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雯 羅春葉
【摘要】結合公費定向師范生語文學習的現狀,探究語文學習中角色扮演教學法的運用,角色扮演法有三個作用:體念、感知,理解分析,指導強化;有三個步驟: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反思階段;使用角色扮演法需要注意三方面的問題:利用教材做好角色設計、激發學生創設扮演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反思。通過課堂實踐,論證了角色扮演法在語文教學中的可行性。
【關鍵詞】語文教學?角色扮演法?“公費定向師范生”
初中起點本科層次農村初中教師公費定向培養師范生(以下簡稱“公費定向師范生”)是為縣以下農村初中培養熱愛教育事業、基礎知識寬厚、專業知識扎實、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綜合素質較高、具有實施素質教育和一定教育教學研究及管理能力的本科層次初中教師。公費定向師范生大多是來自農村,農村教育中教學設施落后,教學設備不齊全,角色扮演教學法并沒有廣泛地在語文教學中運用,加上公費定向師范生中留守兒童、單親家庭比例較高,在生活和學習中缺乏正確的情感引導,情感教育的缺失對他們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利用課文中角色扮演教學法的運用,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情感教育,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從而才能取得較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一、角色扮演教學法
角色扮演法(Role?Playing?Method)是由美國心理學家雅各布·莫雷諾率先提出的一種情景模擬活動,是當今各類教育活動中廣泛使用的一種行為導向型的教育教學方法。所謂角色扮演法,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結合具體的授課內容實施相應的情景設置,然后要求相關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進入預設的情景,借助于角色將課堂上學到的內容有效的表現出來。未參加扮演的其他同學則充當觀眾,并在角色扮演結束后對表演者的實際表現進行評價和反饋。角色扮演法在課堂上的運用,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感受作者塑造的角色的內心情感甚至其他情感或內容,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進而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角色扮演法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體念、感知,理解分析,指導強化,有三個步驟: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反思階段。
二、角色扮演法在語文教學中的實踐
公費定向師范生雖然來自農村,但各方面素質較好,并且善于學習,具有較強的塑造性和理解能力。
以筆者在教授《感天動地竇娥冤》(第三折)時使用角色扮演法為例。
1.教學對象:初等教育學院18級數學專業公費定向師范生。
2.教學目的:賞析戲劇沖突和竇娥性格的典型意義,認識封建社會吏治腐敗的黑暗現實和草菅人命的罪惡,正確認識竇娥的反抗精神,學會辨認是非曲直。
3.教學過程:
(1)通過觀看經典電影《竇娥冤》營造悲劇氣氛,引起學生興趣。
(2)戲劇翻譯,理解內容。詳細講解三樁誓愿:血濺素練、六月飛雪、抗旱三年。
(3)創設情境,戲劇重現,各抒己見。全面闡述對竇娥悲劇原因的理解。
(4)課內實踐,角色扮演,竇娥被斬場面重現(重點)。
竇娥被押赴刑場問斬的過程中,請四位同學分別扮演竇娥、監斬官、劊子手、竇娥婆婆,其他同學為聽眾。
在學生進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誘導學生思考,考驗他們的應變能力,扮演結束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評價,引導角色自我反思。
通過學生還原竇娥被斬現場,讓學生更加直觀地認識竇娥的冤情以及封建時代女性的反抗精神,尤其是竇娥臨死前的三樁誓愿一一靈驗。教師總結:在現實生活和工作中,當我們遭遇了不公正對待或其他,不要悲天憫人,要敢于訴求自己合理的權益,還需要堅守內心的堅強、勇敢、善良和仁孝。
(1)課后小結:
第一,小組討論。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討論的內容是扮演過程、對角色的把握以及呈現的效果。第二,教師評價。在學生討論發言后,教師給予補充,圍繞角色扮演過程中的優點和不足進行分析,提出改進意見,為下次角色扮演做準備。
在學生角色扮演結束后,教師需要對整個過程進行總結,是否達到了預期效果,存在的問題和做的好的地方,以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三、角色扮演法使用需注意的問題
(一)利用教材做好角色設計
教師在運用角色扮演法時,需要考慮學生的知識能力和實踐能力,并結合教學計劃要求,探究教材內容中有價值的教學資源。公費定向師范生所用的語文教材是中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國家規劃新教材,共有四本:基礎模塊上下冊、拓展模塊和職業模塊。每個模塊分為六單元,并不是所有的課文內容都適合運用角色扮演法。因而需要教師熟悉教材,鉆研教材,從而選擇恰當的課文進行角色扮演法教學,以曹禺《雷雨》節選為例,學生對臺詞的熟悉程度是決定教學活動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也需要學生認真鉆研教材,反復背誦和排練,才能理解人物形象和情感,在表演過程中才能讓學生將自己帶入角色中,給人身臨其境之感,進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激發學生創設扮演情境
角色扮演法需要在恰當的情境中才會產生一定的效果。教師在運用角色扮演法進行語文教學時可以要求學生自主創設扮演情境,引起學生對扮演的角色產生興趣,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王蒙《善良》為例,在授課之前,筆者提前布置短劇《善良歸家》,劇本給定了時間:寒冬的一個早晨,地點:一片茫茫的荒原上,人物:善良、金錢、地位、權力、時光老人。劇本內容在于表現社會現實中人們價值觀出現搖擺,友好善良被人拋棄,從而引出課文寫作對象:善良,并突出善良在生活的重要性。學生對善良、金錢、地位、權力、時光老人五個角色理解透徹,扮演得栩栩如生,并將善良被拋棄的場景刻畫得栩栩如生,打動和激勵了沒有參與表演的學生,更讓所有的學生意識到善良的重要性,從而有效地實現了教學情感目標。
(三)引導學生進行評價反思
在角色扮演教學法的實施過程中,活動評價的重要性不亞于表演過程。首先,客觀恰當的評價能有效地提高學生課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及時準確具體的表揚,指出做的好的地方,對表現不佳的學生應該誠懇地鼓勵并且指出具體的不足。評價的內容包括學生進行的準備工作、表演過程、學習態度、情感等方面。其次,是要引導學生開展討論和反思。討論角色和角色之間的聯系,集體討論角色扮演過程中的不足,反思活動內容和過程。
四、結語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角色扮演教學法使教學過程更直觀,適合公費定向師范生語文教學,并且為之提供了一種新的教學思路,滿足了現階段公費定向師范生的培養計劃,豐富了教學內容,讓學生在活動中提升口語交際能力,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之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以及學習情況,需要不斷改革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調整教學結構,創造輕松愉快的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中找到樂趣,提升學生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幫助學生全面提升語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湖南省教育廳文件湘教發〔2017〕15號:關于做好2017年初中起點本科層次農村初中教師公費定向培養計劃招生工作的通知.
[2]劉亞男.巧用角色扮演,提升閱讀效率[J].課堂密碼,2017,(6B).
[3]周妮.角色扮演法在中國傳統文化課程教學實踐中的運用[J].文教資料,2018,(15).
[4]劉亞男.巧用角色扮演,提升閱讀效率[J].課堂密碼,2017,(6B).
課題項目:衡陽師范學院校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基于初中起點公費定向師范生語文課堂教學改革》,項目編號:JYKT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