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占紅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極易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致,引發學生積極參與語文學習的動機,為小學生創設生動活潑的語文學習氛圍,增加師生間的親密互動,大大降低學生對語文新知的理解難度,從而使學生更快更有效地接受新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信息技術?有效運用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為我們所呈現的是多元信息與小學語文學人文性的共同展現。信息技術可以為活躍小學語文課堂的氣氛,為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生學好用好小學語文知識,提供可靠的有利保障。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可以讓語文教師能更好地展開課堂教學,優化語文課堂教學結構,協助學生構建高效和諧的語文課堂,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小學語文知識,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文章結合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信息技術的實踐,從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融合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策略進行探究。
一、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有效融合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
1.有的小學語文教師仍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對信息技術的作用體會不夠到位。在小學中仍有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將語文教學的重點放在重視對學生語言技能的訓練上,花費大量的精力鼓勵學生去背誦古詩詞以及成語等內容,所采用的仍然是早已摒棄的死記硬背的記憶模式,課堂教學依舊對學生進行與時代相違背的落后的教學方式“滿堂灌”,課堂上的板書則依舊喜歡在黑板上進行書寫授課,將信息技術教學作為次要和備用的授課教學模式,使用極少甚至根本不用。長此以往,一直沿用這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定會于教學過程中感到枯燥無味,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嚴重缺乏,對學生自身的語文素養培養和創新思維的提高更是無從談起了。
2.部分小學語文教師過度依賴信息技術教學,從而使得課堂教學缺乏師生間的親密互動。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強大優勢,因此在語文授課環節中大量采用信息化教學模式給學生播放語文教學視頻、課件以及幻燈片等信息技術內容來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通過對信息技術的頻繁使用,很大程度地發揮了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可是,這種過度強調了信息技術的運用,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環節的主導作用給大大忽略,從而導致給學生產生一種在自學課程的自我感覺。對于課堂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學生想要向老師提問或是做出反饋的機會都不存在,嚴重缺乏師生間的親密互動,持久下去,語文課堂氣氛定會呈現沉悶無趣的感覺,勢必降低語文課堂的學習效率。
二、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運用策略
1.適當調整語文課堂教學環節,強化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靈活編排語文課程的教學環節,將這些教學引入環節以及拓展環節用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進行有效展現,以此來有效發揮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如我們學習《最后一課》這篇文章時,倘若學生對課文當時的時代背景沒有很深刻的了解,那么學生就根本無法理解作者的當時心境,更談不上對“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這句話透徹的理解。教師便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在恰當時刻讓學生觀看普法戰爭的紀錄片,讓同學們洞悉從1870年至1871年間普魯士王國與法蘭西第二帝國之間為爭奪歐洲大陸霸權及實現德意志統一所爆發激烈戰爭的系列事件,并為學生展示法國由于戰敗而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德國,在德國占領主權后便宣布禁止學校進行法語教學的真實情況。同時,可以有效結合教學情境讓同學們聯想如果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我國占領的地區進行日語教學,而禁止我們中國人學習漢語,人民會有怎樣的情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在豐富了小學生歷史文化知識的同時,更有效地幫助了學生對課文情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以此強化了小學語文學習效果,也讓一些同學對相關歷史激發了興致。
2.有效利用信息技術,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學習氛圍。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深知,創建良好課堂學習氛圍,對于小學生提高學習熱情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語文學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同時,必須注重創設良好課堂學習氛圍。為達到這一目標,我們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方法來進行語文教學的有效引入,也可以對語文課堂教學材料的具體內容進行視覺化的有效展示,就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充分吸引過來,使得小學生對所學習的語文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致。我們在指導小學生理解古詩詞情境時則可以采用信息技術方法,創設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在引導學生學習《早發白帝城》這首詩時,全詩中氣勢宏大,景色描寫具有大氣而生動的特點,作者將自身的豪放之情與崇山峻嶺、怒濤湍流有機地融合到了一起。可是,許多學生由于年齡特征以及閱歷膚淺,在學習過程中很難對詩中包含的情感有深刻的了解。所以,我們教師就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展現白帝城相關的影像資料,讓同學們就李白眼前所見、耳邊所聞,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進而對李白在詩中寫出的磅礴氣勢進行品味,從而深化了學生的印象。同時,在視覺和聽覺兩種感官作用的影響下,學生也能夠對這首古詩的通篇詞句運用有更全面的理解,從而真切感悟到古詩的整體之美。再如,我們在學習《村居》這首詩時,此詩所描繪的是一幅農村早春的情景,鄉村的孩童們在草地上盡情地放風箏。語文教師便可以用綠色設計教學材料的色彩基調,為學生選擇一些鄉村早春一片生機的田野景象作為課堂教學課件的背景圖片,并配以充滿童趣的歌曲音樂,從而形成良好的語文課堂教學氛圍。
3.利用信息技術豐富語文學習內容,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結合信息技術,能夠改善傳統刻板的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教學氣氛,不斷豐富語文教學內容,開創小學語文教學的新時代。傳統小學語文教學內容更多的是強調基本字詞的掌握和運用、閱讀能力的培養,很少重視學生對語文鑒賞能力培養和語文綜合素質的提高。
信息技術能夠豐富教師課件的內容,通過生動有趣的圖片、視頻和音頻等素材,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主動性,積極調動各感官參與教學活動,提高學習效率。在教學實際過程中,教師善于利用信息技術,通過圖文并茂的教學內容強化學生注意力的集中、思維想象能力的發展以及鞏固語文知識點的記憶。例如,對于小學生而言背誦記憶古詩文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死記硬背的記憶方式固然不可取,生動具體的畫面更能加深學生的記憶。教師可以設計春天晚上下雨、早晨滿地花瓣等等動態動畫,幫助學生記憶“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詩句。圖文并茂的教學課件,能夠促進學生對語文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更促進學生在生動、栩栩如生的直觀情境中加深對語文知識的感悟,培養學生對語文文章的鑒賞能力,進一步提高語文綜合素養和學習能力。
三、結語
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認識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的優勢,審視應用信息技術方面的實際問題,從適當調整語文課堂教學環節、營造良好的語文課堂學習氛圍以及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發展三個角度進行努力,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從而幫助學生提高語文學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黃立剛.談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8,(12).
[2]虞麗麗.信息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融合策略淺談[J].好家長,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