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彥紅
摘 要:我國通過改革開放經濟迅速發展,如今城鄉發展差距較大,許多人進城打工造成留守兒童越來越多,而這些孩子大多由爺爺、奶奶等隔代的老人撫養,由于農村老年人的文化素養普遍較低,就會出現對于各方面教育的空白,這就容易促使學生養成錯誤的行為習慣,尤其是針對學習方面。由于家長不在身邊,使孩子缺少正確的家庭教育,對于孩子的學習習慣有重要的影響,這不僅體現在學生的學習習慣上,而且這些留守兒童的學習能力也普遍低于一般孩子。要知道良好的學習習慣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針對留守兒童培養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農村;留守兒童;行為習慣;策略分析
【正文】
因為留守兒童所處的教育環境較差,農村老人的文化程度就低,他們的教育方式也存在許多問題,對待孩子比較溺愛,這就更不利于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部分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較差,所以容易產生消極被動的心理,缺乏積極性,做作業拖拉馬虎,這容易使他們產生厭學的心理,像貪玩、甚至逃課的壞習慣逐漸養成,更加不容易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有的同學積極上進,但是缺乏適合自己的科學的學習習慣。老師要時刻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科學的學習習慣,讓他們終身受益于優秀的學習習慣。
一、農村留守兒童學習現狀。
為了適應我國人才戰略,國家也不斷重視留守兒童的學習情況。因為父母缺少對于孩子的教育,使留守兒童在各個方面可能存在著很多缺陷,總之,對于整體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的學習習慣存在著或多和少的問題。第一、上課聽講不認真,容易走神,部分學生只顧玩樂,上課時對于老師教授的知識提不起興趣,自然就降低了上課效率,對知識的吸收較差。第二、對待作業馬虎拖拉,有的學生甚至不寫。學生貪玩的性格難以改變,一放學只顧玩樂,把作業拋在腦后,就容易出現作業字跡潦草的現象,部分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所以老師講述的知識不明確,就會有作業完不成的結果。還有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等等一系列關于學習的問題都有存在。
二、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2.1利用榜樣激勵的方式
當地學校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樹立榜樣精神,可以組織相關活動,對小學生講述名人故事或者利用身邊優秀的事跡來激勵學生,讓小學生在故事的熏陶中約束自己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例如,各班班主任可以每天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講述名人故事、讓班級學習代表分享學習習慣等。讓小學生體會榜樣的魅力,向榜樣學習,為自己設立合適的目標,從而使小學生積極向上,努力尋找科學的學習習慣,減少盲目性,同時老師也應發揮作用不斷激勵,讓他們向自己的目標努力邁進。
2.2運用獎勵機制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制力、持久力都相對較弱。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老師要善于觀察每個學生的特征,根據不同的情況,建立一個長期的獎勵機制,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自覺地接受新知識。
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同,要實行不同的獎勵方式,以此促進全班同學積極向上的學習。將全班劃分不同等級,在同一等級中進步較多、作業質量較好、上課認真聽講等情況中,獎勵表現優秀的學生。這樣也可以照顧到認真學習但成績較差的學生,讓他們增強自信中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所以運用獎勵機制,要根據不同的學生制定相應的標準,讓他們都能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收獲知識。
2.3自主進行自我監督
相信我們都明白,許多事情不是依靠他人就可以成功的,學習也一樣,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需要他人督促,但是最重要的是可以進行自我約束、監督管理自己。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方式就是自己制定每一天的學習規劃表。計劃從早到晚要完成的事情,并督促自己主動完成,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自我約束力,也可以讓一天的生活都變得充實,可以有效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目的性。由于留守兒童父母的陪伴較少,老師可以積極參與學生制定的規劃,可以把制定的學習規劃表定期上交給老師,老師可以更加有效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可以將完成情況較好的學生進行獎勵,有效提高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
2.4家校積極配合
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提高孩子學習的實效性。如今存在很多家長與孩子溝通較少情況,對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存在許多問題,孩子缺少對于學習的積極性。面對這種情況,父母也應了解相關的知識,與孩子假期溝通的橋梁,采用更加科學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學校可以及時了解孩子的家庭情況,當外出打工的父母回來時,積極組織座談會和各種親子活動,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情況,家校相互配合,共同致力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在積極的環境中成長
【結束語】
針對培養留守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需要各方積極配合共同努力,老師要對每一個學生負責,提高學生成績,家長要積極與學校配合、與孩子加強溝通,使每個留守兒童能夠在快樂中學習更多的知識。
參考文獻
[1]汪瓊. 如何培養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J]. 發展,2018(09):92
[2]張玉.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數學學習習慣培養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