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泰
【摘要】核心素養的培養是當下教育界的熱門話題,那么如何在初中政治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政治課教師要探討的課題。首先,闡述核心素養的基本概念。然后,討論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最后,實施核心素養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政治課教學? 核心素養? 策略
一、引言
2017年,國家教育部正式頒布了各科核心素養的基本概念及內涵。知識指人類從事某一活動所需的圖式;技能指人類從事某一活動所具備的能力。素養指的是沉淀在人身上的對人的發展、生活、學習有價值、有意義的東西。素養有別于素質,“素質”就其本義而言指的是人生而有之、先天具備的東西。按照《現代漢語規范詞典》的解釋:“素”,即本色;“素質”,即事物本來的性質、特點或人的生理上的先天特點。當我們區分素質和素養時,我們強調前者是先天的稟賦,后者是后天的產物。這一點尤其表現在生理方面。我們講生理素質而不講生理素養,就是因為兩者存在先天和后天的差別。從廣義角度講,素質是素養的上位概念。素養不僅包括知識和技能,更多包括人的綜合素養,特別是品德上要求。在個體終身發展過程中,每個人都需要許多素養來應對生活的各種情況,所有人都需要的共同素養可分為核心素養以及有核心素養延伸出來的素養。核心素養強調由單純追求知識和能力轉向重視跨學科綜合素養,它是知識、能力、態度或價值觀等方面的融合,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元認知性素養,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核心素養的內涵要求,正是政治課所追求的目標。政治課的目標就是要通過典型案例對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人生觀教育、價值觀教育、自我修身養德教育,從而把學生培養成思想先進,作風務實,勤奮讓努力,積極向上健康審美情趣,為社會、為國家、為家庭有責任擔當意識的合格公民。由此可知,通過政治課的課堂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可行的。
二、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
1.營造良好的政治教學環境
在中學思想政治課堂教學中,雖然教師就教學內容的完成和自身專業知識的儲備來說無可挑剔,但是課堂氣氛卻一潭死水。在學生眼里,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較強,比較嚴肅而又枯燥的課程。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要使學生獲得真理、完善道德,就不能忽視情感因素。列寧同志指出:“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能有人對真理的追求?!苯處煈斢米约旱那楦衼硪l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為之所動,從而轉化為聽課的熱情,這是獲取教學理想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講課過程中,只要教師動情、引情,學生就會入情、抒情。因此,師生要共同圍繞重點、難點、熱點和考點,充分發揮情感的作用,對核心問題詳細講,對難點問題分層議,對熱點問題適時評,對一般問題簡要分析,適當引入妙趣橫生的故事、富有哲理的成語等,積極創設一種朝氣蓬勃、開心愉快的教學情境,每節課注意情景的合理創設,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
2.扎實備課,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
課堂是一種教師和學生進行的雙邊活動,教師通過課堂活動達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師課前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最有效手段。
課前要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學情,了解學生的原有知識水平,然后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方案,注重雙邊活動的設計,突出問題意識,課堂上盡可能能體現學生為主體能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大膽提問,積極思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科核心素養。
3.培養興趣,激發學習動機
上學期期未考試調查分析顯示:初一、初二政治的差生率分別是53.8%和72.6%,究其原因是缺乏學科興趣。備課時要把如何培養興趣也要作為重要內容來備。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是把復雜問題簡單化,而不是把簡單問題復雜化。把一些需要學生記憶的要點,由于教材編配時零散出現,需要老師定期進行提煉歸納整理成朗朗上口便于記憶的口訣或歌謠,這樣做既學習鞏固了知識又激發了興趣;也可以引入故事、游戲、小組競賽活動等盡量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習得知識,而不是靜坐等待老師的灌輸;也可以采取數次動靜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聽課發現有些老師40分鐘,前20分鐘靜態教學,后20分鐘動態教學,學生易于疲勞,難免出現課堂睡覺的學生;注意教師的語言的磁性效應,如幽默性、挑戰性等。同時教師要學會說半句話,讓學生補充完整后半句,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此外,教師要舍得表揚的話語。
4.研究學情,做到有的放矢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同理,不研究學生就不應該上課。老師的工作是服務于學生。評價一個老師最有發言權的是學生。學生對學科教學滿意,而產生興趣,才是最高境界的教學。因此教師要對所教的每一位學生了如指掌,教學才能有的放矢,教學效果才有保證。因為教授知識的難度要適中,過難過易多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教學效果幾乎為零。
5.發揮小測驗的反撥作用。很多老師重大考忽視小考
課前提問就是一種小測驗,每次評定成績,并計入成績冊,作為平時成績的一部分。課堂經常提問的老師,學生課外肯定下的功夫多;如果很少提問,學生對此學科也就不重視了,久而久之,興趣大減。再回過頭來彌補,以為時已晚。當然,也可筆試小測驗,即收即改,越及時反撥作用越強。小測驗可在科前、科中、課后,靈活運用。
6.重視考試結果分析和反思
雖然學校對常規考試既不獎也不罰,但作為職業教師個人首先要對個人所帶學生的考試結果深入反思,年級組和教研組也要召開專題會作深度解析,才能起到考試的反撥作用,觸及每個教師的心理深處,因為教學成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教師的責任感和良心感。如果不做反思,一聽了之,那么,反應在平日課堂教學,作業批改,課后輔導中缺乏責任心,弱化自己和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最終導致教師未發展,學生成績不理想。當然,這次考試的有本級教師命題,可能影響成績的效度。但我個人認為這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從自身尋找原因。
7.進一步強化集體備課制度,努力實現優質資源共享
集體備課作為校本教研的有效組成部分,應進一步強化,不能弱化。新課程標準要求的合作與交流,即指學生也指老師。因此,集體備課至少在目前對教學質量的大面積提高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減少兩極分化。
8.加強課外輔導
實踐證明,課堂教學再完美,如果不抓課外輔導,教學成績肯定打折扣。一提到課外輔導,許多老師就認為是課后講題,這只是最初級的輔導形式。還有其他更高效的形式,如課前預習,學生不懂的可與他人交流學習,也可請教老師,此時正是輔導的良機,不能因時間緊而蒼促解答,缺少互動與傾聽;現在倡導的“翻轉課堂”,讓學生課外學習新知識,課堂進行訓練,老師輔導等。初中的老師課外輔導抓得比高中的緊,成績就出現較大浮動。
9.科任老師注意強弱搭配
要形成能力梯度,以便充分發揮榜樣的示范和引領作用,最大可能激發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形成強大的教育合力。作業布置要精、細、準。作業要把握好難度和質量。切忌隨意布置,作業本和練習冊可根據實際側重靈活,不要一刀切。實踐證明,練習冊的批閱質量與成績顯著相關。因此抓好練習冊的批閱與講評對后進生的成績提高很有益處。練習冊的單位時間思維量要遠遠大于作業本的思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