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亮
“一以貫之”即將“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觀,貫穿課程、課堂、教研、培訓、管理的全過程。“三維同框”即頂層設計、基層執行、督導評估,三維同框;行政部門、業務部門、基層學校,三維同框;兩級教研、質量監測、雙名工程,三維同框。錦州市古塔區教師進修學校精準施策,讓不同智能類型的學生都有所進步,有所發展。
質量是教育發展的生命線。錦州市古塔區教師進修學校為持續推進全區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發揮教研部門的專業職能作用,為課程與教學改革提供專業支撐,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專業引領,為教育教學質量提升提供專業保障。一以貫之,三維同框,向執行力要質量。
一以貫之,即將“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觀,貫穿課程、課堂、教研、培訓、管理的全過程。三維同框,即頂層設計、基層執行、督導評估,三維同框;行政部門、業務部門、基層學校,三維同框;兩級教研、質量監測、雙名工程,三維同框。戰略布局,精準施策,讓不同智能類型的學生都有所進步,有所發展,讓每一個家庭都有獲得感和幸福感。
一、頂層設計、基層執行、督導評估三維同框:向規范管理要質量
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了頂層設計,通過深化教育改革,才能提高教育質量,踐行現代教育質量觀。要把頂層設計落細、落小、落實到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才能使教育質量觀落地。
2018年春季開學伊始,古塔區教育局主管教學的副局長帶隊,由教育股、區教師進修學校全體學科教研員組成視導檢查小組,對全區各校進行了為期一個半月的調研視導。檢查小組遵循“挖掘亮點、查找問題、整改提高、促進發展”的指導思想,為學校工作把脈問診,尋找改進方向。本次視導歷時23天,聽課246節,深入了解各校教育教學常規管理情況,學校的課程體系構建、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同年12月,古塔區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古塔區教育局,依據《教育督導條例》《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錦州市基礎教育學校教育教學規范管理評估方案》等文件精神及各部門學期初工作計劃,對區屬中小學再次進行督導、調研、視導。本次工作流程通過校長匯報、主題活動展示、查閱查看資料、個別訪談、反饋交流等環節進行。
通過平時過程性資料的記錄、主題活動的展示,推進涵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模式,教育學生扣好人生每一粒扣子的德育工作新格局的形成和完善;強化教師備課、上課、作業、輔導、考試及教研等教學環節的管理,肯定、鼓勵教研部門精準引領指導,促進實效高效,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守住關口;以“三字一話”為牽動的教師基本功訓練,新教師、骨干教師培訓等工作常態運行,長抓不懈,形成具有區域特色的教師職業技能培訓機制。
督導、調研、視導,即是對已開展工作的梳理和反思,也是對下一步工作的勾畫與設想。有了科學的頂層設計、強勁的執行能力、跟進的督促指導,使教育的根本任務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落細、落小、落實,使不同學校、不同學段、不同年級著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努力讓每所學校、每位教師、每個學生都有獲得感。
二、行政部門、業務部門、基層學校三維同框:向課程執行力要質量
我們秉承課程綜合育人的課程理念,展開“穩中求進,務實求真,協同促進,凸出重點,講求方式,有效落實”的整體布局,遵循“視導-跟進-示范,不斷提高抓落實的質量”的工作思路,充分發揮教研部門的服務和支撐作用,落實《遼寧省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修訂)》《綜合實踐課程指導綱要》等文件精神,統籌、整合、完善國家、地方、校本課程,踐行“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地方課程綜合化建設,校本課程特色化開發”。
2018年11月,古塔區教育局主管教學的副局長、教育股股長、進修學校校長、教研部負責人到保二、站四、站二三所小學,針對錦州市中小學課程文化建設“區域特色和學校品牌”工作進行深入指導。
2019年5月,我們以“保二小學、站四小學、站二小學”三所學校為“古塔區全面深化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匯報現場,引領、促進學校領導課程領導力和執行力的提升,改進課程實施,強化課程綜合育人功能。
保二小學的“大愛·向未來”課程,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線,從學科實踐到多學科整合、融合,實現“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以德育課程系列化、學科課程高效化、校本課程個性化、特色課程品質化、微型課程持久化,通過充盈、優質、高效的課堂文化將“雙基”“三維目標”根植于心田,形成學生的能力、核心素養。
以保二小學為現場召開古塔區“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成果展示會,強化德育課程,落實德育綱要,推動我區落實課程改革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踐行全員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的新發展理念工作的全面開展 。
“大愛·紅色遼沈”主題課程探索與實踐,牢牢把握“以人為本,全面發展”的育人方向,將課程內容與知識技能、學習經驗、學習方式、學習資源,有效整合,探索解決課程價值、課程目標、課程設置、課程功能的關鍵性問題,使教師勇于創新,直面問題與挑戰。
站四小學的“M”課程,分為“立德美課程、益智美課程、塑美美課程、網絡美課程、開放美課程”五大板塊,以學科素養課程、人文積淀課程、特色必修課程等十一個系列,實現以美育美、培育全人的教育目標。
我們通過對10%學科實踐活動課的體驗、探究,引導教師完善課程結構、創新教學方式,使學生既有接受式學習,也有發現式學習。站二小學以培養“身體健康、心理健全、知識扎實、見識廣博、善于學習、勇于創新”的學生為目標,以“聚焦核心素養,實現跨界整合”為課程理念,以“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地方課程綜合化建設,校本課程特色化開發”為課程策略,統籌、整合、完善“五悅”課程體系。成果展示會向我們展示了多種多樣的實踐課程。
三、兩級教研、質量監測、雙名工程三維同框:向課堂執行力要質量
(一)兩級教研
1.夯實區域教研
跟進教學,月次教研;問題導向,精準教研;“常規·訂單式”視導,引領教研,夯實區域教研。常規性的調研視導難以滿足學校和教師的多樣化和個性化需求。鑒于此,為充分發揮教師進修學校的“研究、指導、引領、服務”職能,我們創新了視導調研方式,嘗試開展訂單式沉浸調研。教師進修學校列出可提供的培訓項目,基層學校結合自身發展,提出視導申請,進修學校依據工作實際,選定1-2所學校進行為期兩周的訂單式視導。通過這種視導檢查、跟蹤指導,旨在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校本教研的指導力度。
借助“常規·訂單式”視導,教研隊伍行走在教研客戶端,跟蹤指導,服務終端。教研員對教師的指導的指向更加清晰,從起點到終端,“備課-上課-交流-再上課-再交流-教學反思-教研主題-科研課題”,直面問題,通過自主探究、專家引領、同伴互助,“教練員”與“運動員”的摸爬滾打,共同探索教育教學的有效方法,共同進步提升。
2.創新校本教研
深化高效課堂教學實踐研究,創新校本教研。
通過保二小學語文教研組“高效課堂模式下的校本教研及課堂教學研討”活動,將教學模式解讀、集體教研展示、高效課堂講學、教學課例展示、教學反思等環節為全區教學領導、骨干教師觀摩、引路,從學法指導、義教課改到深化課改,從二維(雙基)、三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到學科核心素養,將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將“三環六步”語文高效課堂模式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探究課堂上學生如何高效促進語文的習得。
我們通過高效課堂教學大賽,展現教師深厚的教學功底和精進的教學技藝,詮釋高效課堂的目的、意義和效能,為一線教師提供可操作、可借鑒的成型案例,加快高效課堂研究與實踐步伐。
(二)質量監測
質量監測是指對學生學業質量的監測。過程性監測與結果性監測相結合,探究教、學、評聯動機制。
1.結果性監測
近兩年,我們對區內六年級學生的語文、數學、英語三科進行了統一檢測。這次抽測,從命題到監考,過程嚴密,組織嚴謹,要求嚴格。檢查不是目的,關鍵是發現問題,進行整改。考試結束后,學科教研員要在下學期開學初的教導輔導中進行詳細的卷面分析。上半年按照市局要求,我們認真組織三、六、七年級抽考工作。采取全區輪換監考、統一閱卷方式進行。整個抽測過程規范、細致、嚴謹。檢測后,教研員及時針對檢查結果進行全面質量分析,為下學期的教學指導做好準備。
2.過程性監測
幾年來,我們加強過程性督查,把提高學生學科能力作為常態工作常抓不懈。比如,我們把語文學科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作為重點夯實。學期初,在計劃中明確閱讀能力培養的指導性意見;學期中,積極組織基層學校參加“省閱讀教學經驗交流會”,并及時召開座談分享體會。在此基礎上,要求各校制定本校學生閱讀能力培養方案,教師進修學校于學期末進行督導檢查。
我們重點對學生的計算能力、英語的閱讀能力、科學的動手能力進行了考查。其它學科在教師進修學校的的總體要求下,學校依據自身實際制定考核方案自行考查,教研員隨機督查。這種督查方式,考查面更廣泛、考查過程更具有真實性。評價結束后,教研員組織學科教師進行交流、反饋、總結。
3.倡導教、學、評聯動
即教學、學習、評價圍繞著共享的“教學目標展開”,打造“成長課堂”。即“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展開”的過程、“評價任務”的設計,協同聚合,立體推進,將學習過稱、學習結果、學習成果相結合,既有實時學習效果、時段學習結果,又有終結性學習成果。
學生“花期不同”“智能類型不同”“接受信息的方式不同”,學習成果是學生經歷了真實的學習過程而留下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即核心素養。所以教研員在指導建立多元、發展性評價時,將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教學過程與日常性評價緊密相連,即評價也是學習過程,通過教、學、評交融一體,保障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目標指向落地,改變了因長期的終結性考試而造成的低效課堂存在的三維目標不能完全實現的問題。
(三)雙名工程
教育質量的提升,教師是關鍵,教師專業發展是教育質量提升的支撐和保障。積極打造“雙名工程”,以我區名優校長和名師工作室為牽引,不間斷開展教師讀書、送教到校、青藍工程、區域研討、名師名校長工作室等活動,充分發揮能動效能和輻射作用,創建優質的古塔教育。
(責任編輯:李迪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