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摘 要:在創新教育的今天,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已引起廣大教師的高度重視,這是大家共同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作為從事多年物理教學工作的我,今就這一問題談幾點體會,與廣大同行共同探討。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創新能力;培養
一、激發探索興趣
求知欲望是對新生事物進行探究的一種心理傾向,是推動人們主動,積極的去觀察世界、展開創造性思維的內在動力。因此,物理教學要注意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以飽滿的情緒參與探索物理奧秘的全部過程,從而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激發興趣,培養創新能力,可以通過以下兩個方面來做。
指導學生學習了解物理發展史,是提高思維水平的重要途徑。物理各個體系的形成過程伴隨物理學家的創新活動,他們的研究思想,實驗原理,學術爭論,為物理學體系的締造一步步創立了屬于物理學科的方法,讓學生自主的了解物理發展的歷史,有利于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思維水平。比如電場力和萬有引力都是通過扭秤這個實驗裝置找到規律,這實際是將力“放大”的裝置。在距今一百多年的庫侖和卡文迪許兩個物理學家都想到了同樣的方法。還比如介紹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和研究自由落體的一些方法,通過這些歷史事實的介紹,使學生對前輩產生敬仰之情,并潛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培養創新精神。
感受物理的巨大魅力,是保持興趣的動力之源。物理學是前人在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通過觀察、歸納、總結、抽象、驗證等多個環節建立的不斷完善的自然科學,學生通過不斷的學習,領略到物理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通過觀察研究各種物理現象嗎,感受它的魅力所在,這樣才能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去探索學習。
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社會實踐中,幾乎所有的方面都與物理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比如我們每天騎的自行車,剎車,吃飯用的筷子,秤物體的秤,大而廣之到新能源,網絡,環保,火箭發射,社會生活的所有角落都有物理在閃光。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學生用各種手段總結資料,調查研究,學之于書本,用之于社會,這才會讓學生有成就感,保持持久的興趣。
二、開拓學生的知識面
學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后,才能較好的把這些知識創造性的運用到其他活動中去,所以要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就要從豐富學生的基礎知識著手,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師必須引導學生多收集課外資料,掌握好教材知識和基本常識。
三、培養學生的探索技能
在物理教學中,應該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實踐能力。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獨立的完成各種活動,真正做到“學生動手,教師參謀”培養學生的基本操作和技能、方法,不斷發展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創新能力,這樣學生才會有進一步去探索新知識的欲望,才有更多的機會去發現現象,最后才能創新。
四、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
新課程理念的評價轉換:教學過程比結果更重要。而教學過程是隨師生的思維方式的變化、發展而變化、發展的。因此,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打破墨守成規,消除一成不變的思維框架,善于發展學生的發展性思維,鼓勵學生標新立異,獨具見識,大膽地提出富有創造性,獨特性,不帶結論性的設想。通過實驗,學生喚起豐富的想象力,使學生原有的思維得以運用,發散性思維又獲得培養,從而促進創新意識的發展。
五、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
由于課外實踐活動可選擇性強,自動程度高,有利于學生個性特長培養和發揮,學生在參與活動時心情舒暢,投入程度高,觀察員細致,思維活躍,所以教師應當把握行之有效的物理實踐活動引進課堂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內容豐富,印象深刻、生動而正確的感性知識,培養他們課外閱讀和收集信息的良好習慣。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對課文內容、思想、感情的理解和體會,而且可以拓寬專業知識面,激發創造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華生. 淺談初中物理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7.
[2]陳文洋. 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6):84-85.
[3]李廣權. 淺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 學周刊, 2012(9):157-157.
[4]陳建林. 淺析初中物理教學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 當代教研論叢(9):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