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原
摘要:軍旅作為影視藝術的一個永恒主題,以正義拼搏的精神品質,不屈不滅的戰斗精神讓觀眾感受到軍隊風采,通過軍旅敘事與母題展示來產生超越上述事件的能量,給人以成長和情感滿足。本文通過分析表演手法和功能在新時代軍旅電影領域的相同之處和差異之處,探究背后帶著自身文化的烙印,揭示背后文化聯系,了解影視藝術社會文化發展。
關鍵詞:新時代? 影視藝術? 軍旅電影? 表演手法? 功能辨析
中圖分類號:J9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3-0161-02
電影承載著文化的精神和國家命運,電影鑒賞是我們回到不同時代社會文化,去感知生活的一種重要途徑。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文化存在共性,因為文化都反映了人類的思想和習俗。也要看到不同地區的文化又具有獨特的特征。這些特征就給文化電影注入了不同的因素。因此,電影主題也就因為文化的不同呈現出迥異特征,這是本文研究的起點。軍旅內容作為電影的一個永恒主題,通過軍旅敘事與母題展示來產生超越上述事件的能量,給人以成長和情感滿足。新時代中國軍旅電影亟需厘清其表演手法和功能,以便更好地促進電影藝術事業的長足進步。
一、新時代國產軍旅題材影視劇的表演手法
軍旅電影在制作上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都是通過體現宏大場面和軍人風貌,用以宣傳軍旅,去砥礪人們戰勝邪惡,崇尚陽光追求自由。軍旅電影設計最根本的原則就在于通過敘事設置讓觀眾感受正義,追求正義。
(一)敘事手法
新時代軍旅電影中制作方都通過制造軍旅的氛圍,而產生影視表現效果。一般而言,當人們對事物充滿著未知時,對未來有不確定性時,就會產生恐懼的感覺。創作者為了體現上述效果,也會在敘事上采用成長敘事的方法。而且,無論是《戰狼2》還是《獵影》,軍旅電影中主人公會偶然得到一個盒子,一些東西,他們充滿著好奇,打開盒子就等于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自此之后,一系列的故事就會降臨到主人公身上,但幸運的事,最終他都會擺脫這種不幸的遭遇。[3]
然而,通過主人公的時間邏輯上的演繹,任務開始突破自身的局限和不幸,從而真正走上了轉變與蛻變之路,逐步成長為英雄人物形象。
在軍旅影視劇中,制作者為了營造出軍旅氛圍,都會在制造軍旅的環境,進行類型化敘事。所謂類型化敘事,就是指的在表達軍旅敘事過程中,不斷穿插情感、生活、政治化敘事。原因在于,軍旅畢竟無法單獨存在,只有將軍旅與生活和大眾藝術有機融合起來,才能體現出軍旅生活的血肉和情感性。例如,《沖出亞馬遜》就融合了政治敘事、情感敘事和軍旅敘事等多種敘述模式,讓中國國旗在亞馬遜高高飄揚,滿足了觀影者的內心需求。
同時,在軍旅影視劇中,創作者為了體現結構美學,也會在敘事上采用綴段敘事的方法。綴段敘事,就是要求影視劇情節的立體性和發展性。尤其是伴隨著藝術創作的發展,軍旅題材的齒輪狀綴段逐漸興起。在同樣空間中,采用不同的時間節點敘述的方式,讓情節交錯發生,體現出美學意境。
(二)母題手法
第一,叛逆母題。軍旅影視劇中,大多數都會出現一個叛逆的主人公。他們桀驁不馴,對于正統充滿著叛逆、對抗。然而,這種價值本身就是對于存在價值和本體意義的一種超越。正是通過主人公的奮力反抗,才讓受眾能夠體會到人物形象的叛逆性。例如,在《亮劍》中,李云龍就屢次對抗正統的力量。《血色浪漫》中,鐘躍民也充滿著叛逆,向可可西里一路前行,展示了新的叛逆母題。
第二,成長母題。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可能會將這些消極因素藏在心底,但是接受并面對這些消極因素,才能讓人走出黑暗中,更好地面對生活。否則,如果一個人長期的被壓制在上述情緒之中,就會產生精神高度緊張,這也就是為什么在軍旅電影中有的角色人物心理呈現陰暗面,但悲劇的原因就在于,他們不能正視自己內心的陰暗。而在影視劇中,通過創作者的手筆,觀眾切身體會到軍旅人物的成長,達到了內心的卡塔西斯。
第三,歷劫母題。無論是《戰狼2》還是《獵影》,通常在軍旅電影中,主人公都會被拋擲到一個處于絕境的空間中,一個人承受諸多困境的內容出現。這樣他們會讓觀眾通過鏡頭,感受故事中這種軍旅,從而產生一種極好的共鳴效果。可以說,影視藝術兩國的軍旅電影都利用了我們生活中所經歷的類似絕處重生的感覺,在電影中當我們面對舒緩的音樂和柔美的畫面時,那么觀眾對于這種感覺就會達到極致,音樂的旋律也能夠錯亂的,刺激到觀眾的心理感受。
二、新時代國產軍旅題材影視劇的主要功能
影視藝術軍旅片各有其特點,上述迥異特征背后,折射出影視藝術兩國文化的差異,從而達到不同的藝術功能。
(一)文化導向與主流價值培育功能
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宗法血統、家庭倫理。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要求積極投身到現實生活,不去考慮鬼神之事。受孔子儒家思想文化影響,中國的儒家傳統思想重視的是宗法血統、家庭倫理。正如孔子所主張的,以仁愛為核心,以禮為秩序的文化傳統,其追尋和諧團圓文化傳統,這些傳統折射軍旅片上就是對于一直延續到和諧的追求。
在新時代,影視劇更加注重現代人意識的培養,強調個人的英雄主義。軍旅影視作品逐漸拋掉沉重的歷史包袱,重視科學、財富和民主的力量,主張用現代人的需求正視世界、解釋生活。因此,軍旅文化中崇尚科學技術和追求商業特色。文化的不同造成了影視藝術中對于個人與集體關系的一種全新認知。[4]在中國軍旅電影中,個體力量已經被消減,集體力量被無限放大。中國軍旅電影的意義也就變成了如何教育人通過整體力量來戰勝困難,打破邪惡勢力。與此同時,也有的影視劇中開始了展示人類面對的既包括自然災害、社會生活等各方面的壓力。因此,他們更多地強調主人公自身英雄主義,試圖通過拯救世界的個人來激發起觀眾個人主義思想。
(二)開放與內在性之間向上向善
傳統意義上,中國文化自古以來以農耕文化為主。長期以來中國文化是具有了一種內在性和統一性的文化類別。表現在軍旅片上,就是在制造軍旅的效果上更多的注重通過內心的演繹來直抵人心,讓受眾在觀看影片之后,激發起人性積極向善的理念。新時代民主與法制的建設,又開放文化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軍旅影視劇中開始更多展示有敞開的胸懷,能夠積極吸收其中的優秀成分,并使之融入到軍旅文化中去,形成了一個多元,開放兼容并蓄的文化類型。基于此種文化背景,軍旅電影表現形式上更為靈活多樣,對于各種文化借鑒的層次和樣式更為豐富。因此,受眾在觀看軍旅電影時,往往會被其多樣化的視聽感受和異域風情所吸引,滿足了受眾一種感官體驗上的刺激。
(三)單一性與多元性的文化構成差異
中國文化具有極強的民族性。在中國的56個民族中,漢族人口最多,漢族儒家文化也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盡管儒家、道家、佛家的文化一同構建起中國文化的主體。但是,只有儒家文化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也正是基于儒家文化的鮮明影響,中國的軍旅電影在敘事上較為沖淡平和,其價值體現在于寄托于百姓的想象與自由精神,實現意義上的升華。換言之,中國文化具有極強的民族性。中國軍旅片通過軍旅作為媒介,展示中華民族固有的人文含義和文化價值的意義和舉措。新時代文化多元化特征代表著一種強烈的時代氣息。因此,軍旅片文化中也樂于展示各種題材,商業開發較為成熟,形成了獨特的軍旅片類型模式。從性別的角度來說,軍旅形象開始注重女性形象。原因在于女性本身較為虛弱。同時,女性在中國社會中的文化地位相對較低,多是一種被觀看的角度。軍旅理性與感性表達交相呼應,觀眾在通過觀看電影消除心中情緒,實現道德和精神上的卡塔西斯。
三、結語
電影承載著文化的精神和國家命運,電影鑒賞是我們回到不同時代社會文化,去感知生活的一種重要途徑。世界上不同的國家文化存在共性,因為文化都反映了人類的思想和習俗。也要看到,不同地區的文化又具有獨特的特征。本文以諸多軍旅題材影視劇作品為例,分析表演手法和功能在新時代軍旅電影領域的相同之處和差異之處,探究背后帶著自身文化的烙印,揭示背后文化聯系,了解影視藝術社會文化發展。
參考文獻:
[1][奧]弗洛伊德.圖騰與禁忌[M].良文化,譯.中央編譯出版社,2015.
[2][挪]拉斯·史文德.恐懼的哲學[M].范晶晶,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法]朱莉亞·克里斯蒂瓦.漢娜·阿倫特[M].劉成富,等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4]崔曉艾.軍旅電影審美價值分析[J].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0,(02).
[5]閆少華.多元化視野中的文化沖突與共生[J].求索,2010,(01).
[6]楊建麗,張冬.文化沖突的哲學理據及化解理路[J].求索,2009,(09).
[7]王偲.經典敘事模式與開放式結局[J].賀州學院學報,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