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一直致力于縮小城鄉差距,尋找城鄉差距的根源,提出了具體措施解決農村、農業、農民問題,又提出了新型城鎮化建設和鄉村振興兩個重要途徑。但是縮小城鄉差距、構建城鄉一體化仍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全方位的思考、落實,逐步縮小農村和城市差距。基于此,剖析產生城鄉差距的原因,提出了縮小城鄉差距的措施。
關鍵詞:城鄉差距;現狀;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05-0044-02???????? 中國圖書分類號:F043??????? 文獻標志碼:A
從城鄉差距在不同時期的不同變化,得出導致城鄉差距的不同因素,追根溯源,有利于我國有效縮小城鄉差距。城鄉差距的程度一直在不斷變化。當前時期,可以分析出影響城鄉差距的主要因素為收入、教育、醫療、生態文明等[1]。我國提出了解決“三農”問題的具體措施,接著又提出了建設新型城鎮化和產業振興措施,持續推動“三農”問題的解決。隨著這些措施的一步步落實,我國城市和農村的差距正在一步步縮小,這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應立足全局考慮,需要慢慢縮小城市和農村在各個方面的差距,推動城市和農村共同發展。
1? 縱觀城鄉差距的幾個時期
剖析城鄉差距就必須追根溯源,是什么時候開始產生城鄉差距,是什么原因產生的城鄉差距,是否出臺過什么政策去縮小城鄉差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便有城市和農村的劃分與區別,一是因為在設定京都、省會的區域,物質、人才聚集,在其他區域,人才、物質匱乏;二是因為有些地區本就有豐富的資源,吸引更多人才,而有些地區本就物質匱乏、氣候惡劣,導致流失大量人才。客觀和主觀的因素都導致了城鄉的區分和差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城鄉差距主要是因為客觀的因素,在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變化,或加劇、或縮小。在改革開放以前、強調加快建設工業化國家時期,城鄉差距與過去相比大幅度加劇,但是差距程度一直在一定范圍內波動。主要因素有糧食被以低于糧食價值的價格出售,工業品以高于工業品價值的價格出售,強調“農民種糧食養工人”,為工業發展打下根基,出臺了農業戶口和城市戶口之分的政策。這個時期主要強調農業為工業貢獻,大力發展工業,使農業大國快速轉化為工業大國[2]。
在改革開放之后到明確提出縮小城鄉差距和統籌建設城鄉的政策之前,城鄉差距出現不對稱的U形變化,先是經歷稍微的縮小,緊接著便是較大程度的增加。主要因素是改革初期重點在農村,改革中期重點在城市。先推動一部分人富裕,再讓這部分人去拉動、推動其他人富裕,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提出縮小城鄉差距,統籌建設城鄉的政策之后,城鄉差距明顯改善。主要是統籌解決“三農”問題、新型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等政策的提出,有利于縮小城鄉差距。目前,國家仍然在為縮小城鄉差距而努力,各項政策也在加速實施。
2? 微觀城鄉差距的現狀
我國城鄉差距程度在1949年以來經過了不同時期的增增減減。目前我國在為有效縮小城鄉差距而努力,但是城鄉在收入、教育、醫療、生態文明4個主要方面仍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2.1? 收入方面的差距
一直以來,縮小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在收入方面的差距是縮小城鄉差距關鍵中的關鍵。如果收入存在較大差異,那么農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消費方向、消費質量和消費高度也會產生較大差異。其重要性基本可以用“牽一發而動全身”來形容。
2.2? 教育方面的差距
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在教育方面的差距,對增加城鄉差距產生正效應,因為產生城鄉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人才分布不均。教育的差距是人才分配不均勻的主要因素之一,縮小城鄉差距必須要打破農民居民和城市居民之間的教育差距[3]。
2.3? 醫療方面的差距
城市和農村醫療設備、醫療人員能力、醫療環境不同,都會導致城市和農村醫療條件差距,醫療差距的嚴重性并不亞于收入和教育的差距。健康是一切的基礎和保障,如果連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都沒有強有力的保障,那么農村和城市的差距會更加大。
2.4? 生態文明方面的差距
生態文明對人類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農村和城市生態文明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和城市在各個方面的發展差距。同時,縮小農村和城市在生態文明方面的差距,有利于我國綠色和持續發展。
3? 剖析城鄉差距現狀的原因
一是歷史原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出臺了一些政策,例如:要把落后的農業大國加快轉化為工業大國;先推動一部分人富裕起來,這部分人再帶動其他人富裕起來,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改革開放的重點轉向城市等。這些政策雖然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經濟和其他方面的發展,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鄉的差距。為此,我國政府提出了解決“三農”問題、新型城鎮化建設、鄉村振興等政策來有效縮小城鄉差距[4]。
二是因為地區資源差異。不同地區各種資源稟賦不同,有的地區資源富足,有的地區資源匱乏。資源稟賦不同是造成城鄉差距的一個主要客觀原因。只有使各個地區的要素資源有效充分流動,得到充分的配置,才可以從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
三是因為人才流失。農村和城市的教育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農村人才數量本來就沒有城市充足。再加上城市對人才有極大的吸引力,導致農村人才大量減少。人才匱乏嚴重阻礙了農村各方面的發展,人才流失是形成城鄉差距的一個重要原因[5]。
四是因為農村和城市的產業環境及成熟度的差距。農村主要是以發展農業為主,但是傳統農業對于經濟發展的促進力度很小。農村應該根據每個地區的實際情況發展區域產業,但是農村的產業環境并不良好,產業成熟度不高甚至很低,不利于農村區域產業發展。
4? 縮小城鄉差距的對策
針對我國目前的城鄉差距,國家出臺了解決“三農”問題、鄉村振興、新型城鎮化建設等一系列政策。
4.1? 解決“三農”問題
為了給廣大農民群眾增福利、謀福祉,使農民可以更加幸福、健康地生活,提出了“解決‘三農問題”的主張。主要通過為農村引進新科技,促進農業生產,讓農民掌握市場行情,結合市場情況來安排定生產,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一系列措施,全方位地解決“三農”問題。
傳統的農業生產已經不能再有效促進農村的經濟發展,要為農村農業引進新的科學技術。引入新的科學技術,可以為農民減負,極大地促進農業的生產,有效促進農村經濟的發展。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之處[6]。
4.2? 鄉村振興戰略
農村農業發展是解決農村和農業發展不均衡而導致經濟發展滯后的問題,以及城市和農村多方面發展不均衡問題的關鍵。鄉村振興戰略是解決“三農”問題的一個有效途徑,通過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可以有效解決“三農”問題中的農村、農業問題。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城市中的物質人力資源可以流到農村,支持農村發展,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到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發展水平[7]。
4.3? 建設新型城鎮化
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實質是使農村各項發展和城市相比有較小甚至沒有差距,這便沒有了城市和農村的區別。新型城鎮化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但是兩者的側重點不同,可以把新型城鎮化建設看作鄉村振興戰略的一種方式。應該特別注意城鎮化的誤區,城鎮化并不是指“沒有生命的”拆破房蓋新房、摒棄農村所有風俗習慣、生搬硬套城市特點的城鎮化。而是應該進行“活的”城鎮化建設,在保留農村的習俗、特點、風格的基礎上,進行縮小城鄉差距的新型城鎮化建設[8-9]。
5? 結束語
推動農村和城市的同步發展,統籌兩者同步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10-11]。因為農村和城市的差距的形成并不是在短期內形成的,而是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沉淀。目前,城市和農村在各個方面的差距形成了一個隱形的“溝壑”。國家一直在探索實踐中所尋找縮小城市和農村差距的措施。這個過程是緩慢、長期的,需要把不同的措施落實到、實施到農村和城市不同方面的差距上。只有統籌城市和農村發展,才會有利于國家的整體發展,才不會出現不均衡發展、病態發展的現象。縮短了城市和農村差距后,才會有利于貧富差距減弱甚至是消失。
參考文獻:
[1]宋麗婷.新中國70年城鄉差距變化的三個階段[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46(6):19-22.
[2]項巧赟,羅明忠.鄉村振興視域下推進城鄉協調發展的思考[J].南方農村,2019,35(3):4-11.
[3]劉文敏.新型城鎮化中的“鄉愁”[J].現代經濟信息,2018(23):15.
[4]徐田,蘇志宏.習近平新時代“三農”戰略思想的三維解析[J].求實,2018(5):21-30.
[5]史主生.城鄉差距現狀及對策研究[J].北方經貿,2018(7):1-3.
[6]王德文,何宇鵬.城鄉差距的本質、多面性與政策含義[J].中國農村觀察,2005(3):25-37.
[7]和立道.醫療衛生基本公共服務的城鄉差距及均等化路徑[J].財經科學,2011(12):114-120.
[8]高志仁.農民財產性收入與城鄉差距[J].經濟科學,2008(4):124-128.
[9]李長江.城鄉差距的現狀、根源及解決對策[J].理論探索,2004(3):46-47.
[10]王小魯.我國收入差距分析及對策[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7(4):17-20.
[11]我國貧富差距正在逼近社會容忍“紅線”[J].決策與信息,2010(8):44.
(編輯:季? 鑫)
作者簡介:林培培(1998—),女,漢族,河南駐馬店人,研究方向:經濟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