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發展,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過程可視化的思維工具逐漸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當中。本文將結合教學實踐,以思維導圖的基本概念、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中的重要意義、應用策略以及應用時應當注意的事項等方面作為切入點,就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中的應用研究進行具體系統性的探究。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閱讀;應用
思維導圖作為符合人類大腦思維方式的并將大腦的思維過程可視化的一種思維工具,同時也逐漸在教育教學中流行,成為一種有助于培養學習者高級思維技能發展的學習策略。這一學習策略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當中也有其存在的意義。
一、 思維導圖的概念
思維導圖這一概念最初是由英國著名學者東尼巴贊(Tony Buzan)于20世紀60年代左右在《放射性思維》一書中提出的。他提出:“思維導圖是放射性思維其中之一的展現方法,并且我們能夠自然而然地運用這一技能。思維導圖本身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圖形技術,它能更好地提高我們大腦的潛能和功能,因此,它可以出現以及運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在運用它之后,我們的學習、工作、思維等能力都能夠有很大的提高和改善。”思維導圖的設計是圍繞一個中心主題,然后根據主題產生關聯分支,運用文字、圖畫、線條等對分支進行標識,通過鮮明的色彩和字體對思維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可視化處理。其核心就是將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結合起來,將思維方式和思考的過程將文字、圖畫與線條結合起來的散射性的結構。首先,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還處于發展階段,不夠嚴謹、合理、富有邏輯性,但小學階段又是學生思維技能發展的關鍵階段,事實證明思維導圖模式與人類大腦處理信息的過程和方式十分相似。此外,閱讀既是對知識內容的高效整合,也是知識拓展的重要途徑,需要教師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正確引導學生提高閱讀能力。同時,新課標的要求是:認讀規定的單詞,能讀懂簡單的圖文故事或小短文,了解基本意思,逐漸形成良好的閱讀養習慣。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當采取多種適合措施,提高課堂效率,其中采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通過圖文并重、中心和分支結合,引導學生養成按照意群閱讀的習慣,能夠有良好的效果。因此,將思維導圖應用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既符合人類思維認知發展規律,又對學生加深閱讀文本的理解以及提高閱讀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二、 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中的重要意義
首先,使用思維導圖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新英語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英語課程的目的首先是激發學習興趣,培養英語學習的積極態度,使他們建立初步學習英語的自信心……為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小學階段正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重要階段,在英語閱讀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的形式能夠讓文本變得更加鮮活生動,密密麻麻、黑白的英文字母通過老師神奇的“畫筆”變成了彩色的圖畫,略顯死板的文本變得更加活潑可愛、栩栩如生、色彩明艷而不再枯燥,可以迅速吸引學生的眼球,引起他們的關注從而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的興趣和積極性。
其次,在小學英語閱讀中使用思維導圖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邏輯。運用思維導圖對文本信息進行分類、整理之后,使其具有清晰的層次性和邏輯性。實踐證明,思維導圖處理信息的模式與大腦信息加工的過程十分相似,如同大腦中的輪廓支架結構,由中心點出發不斷分支,再由發散點進行分支。由于這個模式與人類大腦的思維過程具有相似性,對小學生高級思維技能發展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教師使用思維導圖能夠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敢于創新。例如,在閱讀文本分析的前期階段,教師可以通過一定的引導和幫助,師生共同完成導圖的前半部分,并且教師要適當放手,引導學生獨立完成其余部分的內容,提供機會讓學生明確主題,確立中心,積極思考,逐漸發散思維。同時,在小學高段階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繪制各式的思維導圖,教師給予了學生更多的自由和空間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創新。
三、 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在英語閱讀前的運用
在進行閱讀之前通過思維導圖的運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的積極性。比如教師在人教版四年級下冊“Unit 5 My clothes”這個單元進行講解之前,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收集生活中的各種衣服的類型,然后根據不同的衣服制作一張思維導圖,并根據對服裝的類型、適用時間、適用場合等進行分類。通過這種不同類型的劃分,能夠促使學生通過交流收獲更多的知識,啟發學生發散思維。在前期準備和課堂提問的過程中,能夠幫助學生初步了解即將面臨的閱讀文本,使他們提前對內容有初步感知,從而自信地面對相對枯燥的英文閱讀。所以思維導圖在閱讀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對閱讀文本進行預習鋪墊,另一方面,建立英語閱讀的自信心。
(二)在英語閱讀中的應用
在處理英語閱讀文本過程中,運用思維導圖能夠幫助師生對文本的中心主題和各個要點進行系統性大致地分類和整理。這個過程能夠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整理他們的思維邏輯,提高他們的信息整合能力,使其文章脈絡可視化,語言知識形象化。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鼓勵學生自己繪制思維導圖,這也同時符合“以人為本”這一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必要時教師應當及時給予指導幫助。
(三)在英語閱讀后的應用
在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思維導圖的幫助下總結知識要點,將不懂的問題進行總結反思。同時,學生可以根據思維導圖自主復述閱讀材料,一方面,能夠加深對文本的記憶,另一方面,能夠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陳述能力。在課堂中運用多種形式的課堂練習。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滲透核心素養包括以教師的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教師要通過啟發教育、任務型活動等方式,開發學生的智力因素,小學生對新鮮事物的好奇心較強,沒有堅定的意志力,比較好動、好玩,所以教師要抓住學生這一特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游戲、表演、講故事、歌唱等形式,創設情境,在教授英語知識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
四、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當注意的事項
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促進作用十分顯著,同時,在應用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一)注重培養教師關于思維導圖的應用技能
隨著信息技術和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推進,教師要通過查閱網絡、書籍,報刊,參加各類培訓等方式,要關注思維導圖研究、應用的最新動態,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全面及時掌握新的技能,不斷提高自己駕馭課堂的能力和水平,更好為課堂教學服務。同時,要全面掌握常用的思維導圖繪制軟件,巧妙設計豐富多樣的在白紙上、黑板上繪制思維導圖的方式方法,能夠在分析文本的過程中快速設計出思維導圖,進而節省思考和繪制的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二)注意繪制思維導圖的時間
思維導圖在設計和繪制過程中需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這就需要教師熟練掌握思維導圖設計方法,在閱讀分析過程中要邊分析文本邊繪制,而不能只繪制不分析或者只分析不繪制,要兩者同步進行,循序漸進,從而完成對閱讀文本的解析。
(三)關注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發展水平
教師在進行思維導圖設計時,不能只考慮文本本身,小學生上課有時候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設計時應當充分考慮到如何設計圖畫、色彩搭配等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小學低年級學生識記知識內容時,用一種機械式的簡單記憶,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的認知水平有所發展,逐漸采用有意義、需要理解的記憶方式。因此,在低年級階段,思維導圖需要設計得相對簡單,避免太過復雜,不需要太多關于文本信息的加工概括,而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可以引導學生運用關鍵詞對文本信息進行總結概括。例如人教版PEP教材五年級上冊中出現的節日教學,就可以拓展為思維導圖。
五、 總結
總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語文課堂改革面臨著新機遇、新挑戰,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發展和學生的需求發展,這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英語教學方面不斷探索、嘗試和更新,更加充分地發揮思維導圖這一思維模式在中小學英語教學,尤其是英語閱讀教學中的作用,將思維導圖的魅力充分地釋放在教育教學過程當中,使其大放光彩。
參考文獻:
[1]李娟.小學英語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遼寧教育,2018(7).
[2]孫哲,石鋒.小學英語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J].中華少年,2018(7).
[3]蘇鳳萍.小學英語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7).
作者簡介:
魏小軍,甘肅省天水市,甘肅省甘谷縣大莊鎮大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