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子吉
摘要:舞蹈藝術人才作為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和傳播的踐行者,他們對全民文化自信的影響有著重要的意義。高校作為舞蹈人才培養的重要機構,培養高度文化自信的舞蹈人才,傳承民族文化、服務社會,振興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軟實力,為早日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強國夢做出應有的貢獻。本文以高校舞蹈專業,民族民間舞課程教學改革為基礎,從培養舞蹈專業學生文化自信的角度出發,對民族民間舞課程教學進行簡要的探討。
關鍵詞:文化自信? ?舞蹈專業? ?民族民間舞? ?舞蹈教學
中圖分類號:J60-05?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4-0117-03
一、文化自信與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內在關聯
舞蹈具有宣傳和傳播文化的作用,因此具有較強的社會服務功能。舞蹈隨著人類的出現而出現,是人類最早起源的文化之一。而民族民間舞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不斷演變,形成了形式各異的民間舞蹈。它包含了各民族的生活、生產、宗教、歷史等民俗文化特點,記載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和人類社會的歷史變遷,是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和寶貴的文化遺產。它不僅能夠為各類文學研究提供有力的研究價值,對傳統文化的傳播和弘揚起到重要的作用。舞蹈教學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傳承的體現,其培養的舞蹈人才,從事相關的文藝工作,如舞蹈表演、舞蹈編創、舞蹈教學及各式的文藝活動策劃等,也是一種文化傳承和傳播的體現,對現今全民文化自信的培養有著深遠的影響。
民族民間舞教學是培養舞蹈人才的核心課程之一,具有教學內容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訓練價值高等特點,因此民族民間舞教學對培養高度文化自信的舞蹈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培養出高度文化自信的舞蹈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務社會,迎合國家政策導向,成為文化的宣傳者,文化自信的影響者。
二、民族民間舞蹈課程教學的現狀
(一)教學內容與方法單一,脫離時代發展
傳統的教學方法主要為言傳身教,該教學方法對學生理論知識部分的理解和吸收存在一定的弊端,對于偏愛技能課程的舞蹈專業學生來說,缺失直觀的文字呈現和必要的文字記載,皆不利于理論知識的吸收。另一方面高校民族民間舞課堂的教學方法與內容無法滿足時代發展的腳步,如社會對人才的新要求,國家各方政策的導向等;在單一而傳統的教學方法下,知識覆蓋率不夠全面,因此無法達到培養高度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舞蹈人才的理想效果。
(二)重技能,輕理論,無法全面達到文化的傳承
現今大部分高校的民族民間舞蹈教學中,主要存在專業技能超前,理論知識缺失的現象,很多大學生在技能學習上非常刻苦認真,并且各方面的技術技能掌握非常好,但對技能背后更深層次的理論知識卻掌握不夠透徹,主要表現在畢業答辯、專業理論考試、專業文章的撰寫等方面的能力較薄弱,甚至對自己非常熟悉的技能背后,簡單的理論問題卻把他們難倒了。該種原因主要由于技能課堂中文化滲透不足,造成學生技能與理論吸收不對等。
(三)文化自覺踐行缺失
費孝通先生在《文化的生與死》一書中所說:“文化自覺是一個艱巨的過程,首先要認識自己的文化,根據其對新環境的適應力決定取舍;其次是理解所接觸的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加以吸收。各種文化都自覺之后,這個文化多元的世界才能在相互融合中出現一個具有共同認可的基本秩序和形成一套各種文化和平共處、各抒所長、聯手發展的共同守則。”可見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相輔相成,沒有逐漸積累的文化自覺將不會有文化自信的產生。舞蹈學科中,民間舞蹈理論知識的培養本身就是自我文化認同與文化傳承的體現,教師若沒有高度的文化自覺,教學中缺少文化的浸透,缺失文化的傳承,不利于對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學生沒有高度的文化自覺,沒有發揮大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對學習認知存在一定的誤解,重技能輕理論,忽略理論知識的吸收,皆是文化自覺缺失的表現。
在舞蹈人才的培養中,若不能培養出理論知識與技能相平衡的人才,那么對其本身將來的發展及社會服務的能力皆有所欠缺,更不能提及服務社會文化自信的傳播和影響了,因此解決現存問題,迫在眉睫。
三、文化自信視域下民族民間舞教學基本路徑
(一)教學注重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
在民族民間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教材的文化浸潤,即每個民族民間舞蹈的歷史、信仰、習俗、風格、發展等內容,從中培養學生全面認識民間舞蹈文化,使學生在專業學習過程中,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產生認知、形成認同。有利提升學生的個人修養和綜合素質。
改變單一的重技能輕理論的教學模式,在授課中注入教學內容的理論知識部分,可在技能訓練之前適當增加理論知識講解的課時,使學生在學習技能之前對所學內容進行初步的了解。在技能學習過程中,重、難點部分要善于結合理論知識進行分析,使學生進一步加深了解理論知識,結合訓練,反復強調,即能使學生扎實的掌握專業技能,又能夠加深專業理論知識的印象,達到技能與理論相統一的效果。
運用多媒體教學,每個民間舞單元課內容皆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利用網絡多媒體、微課等進行理論知識教學,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傳統的技能課僅在舞蹈教室進行授課,由于硬件設施有限,對于舞蹈理論知識部分的授課存在一定的弊端,為了提高理論知識的授課質量,可適當安排一定的課時量在多媒體教室進行授課,教師可結合PPT、圖片、視頻進行授課,提高理論知識的授課質量。
教師將理論知識部分的內容制成完整的微課,可在技能授課前將理論微課內容發至網絡平臺,使學生進行觀看學習,也可作為作業,在課后布置學生進行觀看,微課教學的優點在于學生能夠自我掌握時間進行合理授課,并且可以自我反復觀看授課,授課方式更靈活高效。
通過增加民間舞各單元理論知識部分授課課時,結合豐富多樣的授課方式,使學生能夠更全面的認識和掌握民間舞蹈的理論知識,為增強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認同感打下基礎。
(二)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性
大學生是現今的知識分子,他們處于學習的最佳年紀,善于吸收文化知識,接受新興事物。他們是未來社會的建設者,對舞蹈專業學生民族民間舞蹈文化自覺的培養,是培養高度文化自信的舞蹈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費孝通先生說“文化自覺主要在于高知識分子中,對自己文化的“自知自明”,即明白自己文化的產生、來歷、特點和演變,增強自我文化轉型的能力,并擁有時代背景下文化選擇的能力和地位“。可在教材選取、教材編創或特色課程中著手。
1.典型的教材提取和教材編創
授課形式:在授課中可將民間節慶文化融入到民間舞教學中,使學生對民間的民俗文化進行深入的了解,如在教授藏族單元課時可組織學生進行圓圈舞蹈,教師結合講解,介紹藏族鍋莊的來由、舞蹈形式,風格特點以及活動的氛圍等等,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民俗文化,避免單一而枯燥的教學,在體驗中學習,學生更容易產生興趣而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既能掌握專業技能又能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
教材編創:通過教材編創的方式融入民俗文化,如在維吾爾族舞蹈單元課時,可編創禮拜、摘葡萄、出嫁等富含維吾爾族個性特點的綜合性組合,在組合中進行場景、人物形象及道具的設置,使組合更含濃郁的民族文化特色,其風格性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即能使學生在掌握表演技能的同時,又加深了民俗文化的吸收。
2.打造地域特色課程
根據高校所處的地區,打造地域特有的民族民間舞蹈特色課程。學校組織優秀的教師團隊進行地方民間舞蹈的采集整理工作,將采集的元素進行提煉和教材的編創,形成系統的教材進入民間舞蹈課堂。其一,可以傳承弘揚地方民族傳統文化。其二,教師團隊對地方民族舞蹈的歷史、文化背景更容易了解與掌握,容易形成完善而系統的理論教材,有利于學生技能理論知識的授課。其三,利用地理優勢,結合該課程開展田野采風活動,帶領學生深入民間,直觀的感受和了解地區民間舞發展的脈絡,從理論知識至技術技能,了解和掌握該民族民間舞。
取其精華,去除糟粕,順應時代需求,與現代經濟文化發展相協調,是文化自覺的基本理念。在教材的編創與特色課程的打造過程中,達到了民族民間舞蹈教學文化自覺培養的目的。在訓練和培養學生的過程中,這種教學手法也影響了學生個人的文化自覺,以不同的視角看待事物,善于吸收和接納新的文化,通過學習敢于創造和創新,使學生在今后的學習或工作中舉一反三,學以致用。
3.弘揚與傳播“文化自信”
新時代,社會對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新時代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的舞蹈人才,將是未來社會經濟發展等多方面的需求,由此對高校和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社會發展與國家對人才培養要求為導向,更新教育理念,結合時代發展對舞蹈人才文化自信的培養進行改革,培養切合時代需求的舞蹈“新”人才,是當下每個舞蹈教師的重任。文化即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要具備強烈的文化自信才能使我們更加強大,更具有創造力和競爭力。只有文化認同與文化自覺相統一,才能夠真正達到文化自信。在將來的社會發展中,成為一名文化自信者,并且飾演“文化自信”傳播的一員。
四、結語
切合國家導向與經濟發展需要,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養,將是高等教育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長遠規劃與奮斗的目標。作為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我們理應積極主動構建文化自信的教育理念,將其滲透到民族民間舞蹈課程教學中。以培養舞蹈專業學生文化自信為目的,對民族民間舞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進行初探,從教材、教法及課程等方面著手,以專業訓練為基礎,圍繞文化自信的培養,努力增強舞蹈專業學生的民族傳統文化認同感與文化自覺性,有望為該課程文化自信方面的培養稍作填補,為學生未來在文化自信的熱潮中能夠發光獻熱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黃奕華.舞蹈高等教育中中國民族民間舞教師的多重價值思考[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14,(05):9-11.
[2]陸喆.淺談高校民族民間舞蹈的教學改革與實踐[J]藝術評鑒,2017,(02):99-101.
[3]陳佳麗.中國民族民間舞蹈教學的現狀與問題梳理探討[J]當代音樂,2018,(10):120-122.
[4]戴楚怡.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對策研究[J]江蘇高教,2018,(12):107-109.
[5]武斐當.當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缺失及培育研究[J]傳播力研究,2018,(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