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冰菊 萬雯茜 楊元超
摘要:“射藝”從原始社會的狩獵活動,逐漸演變為現代體育運動項目,成為了高校體育課程。傳統射藝是傳統武術技能、道德禮儀、哲學理論的結合體,對青少年群體具有極高的價值。文章以傳統射藝課程作為研究立足點,探究其對于青少年群體的育人價值。傳統射藝課程以“正身”“練心”為育人理念,對青少年群體有文化傳承、道德禮儀、心理調節、身體發育等育人價值。
關鍵詞:青少年;傳統射藝課程;育人價值;傳統文化
一、傳統射藝課程的起源與發展
“射藝”活動最早起源于原始社會的狩獵活動。中國是最早發明弓箭的國家之一。[1]“射藝”后來逐漸演變為“軍事訓練”項目,成為當時不可或缺的軍事技能。由于當時多元文化的交叉融合,促使了弓箭由工具向現代體育運動的轉變,至此產生了最古老的運動項目。“射藝”成為了中國體育項目的先驅,最早作為體育項目開始于英國,并在1908年就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早在3萬年前中國先民就掌握了射箭技術,同時“射”還是先秦時代特有的文化形式,作為君子之學—“六藝”之一,在華夏幾千年的歲月里都是“貴族”運動,是古時要求貴族學生掌握的基本技能。[2]這是傳統射藝課程以課程的方式納入教育體系的開端。“射藝”作為武器和生產工具的功能逐漸模糊,在文化內涵上增添了新的內涵與價值。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于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幾年,在“文化強國”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一些瀕臨失傳的文化,在不斷的被挖掘和修復。傳統射藝作為傳統“六藝”之一,在傳統文化大潮中受到重視。傳統射藝逐漸演變為一門課程,也納入到了高校體育課程中。[3]
二、傳統射藝課程的內涵
“射藝”即射箭的藝術,由“弓射”和“弩射”兩部分組成。[4]傳統射藝是傳統文化與現代體育有機融合的產物。傳統射藝包含了傳統哲學、禮儀、文學、武術等優秀文化,以及現代心理學和自然科學等內容。[5]“射藝”的推廣是現代競技運動的發展的重要標志,更是傳統文化的傳承的隱含表現。傳統射藝課程以“正身”“練心”作為教育理念;以促進青少年的全面發展,文化的傳承,道德修養的培養為教學目標;以傳統射藝基本姿勢及傳統射藝道德禮儀為重點教學內容,以傳統射藝中的哲學理論為難點教學內容。通過講解與實操相結合的方式,介紹早期射藝的起源與發展,重視文化的傳承,發掘其中所蘊含的品德、禮儀等,加深對傳統射藝與現代射箭的異同的理解。通過傳統射藝與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在青少年群體中傳播中國傳統射藝文化,實現技藝的傳播與文化的傳承。
三、傳統射藝課程的育人價值
傳統射藝中所包含的禮儀形式、內修方法和理論等許多地方變得模糊,中國傳統射藝文化瀕臨失傳。[2]傳統射藝課程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標志性內容,青少年群體是民族文化傳承的中堅力量。傳統射藝是多種文化的結合體。通過對傳統射藝長時間的訓練和學習,有助于實現傳統射藝課程的“正身”“練心”的理念,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也具有促進作用。
(一)文化傳承價值
由于西方文化的不斷涌入,人們逐漸淡忘了本土文化的發展,使得傳統文化逐漸邊緣化,忽略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傳統文化在我國的推廣與傳承效果不容樂觀。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對于民族具有巨大的凝聚作用,文化的建設也是國家建設的一部分。[5]傳統射藝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精粹。青少年群體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這一群體學習傳統射藝,是我國傳統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不竭動力。傳統射藝課程的開設,實現了“隱形課堂”和“顯性課堂”高度統一,有利于對原生態射藝的很好保護與傳承,增強對傳統射藝的認識。通過課程實踐活動的開設,增強學生的文化涵養,增強青少年群體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最終實現青少年對我國傳統射藝文化,有效的傳承與發展。[6]
我國傳統文化與教育實踐的高度融合,使得青少年群體在能夠更好地理解國學中傳統射藝所蘊含的中國傳統哲學、文學理論、武術技能等優秀傳統文化。任何一種文化的發展壯大,都在于青少年學習體系的構建與發展,因此傳統射藝課程的開設,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具有標志性的意義。
(二)道德禮儀價值
社會在不斷的發展,其中存在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在競爭中時常會出現種種的利益沖突。青少年群體中在升學、考試等情況中也存在各種競爭,強烈的競爭對青少年個人道德和社會風氣都會產生種種的負面影響。[2]而傳統射藝作為君子之學“六藝”之一,不是單純的武術技能,而是道德修養和禮儀規范的有機結合體,其具有較高的禮儀價值和鮮明的道德禮儀特色。
傳統射藝是中華五千年優秀的傳統文化產物,是培養人高尚品德的重要手段。[7]傳統射藝從開始到結束始終貫穿各種禮儀道德的要求,對練習者的身體姿態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射藝中體現禮儀,在禮儀中襯托射藝。青少年的道德禮儀水平是檢驗發揚中華傳統美德的標志。“射藝”是傳統的競技運動項目,是同時具有內外兼修作用的運動項目。青少年在學習射箭技術的同時,提升自身的禮儀修養。傳統射藝課程對技術技能有較高的要求,同時也對青少年群體的行為習慣進行約束,嫻熟的射技與訓練有素的禮節相結合,以此實現外在行動與內在修養相統一,實現“射藝”的教育修身功能。
(三)身體發育價值
現階段的青少年,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中,長時間的不健康用眼和久坐,使得大多數學生都出現了駝背、斜眼、近視等問題,適量的戶外運動能有效的改善這一現象。青少年群體正處于發育階段,脆弱的骨骼尚未發育成熟,適宜強度的運動,有助于青少年群體的身體良好的發育。[3]
傳統射藝作為一項競技運動項目,在運動過程中對人所具備的姿態、身體機能、肌肉力量都有較高的要求,對于練習者的身體站姿要求較為嚴格,長時間進行傳統射藝的練習,有利于青少年身體發育,具有較高的健身價值。青少年正處于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身體姿態養成的重要階段。傳統射藝是一項適合這一群體運動強度的運動項目,有助于學生在練習過程中,鍛煉增強臂、肩、背等部位的肌肉力量,同時增強身體的穩定性,還有利于改善學生呼吸系統功能。[3]
(四)心理健康價值
當代青少年學生的課業繁重,各種升學壓力壓迫青少年的情緒,浮躁情緒明顯,且思維發散活躍,時常面臨各種負面情緒,卻無法得到排解。[3]健康的心理有利于青少年群體,更好的解決學習中的難題和生活中的困擾。傳統射藝作為一項遠距離射擊項目,對青少年的細心和耐性都有較高的要求,與足籃排這一類對抗性較強的項目相比,靜性的運動項目,在與對手競爭的過程中讓青少年在輸贏競技中,調整心理狀態。高強度的運動項目使得學生在運動過程中產生過度疲勞,且增添了運動受傷的風險。
傳統射藝除了可以促進射藝文化的發展與傳承,還能幫助青少年調節情緒、鎮定內心,讓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學會調節自己的浮躁情緒,在學習和生活中,都能冷靜的分析問題,找準切入點。與此同時射藝作為一項低強度,靜性的運動,也降低了學生在運動中受傷的風險和運動疲勞,長時間的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專注力,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降低對結果的重視程度,更加在意訓練過程,從而調節心理狀態,緩解青少年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所面臨的負面心理問題。
中華傳統文化蘊含了豐富的內容,是對中華五千年發展歷史的沿襲,對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而傳統射藝是中華民族的結晶。因此設置傳統射藝課程,通過課程與文化的融合,在教育實踐中構建具有特色的傳統射藝文化,是促進和培養優秀的青少年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秦香.中國古代射箭文化演變探究[J].蘭臺世界,2012(31):94-95.
[2] 蘆金峰.《詩經》中的射禮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4(11):146-149.
[3] 洪奎.論傳統射藝對青少年身心和諧發展的影響[J].中華武術(研究),2017,6(10):85-88.
[4] 張旭,苗華,安江.中國傳統“射藝”與“國學”[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43(1):138-141.
[5] 岳慶利.高校開設傳統射學課程的實踐研究——以傳統彈弓術課程教學實踐為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5,38(11):106-111.
[6] 張霞.射禮的育人價值與青少年實踐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6.
[7] 溫寅,惠子.傳統射藝文化在高校傳播的可行性研究[J].今傳媒,2018,26(03):175-176.
基金項目:課題及編號: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大學生科研立項,(項目編號:KY2019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