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
摘要:隨著美術新課程教學的持續深入推進,美術課程在培養學生藝術素養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新課程下,初中美術教師需要轉變教學理念和思路,不斷創新教學方式,以創新引領藝術之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真正發揮美術的美育教育功能。本文分析了新課程下初中美術開展教學創新的意義,并以此為參照提出了具體的教學新思路,以期為初中美術教學高質量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初中美術? ?新課程? ?教學思路? ?創新
中圖分類號:J20-0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3-0139-02
初中美術是學前美術和小學美術的延伸和拓展,也為高中美術奠定必要的基礎,發揮著起承轉接的重要作用。中學生的思維開始活躍,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度,因此,初中美術教學在小學美術的基礎上必須體現出繼承和創新,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興趣特點展開針對性教學,以創新引領藝術之魂,積極提升初中美術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一、初中美術新課程開展教學創新的意義
新課程理念下,各學科教材的改版注入了更多的創新元素,以順應培育創新型人才的社會發展和建設需要,初中美術也不例外,也應該以美術為契機為學生植入創新意識的元素。初中美術教學不應該繼續以簡單色彩、圖形堆砌為綱線,不應該繼續困守于單調的構圖處理,不應該為學生設置過多的條條框框,而應該尊重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1]。美術作為藝術的主要形式,本身就應該承載藝術創新發展的軌跡,與其讓學生被動接受美,不如讓學生主動選擇美、表達美,通過具有變化性的美感教學感染學生、吸引學生。
在美術教學中,很多中學生對教師具有盲目的崇拜性,在他們眼中,教師的作品肯定是最好的,這在很大程度上磨損了學生的個性、獨創性和想象力,以創新引領藝術之魂,就是改變這種被動教學局面的有效方法。與時俱進,以生為本,幫助學生不斷突破思維上的慣性,“撬開”他們的大腦,激活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性,讓學生能夠通過知識的遷移創造性地完成美術活動,這是美術新課程教學應該努力完成的時代課題。
二、初中美術新課程教學新思路分析
(一)轉變教師理念,以創新意識推動教學變革
教育改革應該從現實需求出發,首先求變的應該的是教育教學觀念,也就是說,初中美術新課程教學,教師首先應該完成教育觀念上的華麗轉身,只有創新教學觀念,才能在其后的教學實踐中扎實地推進創新進程。其一,牢固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美術教學不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舞臺,教師也不應該再“高不可攀”,而應該嘗試與學生做朋友、做同學,建立平等互助的關系[2]。其二,美術教師應重新理解美術教育的意義和目的,即美術教育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不是片面追求學生美術技能的提高,因此,教師應該關懷每一位學生,悉心引導每一位學生。其三,美術教師應該嘗試走出美術的“范疇”,積極在美術與相關學科、相關事物間尋找聯系,拓寬美術的教學視野,美術教育不只是傳統的課本和圖畫教學,而應該映射到生活的各個層面。這樣,美術教師才能將美術課堂搬到大自然中,讓學生真正地感受美術的生命力和靈魂。
(二)重視“自然”教學,豐富學生創作素材庫
美術創作需要靈感,而靈感則來自于創作者腦海中豐富的素材庫,很多中學將繪畫技法作為初中美術課的主要培養方向,片面地提高學生的技法,學生“困守”在教室反復臨摹石膏和靜物,盡管能夠畫的很好,但是大多具形不具神,尤其是到戶外寫生往往無處下筆[3]。傳統的課堂教學框定了學生的思維,他們只有在范本的指引下才能夠順利地完成繪畫,這種現狀亟需改變。如何為學生儲備豐富的素材,需要美術教師創新教學思路,引導學生更多地走近自然、走進生活,在自然和生活中去尋找素材和靈感。以自然為師,以生活為師,通過發展學生的感覺器官充分推動美術的審美教育,實現美術教學對學生創造性的探求。
美術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更多地到自然中、生活中去觀察和尋找,多為學生創造一些戶外寫生的機會,將寫生變成初中美術的一種常態化教學模式,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去戶外寫生,也可以引導學生組成寫生興趣小組,也可以發動家長帶著孩子去戶外寫生。總之,就是讓學生在自然和生活中去尋找更多的素材,跳出課堂和書本的束縛,在實踐環境中去感悟和理解,增長知識,開拓視野,拓寬思維。
(三)放寬教學評價,保護學生創作積極性
美術教師應該積極調整自己的評價尺度,減少對學生作品的“理性”評價,增加“感性”評價,如果繼續以專業標準框定學生作品,則會造成教師失望、學生失落的雙輸局面[4]。初中美術也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重要平臺,而創造力的源泉就是想象力,想象力在某種程度上比學生單純獲得知識、提升技能更為重要,調整評價尺度,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想象力。生活中到處都是美術,對中學生而言,他們的生活是五顏六色的,世界是絢爛多姿的,引導他們將想到的都畫出來,跳出課堂的束縛,才能打開他們的心扉。
很多中學生思維比較跳躍,有的甚至堪稱“離奇”,但天才往往都是誕生于這些“離經叛道”中,在美術課堂上教師應注重對學生想象力的保護。在評價學生的創作時,應該體現出包容性,適當降低“期望值”,發掘學生的亮點,讓他們在輕松和諧的環境下學習和成長。比如,在《張貼的畫》一課,教學生設計“招貼畫”,筆者事先列舉幾個范例,如何調整文字的位置和格式,如何搭配圖文、標題等,然后要求學生自主動手設計,在學生完成設計后,筆者一一進行檢視,驚喜地發現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非常豐富的。各式的文字搭配不同的圖片,圖文的搭配、圖片的擺放都體現了學生自己的設想,有的甚至還加入一些網絡流行元素,教師以一種欣賞的眼光評價這些設計,融入賞識教育,能夠發現更多的亮點,甚至與學生互相學習,尊重與保護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
(四)豐富教學手段,以互聯網創新引領美術課堂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來臨,各學科教學手段越來越信息化和網絡化,初中美術教師也應該積極擁抱互聯網技術,“網”住美術課堂,推動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思路到方法的創新轉變。實現美術教學與互聯網技術的有機結合,其一能夠有效打破傳統教學手段在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使學生能夠按照自身實際情況合理分配學習精力和時間,為課余學習創造有利條件。其二,通過微信、QQ等網絡互動平臺美術教學能夠具有全天候的交互性,師生間的互動能夠更加頻繁和有效。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互聯網上具有海量的美術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和臨摹對象,使得美術教學內容、案例得到極大的豐富,很好地彌補學生創作素材和靈感的不足。
比如,在《有趣的“時間”》一課,教師就可以通過網絡教學以不同的手法將這一主題呈現出來,網絡上有著豐富的“時間”表情包,同樣是“時間”的形象,通過搜索網絡資源,“時間”的形象就能夠得到立體豐富的展現,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也打開了他們創造的閘門。同樣,通過互聯網挖掘一些經典作品背后的故事,既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也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比如,在《外國肖像畫》這一課,講《蒙娜麗莎》這幅畫時,教師可以事前在網絡上搜索其創作背景知識,然后以講故事的形式一步步揭開蒙娜麗莎“微笑”迷人之謎,讓學生明白達芬奇創造這幅畫時的艱辛與匠心,光嘴部就用了40多種顏料,引導學生從心靈深處去擁抱美術。
三、結語
初中美術在整個美術教育體系中發揮著重要的起承轉接作用,也是深入推動素質教育的重要著力點。新課程理念淡化了對學生繪畫技巧的片面追求,要求教師創新教育理念和思路,在教學方式和手段上大膽創新,將學生更好地帶入“美”的世界中。以創新引領藝術之魂,需要教師豐富美術素材的獲取通道,調整教學評價尺度,以更大的力度推動美術教學的網絡化轉變,最大限度地激活和開發學生的美術想象力和創造力,最終提升教學質量和效果。
參考文獻:
[1]崔彥彬.新課標下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現狀分析及對策探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1,(02).
[2]楊大坡.新課改理念下初中美術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探究[J].新課程(中學),2016,(10).
[3]楊燕華.關于初中美術欣賞課堂開展自主性教學的個案研究[J].新課程(中),2015,(10).
[4]劉兵.現代化、探究化、多元化——新課程初中美術課堂教學的思考與體會[J].新課程導學,201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