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玲
【摘 要】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初中數學教學必須做出改變,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通過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學生數學應用能力離不開師生的共同努力。
【關鍵詞】新課程理念;初中數學;應用意識
培養初中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不僅有助于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同時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無論在學習中還是在將來的工作中,學生都離不開數學思維和數學應用能力,因此初中數學課堂必須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應用思維能力。筆者將圍繞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展開研究,并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闡述培養學生應用意識的有效策略。
一、初中生應用意識培養的重要性
新課標強調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要求學生能夠在實際生活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發現知識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發散思維能力,所謂發散思維,即不墨守成規,思維靈活,能從不同角度、全方位分析信息和材料,并從不同途徑以及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課堂中訓練學生一題多解,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一旦具備良好的發散思維能力,會主動將所學知識聯系在一起,發現彼此的共性,進而找到問題的答案。如果學生的應用意識較強,那么學生則更容易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經驗,從而為將來的學習和生活提供重要前提條件。
二、初中數學教學應用意識滲透的方法
一是要將教材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接受應用意識的培養,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生活與數學練習十分密切,只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就能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從衣食住行到大型工程的建設,數學可以說是無處不在,將數學知識用于生活中,會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簡便。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烙餅與數學聯系起來,如鍋里最多可以同時烙兩張餅,每一張餅需要烙正反兩面各一分鐘,問烙三張餅最少需要多長時間?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這樣思考:先把兩張餅同時放入鍋內,一分鐘之后將第二張餅從鍋內取出,并放入第三張餅,將第一張餅翻過來,一分鐘之后取出第一張餅。接下來將第二張餅翻面,放到鍋中,同時將第三張餅翻面,一分鐘后全部取出。顯然,要學會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讓數學指導生活,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二是要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為學生提供思考的機會。如初中數學中有這樣一道題:A城與B城分別有化肥200t和300t,要將全部化肥運往C、D兩地,從A城運往C地運費為20元/t,從A地運往D地運費為25/t;從B城運往C地運費為15元/t,從B城運往D地運費為24元/t,而C、D兩地分別需要化肥240t和260t,怎樣才能產生最低的運費?教師培養學生應用意識時應該多為學生布置這樣的試題,引導學生展開深入思考,最終得到準確的結論。
三、增強數學的應用性和趣味性,加深學生對數學應用的感受
數學這門學科主要研究數與數之間的關系以及空間關系,它是一種描繪社會規律和自然規律的工具,其他學科都以數學為基礎。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緊緊圍繞教材展開,為學生設計既有一定的思考空間,同時又有一定趣味性的數學問題,提高課堂魅力,使學生專注于數學課堂,從而更好地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如當學習圓的性質時,教師可以提出啟發性問題:為什么車輪為圓形?并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分別裝有三角形車輪、正方形車輪和圓形車輪的汽車行駛狀態。教師還可以設置上背景音樂,為不同形狀的車輪配上輕快、沉重的聲音。學生通過生動、形象地畫面,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裝有圓形車輪的汽車飛速前進,而安裝其他車輪的汽車則移動困難。教師告訴學生,這是由圓形的性質決定的,圓的性質被應用到運輸工具上,于是便生產出圓形車輪。如此一來,學生便對數學來源于生活,又反過來指導生活形成更深刻的認識。
四、將生活與數學聯系在一起,提高學生的求知欲
客觀存在決定人的思維活動,人的思維活動源于對客觀事物的感性認知。生活中的數學往往十分形象,且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啟發性,它能將學生頭腦中已經形成的知識經驗激發出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性,幫助學生進入到數學情境中,最終使學生思維能力得以提升。因此,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吸引學生注意力,加深學生對數學的認識。
五、借助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數學概念、公式、定理源于生活,并且具有抽象性,所以當學習以上內容時,教師不能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數學知識,可以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引導學生認識數學概念,使學生充分了解如何將生活中的問題抽象為數學概念或公式,從而對數學應用形成更深刻的認識。如此一來,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憶數學概念或公式,有助于學生形成數學應用意識,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六、建立數學模型,認識數學的“工具性”,學會“用數學”
數學歸根結底是一種工具,它可以用于各種生產活動,也可以用于科學技術研究,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應該從建構數學模型角度入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新課標為基礎,緊緊圍繞教材,創建與生活聯系緊密的練習題,幫助學生將生活問題與數學問題結合在一起,使學生掌握數學模型的構建方法,將數學作為一種工具來解決實際問題。
七、通過類比聯想,培養學生應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人所學習的知識密切聯系在一起,數學也是如此。我們不僅要關注數學內部各種知識之間的聯系,而且還要善于發現數學與外部事物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將數學與他們的生活經歷聯系在一起。舉例來說,當學習分段函數時,學生掌握了自變量對應不同值的時候,所對應的函數解析式并不相同這一知識,可是如果讓學生將這部分知識與個人所得稅以及水費的繳納相類比,學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分段函數的內涵,同時還能提高自己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八、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學以致用
數學知識盡管具有抽象性,可是它是一門解決生活問題的重要工具,它絕對不是知識的簡單堆砌,所以要將數學學習視為提高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學習數學的場所并不僅僅是課堂,教師必須為學生提供實踐機會,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形成數學應用意識和能力。實踐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掌握數學思維方法,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如果利用數學概念和知識解決了實際問題,才能對數學形成更深刻的認識,才能更進一步鍛煉自己的思維。所以,教師要鼓勵和支持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舉例來說,當學習“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圖形”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設計并制作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圖案的任務,鼓勵學生在設計黑板報或宣傳欄時靈活應用軸對稱和中心對稱圖案,如家居裝飾物、建筑造型等。另外,教師要支持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指導學生利用科學研究法查閱資料進行學習,使學生在收集、分析信息資料的過程中養成主動思考、主動參與實踐的好習慣,并形成良好的數學應用意識,使學生在應用的過程中體會到數學的魅力。
概括來講,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重視挖掘與實際生活聯系密切的知識點,充分利用一切方法和手段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使學生能夠利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晶鑫.淺談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J].中國校外教育,2019(31):112
[2]李淑華.初中數學教學實施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42):145-146
[3]桑成龍.豐富初中數學課堂,創新初中數學教學方法[J].科技風,2019(27):24
[4]周明潔.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創新意識培養策略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16(09):85
[5]胡文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甘肅教育,2019(17):134
[6]余毅.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6):47
[7]蔣帥.初中數學情境創設及教學實施分析[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6):60
[8]胡曉風.論活動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J].數學教學通訊,2019(23):53+79
(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六峰學區總門九年制學校 甘肅 天水 74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