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敏 張秀娟
摘 要:我們正生活在信息化社會,電腦、網絡、智能手機、ipad,網站、qq、微信號、公眾號,這些名詞大家耳熟能詳。而現代的教學論已從知識教學論轉向主體教學論,這無疑為中等職業院校的教學改革指明了新方向并注入了新的活力。因此,每一個教師都應該與時俱進,主動去學習和研究信息技術,并在實踐中運用新技術,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化? 數控課堂? 新角色? 網絡? 教學平臺
進入21世紀,數控加工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普及,作為一名職業院校教師,應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化教學手段,營造信息化教學環境,將教學設計中網絡課程資源、教學平臺、仿真軟件、視頻、動畫等多種信息化手段綜合應用,并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真正做到學生課前預習有任務、課中實施有實效、課后拓展有提高,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優化教學過程,解決傳統教學方式難以解決的問題,有效提高數控專業教學的質量,下面對此展開探討。
一、信息化手段給數控專業教學帶來的革命性變化
進入信息時代,每一個教師都應該與時俱進,順應時代變遷,主動去學習和研究信息技術,學會靈活運用信息資源,不能故步自封。
會做PPT、會播放幾段視頻并不代表你掌握了信息技術教學手段,真正促進學生發展才是王道。教師要學習的不單單是信息技術,還有現代教育理念。信息化的手段可以彌補傳統教學中的不足,使教學效益最大化。多媒體技術、軟件技術、通信技術這三大信息處理技術融為一體,使得教育技術進入了一個多媒體化、網絡化、信息化的時代,千百年沿襲下來的教育結構、內容和方式已經被顛覆,“粉筆加黑板”的時代已成為歷史,置身職教事業轉型發展大變革時期的我們,無論愿意與否,都要面對這場由科技創新帶來的教育理念、教學模式變革。
在本學期的教學中,筆者在兵臨城下——數控指令G73的應用課程教學中就充分展示了這一教學理念,從學生課前任務的布置到課中的教師指導,筆者將信息化手段貫穿于整個課堂,將枯燥的知識化解成多個任務游戲和互動,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主動參與進來,學習興趣濃厚,積極性高,在潛移默化中獲取了知識。
二、信息化數控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新角色
以零件數控銑削加工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為例,基于企業零件實際的加工過程按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估的六步法安排教學,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方法。課前資訊階段:教師通過微信平臺展示典型的零件圖,讓學生思考能不能用手工編程進行程序的編制,引入情境學習任務,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中計劃與決策階段: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下發學習性工作文件,學生分組通過“百度傳課”網絡教學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獲取,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陳述各組的加工方案,通過討論找出各組的優缺點,從而優化方案,教師做好匯報的引導,并對匯報作出總結,達到全員參與、相互促進、共同進步的目標。形成的工藝文件有刀具卡片、機械加工工藝過程卡及數控程序單;課后實施階段:數控仿真軟件使加工過程直觀呈現,加工方案中存在的問題一目了然,從而解決了實際機床操作不當的問題,還訓練了學生的編程能力和機床操作能力,克服了自動編程程序量大,輸入易錯的困難,節約了時間,形成以課題命名的視頻,上傳微信平臺,反復觀摩學習。
簡而言之,在信息化數控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活動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教學設計的實施者,即教師要對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分別進行具體的設計;二是知識的引導者,教師要為學習者搭建學習和平等交流的信息平臺,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主動性,即教師要做學生的導師、意義構建的促進者、信息咨詢者、團隊協作者、課程開發者、學術顧問、研究者和學習者等等。
三、信息化數控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新角色
以解決具體任務為宗旨,主動利用信息化資源,教師應不斷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注重學生的學習自律性。即信息技術的基本能力,包括網絡基礎、網絡資源的搜索、選擇、分析及運用等等,讓學生利用網絡平臺提供學習環境,實現線上線下自主學習;學生使用的網上資源有專業教師或者企業開發的教材如零件數控銑削加工、數控編程手冊、數控機床操作手冊等,此外還要收集案例庫和習題庫以及數控銑削的動畫及視頻,學生還可以登錄百度傳課教師專區查閱相關資料。
與此同時,信息技術具有“雙刃劍”的特性,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引導學生正確地使用信息資源,自覺抵制負面信息的影響。
四、在信息化數控課堂教學中搭建新網絡教學平臺
課堂教學主體從教師向學生轉變,教學理念從傳統教學的PPT+視頻+圖片的教授形式向師生互動信息雙邊互通的教授形式轉變,其基于在線網絡教學平臺服務,以學生學習終端為載體,幫助學生進行課前知識點自學,課后作業鞏固,并在課中通過多屏互動、即時測評、資源共享等功能,實現教學全流程的即時反饋與學情數據采集分析,構建個性化智慧學習環境,真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以數控車削技術課程中螺紋軸的數控加工為例,進行課前準備,在學習過程中如果遇到問題,可以使用教學平臺提供的相關助學軟件,參考加工指令的格式、含義以及模擬加工動畫,讓學生帶著方案、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參加教學活動。學生可以進入平臺測試界面選擇本課題零件,軟件提供的零件尺寸在固定范圍內隨機生成。學生使用提供的外徑千分尺、內徑百分表、游標卡尺等量具分別檢測對應輪廓。根據測得的數據修改磨耗,如數據不符合精度要求,則提示為次品;修改正確,則陰影部位被點亮,直至整個零件磨耗修改正確;全部顯亮,則提示通關,系統給予評分;加工完畢后,學生之間相互檢測工件的精度,并使用電子表格進行記錄,這一成績與仿真測試成績、在線答題成績形成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總評價,教師通過評價系統了解學生在各個環節的成績分布情況,學生也可以登錄教學平臺查詢成績。
基于網絡教育服務平臺的應用,搭載學生智慧學習互動平板終端,實現簡易、實用的課堂即時互動教學及反饋,支持豐富、靈活的課堂在線學習功能,覆蓋學生課前、課中、課后全流程學習場景,構建個性化智慧學習環境,真正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幫助學生全面成長。
五、小結
在教學中,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時總是要考慮面對怎樣的學生,為了什么教育目標,學習什么教學內容,應該運用什么教學媒體,在什么樣的教學環境中實施等問題,根據數控車削技術課程的特點充分體現教學設計中合理利用3D仿真軟件及在線網絡教學平臺等數字化資源,在設計過程中盡可能解決學生的問題、內容的問題、目標的問題、媒體選擇的問題、教學流程的問題;在教學設計過程環節,從教學目標的分析、重難點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用、教學的實施、反思等方面能對教學設計的一般步驟進行清晰的描述。
在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的同時,有時我們會忽視信息化技術輔助教學的本意,而一味強調信息技術的多樣性與先進性,造成了部分技術運用的無效性。正如某些專家所說:“信息技術是為教學而服務的,如果不能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我們應該寧缺毋濫。”筆者認為,并非所有的課程都適合信息技術的整合,同時不能單純地為了“信息”而“信息”,忽略了教學本質所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態,在觀念、過程、方法以及師生角色等諸多層面賦予教學以全新內涵。
信息化教學是教育教學的主流方向,信息化教學倒逼學校教學改革,信息化教學引領教師的課改方向,作為信息化時代的教師,我們有責任去主動學習,參與到信息化教學實踐中,通過數控課堂教學的信息化,提升自己,形成信息化教學思維,輻射至常態教學,為學校全面推進“智慧課堂”、成就學生智慧學習做好準備。
(作者單位:山東山推高級技工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