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蕾
摘 要:教育部強調加強職業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而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教師職業能力比賽,是落實相關要求的重要舉措。本文就如何將比賽標準引入高職“雙師型”英語教師隊伍建設中,以賽促教,通過多種途徑和方法培養“雙師型”教師進行分析探索。
關鍵詞:以賽促教? 高職? 雙師型? 英語教師? 隊伍建設
2019年教育部發布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副司長黃偉重點強調,要建設一批國家級職業院校 “雙師型”教師隊伍。為貫徹落實國家建設教師隊伍方案,湖南省結合本省實際情況,將信息化教學大賽更名為職業院校技能競賽教師職業能力比賽。大賽轉向對教師教學設計能力、實施能力、科研能力及技術應用能力等綜合素質的展現。這要求教師不僅僅有知識能教書,更能成為有技能會實踐的“雙師型”教師。
一、“雙師型”教師的內涵
“雙師型”教師是高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的特色,在素質和能力方面更具有職業性特征,既擁有雙職稱,又具備雙素質。對于高職英語教師來說,“雙師型”英語教師除有英語語言知識和教學能力外,還應了解和掌握學生在未來工作行業和崗位所需的相關語言基本知識和技能。此外,高尚的師德師風、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良好的溝通協調和組織能力、全球化信息化的適應和引導能力、扎實的專業知識水平和應用能力、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力,也是 “雙師型”英語教師必不可少的素質和能力體現。
二、以賽促教的優勢
以教師職業能力大賽為依托,賽教融合,能促進高職“雙師型”英語教師隊伍的建設,展現“雙師型”英語教師素質在高職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實踐能力,也有利于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創新。
1.展現教師素質魅力
教師素質魅力對于構建高效課堂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學記》中有云: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將教師職業能力大賽對教師“雙師”素養標準引入課堂,要求英語教師用其高尚的道德品質感染學生,用寬厚的語言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語言技巧實踐經驗教育學生,用活躍時尚的創新教育思維吸引學生,充分在課堂上展現師德高尚、技藝精湛的新時代職業院校教師風采。這樣的魅力課堂會讓學習成為學生的一種享受。
2.解決課堂教學問題
課堂教學實施的是教學理念和方法在實際中的運用。教師職業能力大賽提出了教學活動與環境創設應合理、規范,教學互動流暢深入,教師能針對學生反饋及時調整教學要求。優秀的“雙師型”英語教師能時時關注專業發展和學生需求動態,及時調整和改進課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甚至改造和重新開發教學內容;側重語言聽說讀寫譯的技能培養;注重英語教學與學生的專業要求相結合,提高學生在未來工作崗位上的語言實踐運用能力。
3.促進課程教學改革
教學效果的好壞直接決定了教學目標達成情況。教師職業能力比賽要求教學目標適應新時代對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新要求,能體現文化育人、實踐育人,注重工匠精神培育。高職“雙師型”英語教師所具備的良好專業和行業動態敏感度,能幫助學生學習緊跟社會和行業發展需要。教師通過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調整教學考核模式,引入思政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崇高的職業理想,以此促進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深度改革和創新,突出高職教育特色。
4.提升教學手段應用
教學手段是師生間相互傳遞信息的重要工具和媒介。先進教學手段的應用對教學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更名后的教師職業能力比賽雖不強調信息化手段的運用,但同樣要求教師能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空間,改進傳統的教學方式。“雙師型”教師是走在教學動態發展最前沿的先進代表,善于捕捉信息,能在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優質數字資源、媒體教學設施開展教學,運用信息化手段采集、分析和應用教與學全過程行為數據。這會極大地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
三、以賽促教的實施
1.提升語言素質和能力
地道的語言發音和專業的語言表達是“雙師型”英語教師專業素質能力展現的首要和必要條件。教師職業能力比賽考察選手是否語言規范,講解是否有激情、親和力是否強。沒有激情的英語課是可怕的,學生昏昏欲睡,興趣無法調動,課堂管理也很困難。以賽促教,加強教師的語言素質和能力培養,給予教師更多本專業繼續學習的機會,激勵年輕教師參加學歷提升教育,和本科院校教師進行交流互動。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發展,中國與世界溝通機會的增多,學校可以派遣教師前往英語母語國家訪學或是鼓勵教師參與孔子學院對外漢語教學項目,學習地道的英語語言文化,接觸國外活潑個性化的課堂組織方式。
2.加深對專業需求了解
對“雙師型”教師的理解,有人認為是“雙證書”,有人認為是“雙能力”,還有人認為是“雙融合”。無論是哪種解釋,對高職英語教師的要求都脫離不了對社會和崗位的了解。以賽促教,要求教師在設定教學目標時適應新時代對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新要求。高職英語教師應該深入分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掌握專業典型工作崗位和崗位群對英語能力的要求。針對不同專業人才培養要求,整合教學資源,有目的地篩選,使教學內容更加科學嚴謹。英語教師還應和專業教師、企業專家多交流,獲取專業需求一手信息。英語教師還可以下企業培訓或跟隨專業教師調研,深入崗位一線,了解相關領域產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如此獲得的教學內容能更有效地支撐教學目標的實現。
3.創新教學實施方案
“雙師型”教師首先應是一位合格的高校教師,具備相當的教學創新研究能力。高職院校面向社會、企業一線培養應用型人才,不同于本科學歷教育,人才培養具有較強的應用性和職業針對性。教師職業能力比賽考察教師依據教學標準及學情進行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的能力,檢測達成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英語教師授課前要熟悉所任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依照學生未來真實工作任務或工作流程和生活狀態設定教學內容和學習任務,避免對所有專業學生的教學模式都千篇一律。在著力發展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同時,側重不同專業在聽說讀寫譯能力方面的不同需求,真正做到因專業施教,因材施教。另外,現代“雙師型”教師應能結合實際,有機地融入課堂思政教育,注重工匠精神培養,教書育人。
4.促進信息素養提高
在信息化爆炸的時代,僅靠筆和紙授課的課堂低效乏味。為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精神,大力加強職業教育“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十二五”期間,教育部實施了素質提高計劃,對職業院校教師進行了先進教育技術和課程開發手段的培訓。大賽要求教師能合理、有效地運用信息技術,拓展教學時空,改進傳統教學。英語教師應適當地在課堂上運用虛擬/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等優質數字資源,多媒體、網絡、軟件App等信息化教學手段開展教學,延展課堂空間;通過云計算、大數據采集、分析和應用教與學全過程行為數據,時時監測教學效果。教師要充分發揮現代社會信息技術優勢,讓英語課堂具有更高的思想性、科學性與藝術性。
四、小結
將教師職業能力比賽引入高職公共英語課堂,以賽促教、以賽促改,調動了教師反思教學效果的主動性,提升了職業能力,提高了教學技術水平,更為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的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目標提供了要求、途徑和方法。
參考文獻:
[1]夏敏納.基于湖南省教師職業能力比賽教學設計賽項的獲獎作品創作探討[J].課程教育研究,2019(19) .
[2]李天景,賁能軍,陳安柱等.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技能大賽在職業院校教改中的價值[J].科教導刊, 2015(8).
[3]吳遵民,楊婷.新時代職業院校如何建構“雙師型”教師隊伍[J].職教論壇,2019(8).
[4]張拔玲.高職公共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18).
[5]汪瑋瑋.新時代背景下高水平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培養機制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9).
(作者單位:湖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國際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