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應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合作,體驗合作與成功的喜悅,教師可在分組教學的基礎上引入自主合作機制,巧妙創設“學習圈”,從關注差異、開展活動、競爭合作、分層評價四個方面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學科素養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學習圈;自主合作;差異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0)04-0138-02
自主合作學習方式的普遍應用,給課堂教學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帶來了相應的挑戰。教師需要根據一定的原則進行科學分組,布置小組任務,激發學生的合作興趣。要為學生提供創造空間,構建自主、開放的學習圈,讓學生“想”學,“會”學,“能”學,從根本上實現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變革,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
一、 關注差異,創建個性化“學習圈”
陶行知先生說:“人像樹木一樣,要使他們盡量長上去,不能勉強都長得一樣高,應當是:立腳點上求平等,于出頭處謀自由。”語文課堂教學也應當是這樣,不要強求每個學生都一樣,一把尺子定短長。因此,教師可以采用分組教學的方式,給學生更多展示個性的空間,構建個性化“學習圈”,本著“學優帶學困”的原則,讓學生合理搭配,優勢互補,促進個性化發展。
例如,在《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一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把班級學生分為6個小組,每個小組6~7人,根據學生對自己的認識,小組成員開展個性推薦,擅長觀察的學生編成黃隊,擅長寫作的學生成為藍隊,擅長語言表達的學生成為紅隊。接著,教師出示10張圖片——道路兩旁的法桐樹,掉下了一片片金黃的葉子,一片片葉子閃著雨珠的光澤,又緊緊貼在濕漉漉的水泥道上。教師要求黃隊的學生觀察圖片,思考這些圖片給學生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個層次的學生擅長觀察,他們看到落葉的調皮,看到雨珠的透徹,看到金黃的色彩,帶著這樣的感受,師生共同打開課本,朗讀第二至第九自然段,并由紅隊的學生說一說:一夜秋風,一場秋雨后,“我”有了什么新發現?這個層次的學生擅長表達,他們發現了金色的巴掌,發現了彩色的地毯,也發現了蘊含在小作者心中的喜悅。最后,由讀到寫,根據文中的句子“每一片法國梧桐樹的路葉,都像一個金色的小巴掌……”進行仿寫,由藍隊學生執筆,小組內合作,小組間交流,整個課堂歡聲笑語,個性飛揚。可見,教師要關注具有不同能力和特長的學生,開創“學習圈”,有針對性設置問題,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循著自己擅長的方向成長,最終實現自我能力的發展和提升。
二、 開展活動,營造趣味性“學習圈”
分組教學中提倡自主合作,合作是為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其中自然包括學習能力較弱、學科興趣不濃的學生。打造怎樣的“學習圈”,才能以邀請的形式將這部分學生納入積極的學習狀態中呢?開展有趣活動是一種不錯的選擇,活動可以使得小組成員擔當不同的角色,激活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趣,對于提高課堂參與度,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例如,《猜猜他是誰》的習作訓練課中,教師首先明確本節課的目標:引導學生觀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興趣愛好;學習通過描寫人物的外貌、性格、興趣愛好來表現人物的特點;培養學生通過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為此,教師設置了分組活動環節——玩游戲“猜猜他是誰”。教師可先來選班里的一位學生,用語言表述他的特征,學生們一起來猜一猜他是誰。這樣的游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教師看到學生興致正濃,便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一位學生為模特,其他小組成員分別從外貌、性格和興趣等某一方面談談這位同學的特征,由外組成員來猜,最先被猜中的組勝出。這個游戲十分有趣,包括模特在內,每個學生都加入熱火朝天的討論中,先是小組內討論交流,篩選哪些特點抓得好,哪些需要改進,再進入小組間的對決——他有一頭黑油油的頭發,彎彎的睫毛,亮晶晶的眼睛。他性格內向,不愛說話,但是喜歡運動,跑步總是在我前面。學生們描寫得細致生動,那些平時對寫作不感興趣的同學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活動中來。因此,營造趣味化“學習圈”,可以讓學生們全身心投入,仔細觀察,口頭表達,形成文字,這個過程顯得趣味盎然,最終水到渠成,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自信心。
三、 競爭合作,喚醒效率型“學習圈”
合作的另一面即是競爭,合作與競爭是分組教學的兩種不同學習方式,但是并不沖突,二者相輔相成。合作是為了優勢互補,培養參與意識;競爭是為了互相激勵,喚醒潛能,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要善于創設高效率“學習圈”,引進競爭機制,提升每個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喚醒學生的參與熱情。
如《珍珠鳥》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按照班級事先分好的組別,創設競爭平臺,并布置小組思考的問題和任務:珍珠鳥通過一舉一動來向作者表示著它的親近。在與珍珠鳥的相處過程中,最讓你感動的是什么?請小組內合作,小組間交流,比一比誰說得精彩。問題一拋出,學生們沸騰了,紛紛投入到熱烈的討論中,都想為自己的小組增添一份精彩。接著,教師拋出第二個問題:假如你就是這只可愛的小鳥,你會做什么樣的夢?由第一輪討論最精彩的前三組優先回答。對于學生來說,“優先權”具有絕對的刺激作用,每個小組都躍躍欲試,希望在本輪有精彩回答,爭取下輪的“優先權”。最后,教師邊配樂邊指導學生們觀察插圖:在作者眼里珍珠鳥太可愛了,小鳥是幸福的,作者也是幸福的。這是多么和諧的畫面,你能試著給這幅畫起個名嗎?請每組選出兩個最中意的名字,并由一位同學寫到黑板上。對于這樣的小組任務,學生自然感覺分外值得珍視了,于是,“幸福時刻”“美好生活”“信賴”這些美好而詩意的字眼躍動在黑板上,也躍動在學生們的心間。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營造競爭學習圈,圍繞幾個問題,鼓勵學生在合作的基礎上,積極競爭,這樣學生更加專注,更加投入,充分感受到了人與鳥之間真摯的感情。
四、分層評價,打造成長化“學習圈”
打造科學的“學習圈”,調動學生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分層評價”,評價內容要注重層次化、多樣化、科學化,可以開展自評,可以小組間互評,從而形成師生、生生、生本之間的立體交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均得到相應的成長。
如在《爬山虎的腳》一課教學中,筆者布置了前置性學習,最后一題要求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的介紹和自己的理解畫一幅“爬墻圖”。結果,上課的時候筆者發現,有幾個調皮的學生根本就聽不去,總是擺弄自己的畫和別人的畫。根據實際情況,筆者臨時調整了課堂結構,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各選出男女生代表一名,去講臺前展示自己的畫。學生的情緒被調動起來,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這個點上,筆者隨后順勢引導,對畫得毛毛躁躁的學生,讓他們“找不同”,尋找自己畫與其他學生畫中存在的不同,尋找同學畫中內容與課文內容存在的不同。就這樣,鬧哄哄的課堂安靜了,學生們邊讀課文邊觀察,從爬山虎的顏色、葉片、莖、腳生長的位置,腳的樣子,甚至連爬山虎的生長變化也提了出來,課堂氣氛也達到了高潮。就這樣,筆者表揚了仔細觀察的學生,表揚了繪畫認真的學生,同樣也“表揚”了繪畫不認真的學生,正因為他們的疏忽才讓大家關注這些問題,一堂課精彩不斷,暖意融融。
總之,小學生正處于語文學習的基礎階段,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習圈”對于培養學生良好素養的積極作用。要從關注差異、開展活動、競爭合作、分層評價等方面努力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素養。
參考文獻:
[1]毛敏潔.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現狀分析及改進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19(17).
[2]鄒義蘭.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江西教育,2018(12).
[3]鄧興菊.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運用[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06).
[4]吳桐.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的有效指導[J].基礎教育研究,2014(14).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Learning Circle"
Teaching Mode in Chinese Classroom
Ju Wenlong
(Houcheng School, Zhangjiag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Zhangjiagang 215631, China )
Abstract: Students should learn to cooperate in learning activities and experience the joy of cooperation and success. On the basis of group teaching, teachers can introduce the mechanism of independent cooperation and ingeniously create a "learning circle", so as to promote students'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and discipline accomplishment improvement from four aspects: focusing on differences, carrying out activities and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Hierarchical evaluation.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earning circle; independent cooperation; difference
作者簡介:鞠文龍(1976-),男,江蘇張家港人,中小學一級教師,從事德育及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