、譚振林等陪同,專列由南方抵徐。市委書記華誠一、副書記柳林接站。受到毛澤東親切接見。毛澤東詢問徐州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等情況,并指出:徐州是個好地方、大地方。要逐步改善群眾的生活。在工商業稅收問題上,要按照資本家的情況,區別對待,實行多等多級,使他們能夠維持下去,不要苦樂不均。
1957年3月18日晚,專列抵達徐州。19日,毛澤東接見徐州地、市委負責人胡宏、陶有亮和張洪范。著重調查徐州市工業生產方面的情況。并指示:徐州的煤和鐵在江蘇地位很重要。要做好工作,大力發展煤炭工業、鋼鐵工業。有了煤炭、鋼鐵,其它工業就好發展了。同時也要發展輕工業,照顧市場,不要畸形發展。
1958年8月8日,毛澤東視察徐州,接見專員梁如仁和市委第二書記兼市長張洪范。毛澤東聽取農業生產、工業生產、駐軍等情況后,指出:農業要增產,要多養豬。徐州將成為工業城市。要抓緊煤炭綜合利用,抓糧食,抓鋼鐵,還要抓機械。
1965年11月14日,毛澤東視察徐州,接見了徐州地委副書記丁平和徐州市長吳明政,并就徐州的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及國防建設等問題作指示。要求徐州地委、市委負責人要帶領人民搞好水利建設,爭取今后農業取得豐收;要提高工業的技術水平和管理水平;要教育群眾提高警惕,做好戰備工作,防止敵人來犯等。
(六)多事之秋,專列在這里靜悄悄
1971年9月12日零時10分,專列到達徐州。與往常不同的是毛澤東沒有下車,沒有召見,只是靜靜地停歇了十分鐘,即又開動北上。這時的專列沒有了前兩天驚心動魄的運轉。12日中午專列抵達北京豐臺專用線,傍晚駛入北京站。由于毛澤東的高度警覺,打破常規,親自指揮專列提前結束南國之行,出其不意地贏得了時局主動權。12日晚11點半,周恩來追查北戴河專機。13日零點32分林彪專機起飛。從張家口入內蒙出國境,墜毀蒙古國溫都爾汗肯特省貝爾赫礦區南。
縱觀毛澤東一生,對徐州如此之多的情和愛;對徐州歷史如此透徹的了解;對徐州人民如此深沉的牽掛;不禁讓人們肅然起敬,由衷地感嘆毛澤東對徐州的認知。
參考文獻
[1] 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M]·北京:解放軍文藝出版社,2006:8.
[2] 柯延.毛澤東生平全紀錄(上)(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1.
[3] 逢先知.毛澤東年譜(1893-1949)(上)(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1.
[4] 毛澤東.毛澤東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9.
[5] 羅貫中.三國演義[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