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婉姝 王英
摘? 要:“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高等職業教育面臨著新的困難和挑戰。傳統教學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基于移動客戶端的各種學習平臺,如“雨課堂”“云課堂”等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該文結合師生互動的線上線下教學方法,探索高職院校高職護理教學改革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護理教學? 混合式教學? 效果
中圖分類號:G712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02(a)-0147-02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接觸新事物、收集知識的能力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因此,傳統的醫護教學體制已不能滿足學生對學習的需求。隨著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人們的積極性不僅在新的信息源中得到激發,同時師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增加了師生之間的教學互動。通過闡述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定義,分析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在中職護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和發展趨勢,從而為適應信息時代的護理職業教育提供一種新的、高效的教學模式。
1? 混合教學模式的界定
線上與線下混合教學是一種結合線上教學與傳統教學優勢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線上是網絡的使用,線下是課堂,混合教學表明它們不僅是平行關系,而且是真正的交叉關系,而且區分了純視頻教學和傳統線下QQ群或微信群解決方案的功能。因此,要使混合教學模式真正發揮作用,必須對兩種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教學模式的框架包括課堂學習前階段的線上和線下學習。學生無論如何都需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模式進行學習,綜合教學模式的重點是分解課堂教學任務,將部分內容轉移到課外,構建符合中職學生學習情況的教學過程,以高質量完成全部教學內容。通過這樣一個雙線互動的載體,實現雙線整體的混合教學模式,通過在線學習學校學生自助微課視頻提高學習效果,而教師技能與信息技術網絡的有效結合,通過現代化互聯網技術使得學生主動自主學習,幫助學生發現學習的樂趣與方法。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環境的改善和網絡的普及、移動終端統計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現代教育出現了不同的教學方法。與此同時,移動終端已經成為10~39歲這一年齡段人群的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因此,對我國高職教學發展中應加快職業教育信息化建設,支持人才培養。提高教師的素質,以此促進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的融合,建立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因為這種模式比面對面教學和網絡教育更適合中國國情。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以及各類型的科技發展,通過互聯網+與教學相互結合創建綜合教學模式,促進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2? 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將傳統的教學模式與網絡平臺教學模式相結合,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中和兩種模式的優缺點。注重創設師生溝通渠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加強教學成果轉化,拓寬原有教學渠道,加強課前、課后教學,協助課堂教學,抓好復習環節,提高教學效率。
課前準備:教師在雨中推送預習任務或課程所需的文件。學生點擊查看后,教師可以獲取相關信息,包括已被檢查和未被檢查的學生人數和名單。其中,預覽任務可以采用PPT形式,也可以通過文字圖片發布。
輔助教學:在課堂上,學生可以通過掃描屏幕上出現的二進制代碼或“代碼“進入教室。他們可以在手機上實時播放,也可以發送屏幕或按“不知道“按鈕與老師實時交流。在準備課件時,教師選擇合適的節點插入問題,客觀問題可以設置答案。在課堂上,學生必須在一定時間內以“限時釋放“的形式回答問題。客觀題可以直接批改,生成答案。教師可以有選擇地將主觀答案放在屏幕上,供教師評論和學生參考。教師也可以通過“隨機點名“與學生互動。屏幕滾動顯示學生名單,老師停止隨機抽取學生答案,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課后復習:練習或考試可以在雨天課上進行。電腦客戶端引入后,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時間發布練習。客觀題可以不加修正地生成詳細的數據,如班級分數分布、個人分數、回答和未回答的人數以及列表。
3? 我國中等職業學校護理教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現狀
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培養適應醫院以及其他單位所需要的高素質護理人才,它需要學校教師為學生提供更有針對性和個性化的指導。通過適當的教學設計、課程組織框架和評價方法,將網絡視頻從混合學習的角度很好地融入到教學實施過程中,從而最大限度地取代了傳統課程中的面對面教學內容。通過教學平臺,整合過程評價和在線練習,保證學生課后參與。
由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易于推廣,因此對它的研究也進入了一個高潮。周玲玲將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應用于基礎護理實驗教學。結果表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模式。此外,王雪峰認為,可以通過線上線下混合教學,在我國護理課程建設中實現現代化和高效化。它不僅可以彌補傳統信息技術的不足,而且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在繼續學習的同時,拓展了知識和能力取向的特點進行科學的教育。線上與線下混合教學適用于大多數護理課程。課程設置靈活,教學方法多樣化。然而,教師必須投入大量精力,加強對課程的控制。
在線學習具有跨地區、內容標準高、可重用等優點,互聯網技術能夠使得個人和便攜設備,利用網絡通過軟件完成良好的師生溝通,幫助學生了解重點和難點。同時,綜合教學平臺的離線教學在交互方面具有顯著優勢。通過良好的師生溝通,使學生能夠輕松把握重點和難點,有助于教學內容的實用化。這是一種非常適合我國中等職業護理教育的教學模式。
4? 混合教學與傳統教學的比較
傳統教學模式的現狀: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我們認為手機是學習的敵人。老師在課堂上聲音沙啞、筋疲力盡,學生卻在網絡游戲中“被組織、被黑“,這并不少見。嚴重時甚至擾亂課堂秩序,阻礙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如果學生不參與教學活動,教師就不能根據反饋進行調整,教學活動就不能形成閉環。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雖然教師先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演示文件也會在屏幕上顯示,但每個學生面臨的問題不可能完全相同,導致實踐時間的無效浪費。此外,即使是小班授課,教師也往往無法“包羅萬象”,導致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下降。
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在理論知識課混合教學模式下,學生必須使用手機參與課堂互動,如使用手機參與限時問題,加上隨機命名的不確定性,網絡游戲隨時可能中斷,這讓學生充滿了危機,沒有時間去考慮手機游戲。過去,教師只能根據學生面部表情和反應的細節來推斷學生是否可以。他們可以根據學生主動提問的具體情況,如彈幕或“不懂“等,立即調整教學內容,加強師生溝通。通過對比學生課堂和課后的回答數據,學生正確定位自己的位置,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不斷調整自己的行為,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最終實現自己的學習目標。根據實際的課堂表現和作業情況,與沒有混合教學的班級相比,混合教學模式的班級在課堂表現上更為活躍,學生對課程的理解和掌握也更好。
5? 結語
高職院校教學十分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但同時更注重培養國家發展急需的各類技術和技能人才,這就強調了實踐操作的重要性。該研究認為,通過對傳統教學與混合教學的橫向比較,可以得出結論:混合教學模式的運用不僅提高了學生對理論知識課程的學習,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同時也方便了實踐操作類課程的學習,適合高職院校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 武愛紅,李艷麗.高校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初探[J].邯鄲學院學報,2008,18(3):90-92.
[2] 詹秀菊,劉秀峰.信息化環境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初探[J].中醫教育,2009,28(1):50-52.
[3] 肖婉玲.初探交互英語平臺下的高職公共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J].英語廣場,2017(12):81-82.
[4] 葉威,傅裕,周奕.SPOC教學模式在高職護理解剖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當代教研論叢,2018,60(12):21.
[5] 汪牡丹,雷明,孫冬雪.民辦高職護理問診教學中應用標準化患者的效果初探[J].中國衛生產業,2016,13(22):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