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慶
【摘要】高中語文教學中,一些學生雖然具備較強的閱讀能力,但是如果讓其運用到實際寫作中,往往會出現無話可寫的現象。反之,一些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同時也不具備良好的閱讀分析能力。對此,將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相結合,實現兩者之間的有機統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是有必要的。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讀寫結合
一、高中語文讀寫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形式主義,缺乏對教學內涵的重視。教師的教學觀念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的高低,一些教師受到教學觀念的影響,在實際的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依然采用落后的教學方式開展作文教學,使得作文教學的內容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甚至容易使其產生對語文作文學習的厭惡之感。其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命題作文,命題作文就是教師給學生一個題目,讓學生根據題目完成一定字數的作文書寫。這種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學生如果一味的被動性的學習,那么教師也很難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追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教師只關注了作文教學的形式,而忽視了寫作的內涵。誠然,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會表達一些自己對某一事物的觀點和看法,但是這些觀點的產生都是建立與教師所給的題目之上的。學生不能以自己的生后實際為出發點,充分對其進行評價進行獨立的思考。而因此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作文中經常出現一些大白話和套話,這也是因為學生無話可說,為了完成任務而出現的現象。
2.興趣閱讀,忽視了對素材的積累。上文中已經提到了,在高中生寫作過程中常常出現無話可寫,套話而寫的現象,出現這種現象是因為學生缺乏閱讀的素材積累。其實,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很多閱讀素材,只要細細的品讀這些文章,學生也能掌握一定的素材量。受到教師教學方式的影響,大部分的學生不能做到閱讀與寫作兩者之間的相結合,在閱讀教學課中只是單純地憑借著自己的興趣去積累,而忽視了對文中優美詞句的積累。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閱讀量,但是對他們的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毫無幫助的。實際上,大多數的高中生在閱讀的時候沒能認真學習文章中的寫作方法和描寫方法,而只是把閱讀當作是一門消遣的方式而已。往往一本書讀下來,他們只能記得書中的一小部分內容,并沒有形成深刻的記憶。
二、實現高中語文讀寫教學結合的有效策略
1.轉變教學觀念,全面認識讀寫教學。一些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沒能充分地認清閱讀、寫作、考試成績三者之間的關系。他們認為,閱讀時間的過長會影響教學進度,而學生的成績也會因此而下降,所以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總是試圖剝奪學生的閱讀時間。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教師應該保證學生每天一定的閱讀時間,因為高中生的閱讀能力不僅能夠對語文學習起到幫助作用,同時也有利于其他科目的學習。當學生具備了較強的發散性思維時,他們就會在作文寫作中有話可寫,其寫作能力也將因此而得到相應的提升。
2.創新教學內容,強化師生讀寫意識。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語文閱讀不能單憑興趣而進行閱讀,學生的閱讀和教師開展的閱讀教學都是一項具備較強綜合性的活動。為了實現高中語文讀寫教學的有機結合統一,教師和學生首先必須樹立起良好的讀寫意識。對此,就需要教師能夠給予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加強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觀地位,從而為其創設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這有利于其閱讀素材的積累,也有利于其寫作能力的提高。例如,教師在教學《背影》時,這是一篇抒情性散文,學生閱讀這篇文章時很容易就產生共鳴之感,想起自己和父親之間發生的故事。針對這篇文章,教師可以選取時機,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大膽地發言,使學生講述一些自己和父親之間的故事,然后在形成作文。如此成功地將閱讀和寫作相結合,不僅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3.創新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傳統閱讀的教學方式無非就那么幾種,或是教師選題引導學生閱讀、或是學生自由閱讀等,這些教學方式也是一直沿用至今的高中語文閱讀模式。然而,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閱讀方式已然不能適應新時代的發展了,并且在實際的閱讀教學活動中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對此教師可以創新變革閱讀教學方式與,借用PBL的教學思想,基于問題為導向,開展閱讀教學,使學生能夠帶著思考去閱讀,在閱讀中提升寫作能力。主題的選擇直接影響了課堂的效率和學生閱讀的積極性,選擇一個良好的主題能夠引導學生主動加入課堂,加快教學進度。所以,教師在選擇主題上要考慮到教學的任務和學生的心理情況,要以學生為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中讀寫教學相結合,但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因此,為了更好地發揮出讀寫教學對學生讀寫能力的培養,教師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對教學進行創新,從而實現高中語文讀寫教學的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趙藝真.現行人教版高中語文寫作教材編寫與使用現狀及其對策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