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憲章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停課不停學”在各地中小學校陸續推開,以網課為載體的“居家學習”“居家成長”成為家校共識的教育剛需。毋庸置疑,“停課不停學”是學習方式變革的一次意外之舉。突然擁有了學習自主權以及自由支配的時間,學生在足難出戶的窘境中一時難以適應;突然要把“教”變為“學”、把“控”變為“推”、把“管”變為“伴”,家校雙方在教育方式的轉變中難免困惑,而家校合作所發揮的教育職能,可以成為“停課不停學”的最美擔當。
聚焦“如何教”“怎么學”,“無配角意識”讓家校協作成為“停課不停學”的最美行動。“力不從心”的窘境喚醒了“無配角身份”,面對直播時反復掉線、孩子學習中時常走神、師生無法及時互動性等狀況,以往處于執行狀態的家長主動發聲,針對困惑和疑難發表意見和建議,卓有成效地承擔起角色職能;“水土不服”的難題激活了“無配角擔當”,面對網上學習條件不足、媒體技術盲、學生交流控制難等問題,教師及時解決,保障教學方案有序推進,保證優質教育資源及時呈現。“無配角意識”提高了家校協作的效率,化解了“停課不停學”中的難題。
緊扣“怎樣做不跑偏”,“愉悅式平臺”讓家校溝通成為“停課不停學”的最美聲音。由于疫情突發,面對“停課不停學”的種種要求,一些學校和家庭難免會出現“跑偏”癥狀。因此,家校溝通應開啟“愉悅式平臺”,讓教師、學生及家長各抒己見,及時探討,及時提醒,及時規范。為便捷溝通,教師和家長可互相推薦軟件、交流群;為愉悅溝通,嘗試情緒控制妙招,學習網絡熱詞;為深度溝通,自覺體驗上課、下課環節,讓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更有實際依據。有效的溝通可以降低學生焦慮、凝聚家校智慧、激活聯動機制,將疫情對學生學習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立足“疫情德育課程”,“向心性自覺”讓家校互動成就了“停課不停學”的最美課程。在抗疫過程中涌現出的感人事跡、先進人物,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素材,家校互動創新活動方式,實踐教育主題助其成為一門鮮活的德育課程。同時,家校雙方應認識到防疫階段是培養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重要契機,通過相關課程的設計和引導,教會學生理性思考。家校在實踐“疫情德育課程”中應保持一致,可引導學生觀看影視作品、閱讀“疫情名著”,提高人文素養,豐富精神境界;應共同將疫情中的世界萬象整合為嶄新課程,給學生最直接的感受和體驗,幫助他們形成正確觀念、養成良好習慣、涵養社會責任;還應同步構思如何創新德育主題,引導學生結合防疫經歷,理解個人與集體、社會、國家的血脈聯系。在災難和不幸面前,家校需共同完成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和道德教育。
家校合作應是“停課不停學”的最美擔當。在災難面前,“家”與“校”應風雨同舟,共同面對,共同討論,共同參與,共同承擔,在新的教學條件、交流空間中共建“別樣課程”。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