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義君
【摘要】數學是一門抽象、繁瑣的學科,對小學生而言,該門學科的學習興趣較弱。隨著新課程改革,素質教育越來越重視學生在愉悅氛圍中學習、發展,并提出了教學應貼近生活化、趣味性等。就此,探析小學數學中生活情境教學的應用策略,以優化、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質量、效率。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情境運用數學問題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將日常生活中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知識點,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可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生活情境教學是一種創設生活化的情境模式,以此應用到教學活動各環節中,貼近生活化是該教學方式的特點,而生活化突出的表現為簡單明了、靈活趣味性及豐富包涵性等,將其應用到小學數學教學中,可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發現、了解、解決抽象的數學問題。為此,筆者探究當前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的應用現狀,再進一步挖掘其具體應用策略。
一、小學數學生活情境教學的應用現狀
當前,多數教師對新課程理念有著深刻認識,且積極響應教學改革的方向,極大地改善了以往一言堂、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逐漸重視教學設計的生活化、趣味化及互動性。但該類教學方式在設計時,需考慮、結合多方面因素,如教學目標要求,學生學情、認知及心理發展特征等,若教師缺乏教學經驗,該類教學設計有明顯局限性。此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學時仍然存在直接灌輸的方式,雖有應用生活化、趣味性等教學方式,但多停留在形式上,缺乏針對性、目的性,導致應用效果較差。為此,小學數學教師在應用生活情境教學時,應考慮到不同年齡段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情況,根據其年齡、心理特征、認知水平,以設計出針對性、目的性較強的生活情境教學方案。
二、小學數學應用生活情境教學
1.強化數學問題理解
數學教學的基礎是使學生明白、認識相關數學問題,而該學科理論知識、概念較為抽象、復雜,教師在教學中應用生活情境教學,加強學生對相關數學問題的理解,通過學生熟知的生活情境作為導入、學習情境,可引導學生迅速進入教學狀態。在這一過程中,可有效地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并提升其思維靈活性,進而從多方面、角度思考問題,以加深、強化其對數學問題的理解。例如,在學習“認識時間”這一內容中,教師可借助當前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播放一段關于“小明一天的生活”,該段動畫中包含的內容有“小明起床、洗漱、早餐、上學、放學及睡覺等的時間安排”,在播放結束后,教師讓學生搶答:“(1)小明幾點起床/洗漱/上學……(2)小明洗漱/吃早餐……需要多少時間?”等等,并引導學生觀察動畫中有哪幾種計時工具,再分別將其列出讓學生猜一猜、認一認每種計時工具的使用。在生活化情境教學中,通過學生日常熟悉事物,可引導其深入認識、理解相關數學問題,簡化其數學學習難度,增強其學習自信心,可提升其學習積極性。
2.活躍數學課堂氛圍
對小學生而言,其日常生活少不了多種類型的游戲活動,在生活化情境教學中,適當應用生活化游戲情境,可有效地實現學生為教學主體的轉化,使其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可使其在愉悅、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例如,在學習“分米、厘米、毫米”內容時,教師在課前設計一些卡片、頭飾,三種頭飾分別表示“m、cm、mm”的長度單位,而卡片則為不同物品的測量長,如文具盒為20、教室寬12.25等;讓學生依據卡片測量物品的日常實際長度尋找適宜的頭飾,并排在它的后面。通過該類生活化游戲情境教學,可增強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有效地激發、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其在活躍、輕松課堂中學習,讓抽象的數學定義、概念更為直觀化、形象化,一定程度上可鍛煉其發散性思維,可提升其數學多項素質能力。
3.培養數學實踐能力
新課改要求,不僅重視小學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趣味化,還關注學生數學實踐能力的培養。為此,教師在生活化情境教學時,應注意引導或帶領學生探索、挖掘日常生活中數學問題,以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可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認識、思考,切實體驗到數學教育的意義、作用,并真正愛上數學。例如,在學習完“認識貨幣”這一內容后,教師布置作業:讓學生在家長帶領下,到超市進行購物,如認識商品的單價、數量等,并在固定貨幣下可選擇哪幾樣自己喜歡的物品等問題。通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可提高學生在該類生活化情境中的數學解決能力,使其對貨幣單位“圓、角、分”及購物價格、數量、單價有初步認識,為其后期運算法則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可見,利用生活化情境教學可有效地實現數學實踐能力培養。
三、結語
綜上,小學數學應用生活化情境教學,可強化學生數學知識的理解、活躍課堂氛圍,還可提升學生數學實踐能力,使其多項數學能力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李俊杰.淺談生活情境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學周刊,2017,(9) :212.
[2]馬宗馳.淺析生活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11)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