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玉玲
【摘要】課程改革積極倡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自主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和學習方式已被大家所接受,它要求學生必須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主動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變“無效學習”為“有效學習”。然而,對于學生來說,要做到這點,目前還有相當大的難度。
【關鍵詞】英語教學?不利因素?自主學習
一、影響學生自主性發展的不利因素
1.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依賴性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需要良好的語言環境來加以實踐,而由于學生的自主性還不夠強。因此,很多教師還是采用傳統方式進行教學,學生要接受教師所傳授的知識,而較少有自主學習的機會,更多情況依賴老師或課本,卻很少有自己獨立的體驗。
2.學生對學習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希望“多快好省”的把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原封不動的接受它。教師重視的是讓知識走向學生,將單位時間內完成知識的傳遞作為頭等大事,而不是讓學生走向知識,即引導學生主動探求知識,使學生最終成為知識的真正擁有者。這樣的學習無味,對學生來講,是一種痛苦,體驗不到一點快樂。想從這樣的學習中獲得牢固的知識,培養學生積極性是不可能的。
3.學生的個別差異
在五六十人的班級中,學生的實際水平參差不齊。要在同一時間內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完成同一個教學內容,往往會造成“優等生”和“貧困生”進行“龜兔賽跑”的現象。
4.教學環境的影響
雖然,素質教育已被提倡了多年,但人才選拔還是以分數為標準,因此,教學很多時候還是圍繞著分數這根指揮棒在轉。不管是老師還是學生都以升學作為努力的目標,在這種環境下,學生的學習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培養被忽視是必然的。
5.師生關系的影響
通過強調教師的權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缺乏親和力,學生好似一只只溫順的小綿羊,但對于他們的老師更多的畏懼,缺乏溝通和親近。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因疏遠老師而拒絕學習。
二、策略
1.創建積極的課堂環境
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在于學生的自主,因此,把握學生的心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是非常必要的,只有激發了學生的熱情,喚起他們的自主意識,才能促使學生主動地求知,成為課堂學習的主宰。
2.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英語學習要有一個良好語言環境和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因此,課堂學習要給學生創設自由平等的學習空間和心靈交際的空間,使他們帶著輕松愉快的心情去學習。
這是一位教師的展示課,授課者沒有按慣例讓學生進行,而是以播放一首英文歌曲作為整堂課的開始。優美的旋律讓在座的每一個人感覺心情舒暢,學生們在欣賞歌曲的同時完成了老師交給的任務(填寫歌詞中所缺部分)。然后老師請學生來說答案時,學生的表現相當積極,并且準確率很高。當所有的答案被確認之后,老師讓學生們隨著音樂一起來唱那首歌,令人驚訝的是,竟然有很大一部分同學自然唱起了那首歌。
3.用鼓勵性語言,增進師生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英語教學是個復雜的過程,課堂上師生交流頻繁。教師舉手投足都會傳遞某種情感信息,一名優秀的英語教師熱愛學生,非常重視使用鼓勵性語言,看到學生的點滴進步都要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總是認真傾聽、面帶微笑,眼里流露出熱情。學生答對了,教師給予及時的肯定和鼓勵,教師的話會給予學生成功的喜悅。即使學生回答錯了,教師也不能說錯,而是關心、鼓勵的表情,使學生體會到溫暖和力量。這樣學生會產生一種自信,這種自信給他的學習帶來一種前進的動力,從而增加學習的興趣。
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沒有興趣,英語是不可能學好的。通過我30多年的教學經驗,深刻體會到:要使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教師就不能一蹴而就,而應發揮主觀能動性運用多種形式,持之以恒地不斷創造出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使學生的興趣猶如“源頭活水滾滾來”。因此,我們要把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貫穿于教學的始終,不斷激發培養和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全面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4.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每個學生都有潛在的獨立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的欲望,但不同的學生其認知水平、思維方式、學習風格和能力又不一樣。因此,老師應該重視學生潛在的能力,并尊重他們個性上的差異。在達到同一個教學目標時,不同的學生可能傾向采用不同的學習風格和學習過程。教師的任務是為他們找到這種個別化的學習途徑,并為他們提供創造發展的空間,使他們的能力得以發揮。從而讓他們感受思考的樂趣,體驗成功的喜悅,擺脫對書本、教師的依賴,學會自我調節,學會運用恰當的學習策略,最終實現自主學習的目標。
5.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學生自主學習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堅強的毅力,自主學習需要學生主觀有強烈的學習意識,并能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而這個過程不僅指課堂學習,也包括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因此,學習應該具備不怕困難,努力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以及持之以恒的精神,而不能一遇挫折馬上打退堂鼓。所以,培養堅強的意志品質在英語自主學習中是不易忽視的。
6.真正體現學生自主性——自學
我們英語教師要敢于放手,充分相信學生的動手的能力,要體現學生的自主性,自學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在教學中我經常設置自學這一項任務。在此環節中我們教師要注意以下這幾點。
(1)自學的知識目標必須明確。內容可以是單詞、詞組、課文或是完成提出的問題等。要讓學生知道讓他們完成的任務是什么,而且可以通過幻燈片呈現給學生直觀圖片、視頻、動畫等。
(2)時間必須充足。因為自學的內容對學生來說是陌生的,他們從未知到已知、從不會到明白到熟練。切忌流于形式,幾分鐘老師就叫停,他們什么也沒學會,久而久之就厭倦了。相反在教師規定的時間里,學生的任務完成的很棒,出色的展示給大家,自己有成就感不但不會厭倦,反而會對此學科更有興趣。
(3)教師是助手。雖然教師不再是主角但是不能忽略了自己的“航標”地位。學生在自學時教師要在學生群體中穿梭,及時解決他們的困難,給與適當的幫助。這樣,教師也能及時掌握學生學習的進度,適時的進入展示階段中。
7.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
從溝通的角度來看教學效能,我們發現在學校中,學生先喜歡老師,再喜歡教師所提供的教育。他們很注重對教師的整體感受是“喜歡”還是“不喜歡”,然后決定對教師的教育是接受還是不接受。當學生喜歡一個老師后,對這個老師所給予的教育影響會產生很大的接納感,會帶著良好的情感來正面理解教師的語言,接受教師的要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存在著這樣的現象,學生對自己喜歡的老師的課特別感興趣,課堂上學習特別主動。
老師對學生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對該老師所教學科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對老師良好的情感態度,能夠使學生把對老師的愛遷移到教師所授的課程上來。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樂于學習,主動學習。當代教育改革的主題是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突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教育—財富蕰藏其中》一書中,把“學會學習”列于未來教育四大支柱之首。因而,使每位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也應成為每一位教師所追求的目標,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