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群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綜合性管理模式對控制介入導管室護理質量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2016年1月—2018年1月該院介入導管室護理人員作為研究對象,對護理人員的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程度進行觀察記錄,將2017年1月—2018年1月開展綜合性護理管理模式的結果視為觀察組,將2016年1月—2017年1月未開展綜合性護理管理模式的結果視為對照組,將兩階段結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 觀察組護理質量總分為(97.24±3.04)分、滿意程度為98.53%;對照組護理質量總分為(80.04±5.45)分、滿意程度為81.25%。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以及患者滿意程度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綜合性管理模式對控制介入導管室護理質量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質量,提高患者滿意程度,可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綜合性護理管理;介入導管室;質量控制
[中圖分類號] R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20)01(a)-007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ode on the quality of nursing interventional catheter room. Methods The nursing staff of the interventional catheter room of th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8 were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nursing qualit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of the nursing staff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a comprehensive results of the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were regard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results of the 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 model that was not carried out 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were regarded as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results of the two stages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of nursing qualit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7.24±3.04)points and satisfaction was 98.53%; the total score of nursing quality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80.04±5.45)points and satisfaction was 81.5%. The quality of care score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od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quality of nursing interventional catheterization room.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are for nursing staff and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It can be promoted and applied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nursing management; Interventional catheterization room; Quality control
介入導管室是臨床治療中較為重要的科室,主要應用于介入式手術操作,介入導管室的應用情況直接影響患者治療成功率、恢復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等,對患者治療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介入導管室的護理質量及人員配置等方面是提高介入式手術效果的重要一環[1]。為提高該院介入導管室的護理整體水平,研究分析綜合性管理模式對控制介入導管室護理質量的應用效果,該文以2016年1月—2018年1月該院介入導管室護理人員作為該組研究對象,對實施綜合性管理模式前后的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程度等護理效果進行了對比分析,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該組研究對象來自于該院介入導管室的護理人員,共計21名護理人員,全部為女性,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30.2±4.1)歲,工齡2~17年,平均工齡(11.2±2.4)年;護理人員學歷情況:全部護理人員中有5人中專學歷、7人大專學歷、9人本科學歷。2017年1月—2018年1月該院介入導管室共收治680例患者;2016年1月—2017年1月該院介入導管室共收治720例患者。
1.2? 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月該院未開展綜合性護理管理模式,給予護理人員實施傳統的管理模式。2017年1月—2018年1月該院在介入導管室護理中開展綜合性護理管理模式,具體綜合性管理模式如下。
1.2.1 護理人員分級管理? 對介入導管室護理人員以整體能力水平為標準進行級別劃分,由科室護士長按照護理人員的工齡、學歷、日常表現情況、護理技能水平、工作態度等方面進行綜合判定,對所有護理人員按照判定結果進行級別劃分,共設置科室責任組長、高級責任護士、初級責任護士、助理護士等4個等級,同時對不同級別的護理人員進行定期的綜合能力考評。
1.2.2 各級別護理職責劃分管理? 據護理人員的級別職責進行劃分管理及監督管理。針對不同級別給予不同職責劃分,充分發揮各護理人員主觀工作能動性及護理水平。①助理護士級別:助理護士需要熟知基礎的護理知識及臨床護理能力,并了解基礎的介入導管室各項器材、流程、操作等,能夠完成行介入手術患者的常規護理工作,需在初級責任護士的指導及帶領下進行常規護理服務工作,能夠與患者進行有效的溝通,并做好基礎服務工作。②初級責任護士級別:初級責任護士需在助理護士的能力基礎之上,掌握介入導管室中各項儀器的功能及操作技能,并熟知各類疾病及護理理論知識,能夠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宣講、心理疏導等工作,并能夠按照臨床醫師醫囑進行常規的給藥配藥等工作,指導患者進行合理的用藥并做好用藥監督工作。③高級責任護士級別:高級責任護士需具備多年的臨床護理經驗,多年的介入導管室護理經驗以及臨床急救、手術等護理經驗,熟知并掌握各類疾病或重癥患者的護理要點及注意事項,能夠與患者及主治醫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做好對接工作,有效地傳達醫生對患者的治療方案,能夠幫助患者反饋身體情況輔助臨床醫生治療,能夠提供準確的臨床數據以及患者病情參考,并按照主治醫師治療方式制定合理的護理方案,能夠給予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護理方案的溝通,并得到患者認可,保證護理干預的有序進行。同時高級責任護士需具備高效臨床應急反應能力,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應對各類緊急事件發生;在護理方案實施過程中,根據患者的病情動態及變化,對護理方案進行改進或調整,能夠獨立完成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干預實施工作;同時還需具備指導管理能力,需負責低級別護理人員的指導工作,指導臨床護理理論知識,分享臨床實際操作經驗,輔助年輕護理人員或低級別護理人員快速成長進步。④責任組長級別:責任組長需具備多年的臨床經驗及管理統籌經驗,負責對其他級別護理人員進行工作分配及管理工作,負責管理科室護理工作的整體分工及安排,按照病患及手術情況合理分配護理人員,做好科室患者人流的導流及護理安排,利于科室工作有序開展,并指導監督各級護理人員的工作內容及達成情況,針對疑難護理情況,進行護理方案及人員的調整。
1.2.3 介入導管室護理制度管理? 由護士長及責任組長聯合科室負責人制定護理制度,包括護理人員行為規范、操作規范、儀器管理規范、護患溝通規范、導管室應用規范等制度[2]。日常護理工作中要求各級別護理人員嚴格執行,并由護士長及責任組長進行監督管理,加強護理制度的管理工作,保證護理工作健康運作。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護理人員的實施綜合性管理前后的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程度進行觀察對比。護理質量判定標準:護理質量數據評估人員由科室主任、護士長組成,護理質量判定標準包括基礎護理、病患溝通、服務態度以及護理文書等4個方面[3],該組判定采用百分制評分,4個判定方面各25分,整體評分越高表示護理質量越高。患者滿意程度判定:滿意程度評分按照該院自定的調查問卷進行判定,由患者進行評分,共分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及不滿意三方面,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比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00%。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綜合性管理實施前后護理質量
觀察組基礎護理(22.26±2.64)分、護理文書(23.04±2.45)分、病患溝通(23.87±1.82)分、服務態度(24.01±1.25)分,護理質量總分為(97.24±3.04)分;對照組基礎護理(17.16±2.52)分、護理文書(16.12±3.15)分、病患溝通(17.27±2.52)分、服務態度(19.20±2.88)分,護理質量總分為(80.04±5.45)分。觀察組護理質量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140,P<0.05)。
2.2? 綜合性管理實施前后患者滿意程度
在對觀察組680例患者滿意程度調查中,有310例非常滿意、360例比較滿意、10例不滿意,總滿意程度為98.53%;在對照組720例患者滿意程度調查中,有260例非常滿意、325例比較滿意,135例不滿意,總滿意程度為81.25%。觀察組護理滿意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150,P<0.05)。
3? 討論
介入導管室是臨床治療中較為重要的科室,主要應用于介入式手術操作,對患者治療具有重要意義[4]。有關研究表明[5],良好的護理干預能夠提升介入導管室的治療效果,提升患者預后效果及生活質量。因此介入導管室的護理質量及人員配置等方面是提高介入式手術效果的重要一環,需加強對介入導管室護理的管理工作。
該文為提高該院介入導管室的護理整體水平,在介入導管室護理中應用了綜合性管理模式,以提高介入導管室護理質量。通過對綜合性管理模式應用前后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程度的對比發現,綜合性管理模式臨床應用效果顯著。該組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基礎護理、病患溝通、服務態度、護理文書等護理質量評分以及患者護理滿意程度均優于對照組,兩組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綜合性管理可以提升護理人員的整體專業水平、護理能力以及服務意識,通過護理級別的劃分合理安排護理人員工作職責,利于有效的開展護理工作,同時護理制度管理的制定與加強也一定程度地對護理工作進行約束管理,護理人員在制度管理下更能激發工作積極性及自我管理能力提升能力[6]。綜合護理管理模式通過護理人員級別及職責的劃分,有效地提升了護理效率,護理人員工作職責明確,各司其職能夠緩解護理工作壓力,幫助護理人員確定工作目標并激發工作進取狀態,提升護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及工作熱情,從而提高整體護理質量及患者滿意程度。
綜上所述,綜合性管理模式對控制介入導管室護理質量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服務質量,提高患者滿意程度,提升整體醫療效果,可在臨床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永芬,何平,方琴.護理責任制分層管理模式在臨床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18):220-222.
[2]? 趙艷紅.探析綜合性介入導管室的護理質量控制效果與體會[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7,17(96):232.
[3]? 關艷霞,張靜,孟祥華,等.綜合性介入導管室的護理質量控制效果與體會[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33):6546-6549.
[4]? 張俊,卜祥斌,張梅,王彩霞,丁立朋.全程護理管理提高介入治療質量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2017(9下旬刊):173-175.
[5]? 張崢,毛燕君,江薇,等.導管室專職麻醉護士參與患者圍術期管理的臨床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6,33(2):38-40.
[6]? 單惠萍,張佳淇,方艷紅,等.綜合性管理對介入導管室護理質量的控制效果分析[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9,27(5):123-124.
(收稿日期:201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