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葳
摘要:網絡新媒體對高等教育起到多種作用,一方面,可以豐富思政教育的資源;另一方面,也能改變教師開展思政教育的模式和理念,有利于整體思政教育質量的提升。同時,網絡新媒體也給高校所開展的思政教育帶來多種挑戰,對學生的價值認知帶來了負面影響。所以,高校應該合理借助網絡新媒體豐富教學資源,重視對學生進行更高層面的思想引導,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和情感態度。
關鍵詞:網絡新媒體;大學教育;思政教育;教學資源;價值認知
中圖分類號:G641?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20)10-0387-02
一、前言
信息技術對目前各級教育工作的開展造成影響,通過對相關學術研究資料進行分析得知,它可以給思政教育提供更好的教學平臺,但也對思政教育造成制約,需要對其進行全面的分析。基于大學生呈現的成長基礎和思想認知能力,高校應該思考網絡新媒體對思政教育起到的多種影響,分析其在教育工作中的應用情況,這樣可以正確地了解新媒體的應用價值,更好地借助新媒體開展更高層面的課堂教學。所以,高校需要合理借助網絡新媒體實施思政教育,逐漸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
二、對網絡新媒體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應用的特點分析
1.高效性。因為網絡新媒體是虛擬平臺,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將那些抽象的知識點進行具體化的表現,更能形象化地展示這些知識點,并在思政教育中體現出很強的契合性。網絡新媒體有著鮮明的實效性,也具備很強的效率性,更加符合大學生的接受情況[1]。思政教師通過網絡新媒體的應用可以展示多種視頻資源,也能整理相關的圖片或者文字資源,從而豐富課程教育的資源。思政教師也可以借助網絡新媒體開展案例教學,對課程知識進行生動化的體現,讓大學生深度理解所學的課程知識,從而提升思政教育的直觀性。
2.主體性。素質教育要求教師改變之前錯誤的教育理念,借助多種教學方式對學生開展創新性的課程教育。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借助網絡新媒體可以更好地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改變傳統教學的弊端,利于整體教學質量的提升。思政教育的目標是通過對學生開展課堂教學提升其政治修養,也應該強化學生的政治水平,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起到引導作用[2]。所以說思政教師借助網絡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可以更好地體現大學生的主體性,呈現鮮明的應用特點。
3.平臺性。網絡新媒體改變了人們進行信息交流的方式和平臺,是目前人們開展信息傳輸的重要方式,呈現廣泛性的應用特點,在思政教育中起到平臺的作用。例如,高校或者是思政教師可以通過微博或者微信等網絡新媒體平臺進行思政教育,這樣可以提升思政教育的廣度和深度,利于學生得到更好的思想引導。同時,網絡新媒體中也蘊藏著多種教學資源,強化思政知識和生活發展之間的聯系,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課程的知識。
三、網絡新媒體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優勢
1.容易讓學生接受思政教育內容,強化師生的交流。高校應該合理借助網絡新媒體豐富相關的教學資源,重視對學生進行更高層面的思想引導。大學生對網絡新媒體有著很強的使用能力,借助網絡新媒體開展信息的交流,所以教師借助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能讓他們更好地理解這些知識。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新媒體對視頻或者文字資源開展充分的整合,讓學生能深度理解思政教育的內容,從而對學生起到思想引導的作用,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同時,思政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新媒體和學生進行充分的交流,立足知識或者是情感交流讓學生深度理解所學課程知識。
2.給思政教育提供更好的教學平臺,增強學生對社會發展的理解。網絡新媒體可以讓人們開展及時的交流,也能讓情感交流更加密切,促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所學課程的知識。在對大學生開展思政教育時應用網絡新媒體可以構建良好的信息交流平臺,通過微信或者微博等方式開展社交交流,更好地進行信息交流。思政教育也能通過網絡新媒體將社會熱點和思政教育進行有效的結合,改變課程教育比較枯燥的問題,從而有利于學生逐漸消化這些知識[3]。教師通過將社會熱點合理融入思政教育中可以讓大學生深度理解所學的課程知識,增強他們對社會發展的理解。
四、網絡新媒體對思政教育帶來的挑戰分析
雖然網絡新媒體給大學的思政教育提供了較好的教學平臺,促使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從而提升課程教育的效率。但是它也對思政教育造成挑戰,增加了思政教育的難度,所以需要正確認知這些挑戰,以此讓思政教育順利地開展。一方面,網絡新媒體讓大學生獲取更多的信息資源,也能通過多種方式和他人開展信息交流,這樣就導致部分大學生受到負面思想的侵擾而出現不良的心理認知或者是錯誤行為。例如,一些學生出現暴力等思想問題,或者是不能堅定自身的政治信仰。另一方面,某些大學生會將關注力放在網絡世界中,或是玩網絡游戲,或是進行網絡直播等,不能積極投入專業知識的探索中,這樣就不能讓學生通過思政教育樹立正確的價值認知,也沒有養成規范化的行為習慣,給思政教育帶來諸多挑戰。
五、大學校園合理借助網絡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的策略分析
1.合理改變教師隊伍對網絡新媒體的認知,借助網絡新媒體和開展信息溝通。通過讓教師對網絡新媒體進行科學的理解能夠指導他們合理借助網絡新媒體開展更高層面的思政教育,促使學生養成健康的價值認知,有利于整體思政教育質量的提升。高校應該對教師進行網絡新媒體的專題培訓,通過培訓,讓他們對網絡新媒體有充分的認知,從而引導他們掌握借助網絡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的優勢。同時,高校也需要組織教師開展網絡新媒體使用的經驗交流或者教學設想,通過交流,讓教師更好地開展課程教育,從而引導班級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認知和情感態度,以此提升思政教育的最終質量。
2.高校要強化學生干部的隊伍建設,借助新媒體開展先進理念的傳播。學生干部是大學生群體中綜合素質比較高的代表,在對學生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高校需要合理發揮學生干部的引導作用,促使學生養成更好的價值認知。所以本文認為,高校要強化學生干部的隊伍建設,更好地借助網絡新媒體開展更高層面的思政教育。首先,高校應該重視對學生干部的培訓,讓他們更好地投入學生管理和專業知識學習中,可以通過座談或者專題培訓等方式對學生干部進行綜合素養的培養,鼓勵他們投入綜合素養培養中。其次,高校需要指導學生干部借助網絡新媒體開展管理工作,更好地傳播先進理念和正確的價值認知。學生干部可以通過微信群或者QQ開展教育思想的傳播,通過班級群傳播相關的管理需求和思想認知,也能傳播教師的教學內容,從而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態度。
3.積極構建網絡新媒體的思政教育平臺,合理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認知。網絡新媒體中蘊含多種信息資源,出現虛假信息或者比較低俗的信息,這些信息對大學生的思想認知以及價值觀念造成負面影響。所以高校應該積極構建網絡新媒體的思政教育平臺,合理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認知。一方面,高校可以通過微信等網絡新媒體構建思政教育平臺,根據學生的認知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思政教育,促使他們深度理解所學的課程知識;另一方面,思政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新媒體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教育他們要更好地發揮思政教育的優勢,減少學生出現沉迷網絡的問題。
六、結論
本文認為大學校園要想合理借助網絡新媒體開展思政教育,需要合理改變教師隊伍對網絡新媒體的認知,借助新媒體和開展信息溝通。同時,高校要強化學生干部的隊伍建設,借助網絡新媒體開展先進理念的傳播。此外,高校應該積極構建網絡新媒體的思政教育平臺,合理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價值認知。
參考文獻:
[1]浦甲東,樊熙夢.網絡新媒體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應用分析[J].中國新通信,2018,20(22):180.
[2]杜改仙.芻議網絡新媒體在大學思政教育中的應用[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中旬刊),2018,(10):96-97.
[3]顧文成.關于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8):23-24.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Network New Media in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OU Rui-wei
(Xinjiang Teacher's College (Xinjiang Education Institute),Urumqi,Xinjiang 830000,China)
Abstract:Network new media plays a variety of roles in higher education.On the one hand,it can enrich the re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on the other hand,it can also change the mode and concept of teache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improvement of the overall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t the same time,online media has also brought various challenges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rried out b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has a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value perception.Therefore,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make rational use of new online media to enrich teaching resources,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higher-level ideological guidance for students,so that they can establish correct value cognition and emotional attitudes.
Key words:network new media;university educ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ching resources;value cogn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