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璐寧
【摘要】當今,普通高校校內期末考試中,頻頻出現少數學生利用智能移動設備(手機)建立QQ群傳遞考試信息,甚至勾結校外人員團伙作弊的現象,嚴重擾亂了考場紀律,破壞考試文明的風氣。學校對此現象加大查處力度,絕不姑息,一旦發現將按照《普通本科學生課程考試管理規定》、《學生違紀處分規定》嚴加處理。
【關鍵詞】內部控制 作弊環境 內部監管
一、COSO內部控制五要素
COSO 框架將內部控制定義為: 受企業董事會、管理層和其他職員共同作用,為實現經營效果性和效率性、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以及對適用的法律、法規的遵循性等目標提供合理保證的一種過程。COSO 框架將內部控制分為:內部環境、風險評估、控制活動、信息與溝通、內部監督五要素。這些要素之間相互關聯,每一個要素都能夠影響其他任何一個要素,要素之間形成了整合的系統。
二、高校期末考試過程中的內部控制要素梳理
(一)控制環境
控制環境主要指主題內部的文化、價值觀、組織結構和管理觀念等,是內部控制的基礎,為其他內部控制要素提供規則和依據。普通高校期末考試的內部控制就是從出卷、印刷以及試卷傳送過程出發,對整個考試流程進行監控。監考人員考前集中開會針對容易出現的考試現象提高警戒,考生則需提前了解張貼的各種考試相關條例,以強化考生的道德約束和誠信意識,增強自律能力。
(二)風險評估
場內作弊,作弊地點在考場內,具體表現為:①偷看他人試卷;②交換試卷、答題卡;③夾帶資料、答案等;場外作弊;作弊地點在考場外,具體表現為:①偽造證件、證明材料獲得考試資格和考試成績的;②冒名頂替考試;混合作弊,作弊地點考場內外里應外合,具體表現為:①考場內由考生通過攝像設備如手機等將考題傳到考場外,再由場外人員解出答案,通過通訊設備傳至考場內;②考試前通過不法手段獲得試題解出答案,在考前或者考試中將答案傳給考生。
風險評估是管理當局對有關風險的識別和分析,其目的是使錯誤和不法行為的發生可能性降到最低水平。針對場內、場外作弊,只要監考人員秉公職守、認真負責,作弊行為是很容易被遏制的。而對于混合作弊,也就是現在考試中最多采用的方式,它要求考務組事先對監考人員進行一定的反作弊知識的培訓,并采用反作弊的高科技武器如電子探測器、屏蔽器等,加強對考試的再監督,采取考生上交手機入袋公示的方式也是一種較為實用的可行方案。
(三)控制活動
控制活動是為了合理地保證經營管理目標的實現,指導員工實施管理指令,以便管理和化解風險而采取的政策和程序。監考操作規程設置的控制活動可分為預防性、發現形和糾正性三種。
預防性控制活動:考前1小時監考人員去考務辦公室領取試卷,并核對密封情況;組織考生入場,監考員核對考生相關證件,并提醒考生請勿攜帶違禁物品入場;考前拆封試卷,監考人員對考試紀律發出警告,拆封試卷袋前向全體考生展示試卷密封完好。
發現性控制活動:開考15分鐘后,禁止遲到考生入場;考試結束前,禁止考生提前交卷退場;考試全過程,禁止考生中途離開考場,場外監督人員來回巡視,對考生及場內監考人員再監督。
糾正性控制活動:考試開始前,檢查考場,清理無關物品,同時檢查考生證件,不符合要求的禁止入場;考試過程中,監考人員對舉止異常的考生重點關注,必要時作出警告;考試結束后,宣布考試結束,考生待監考人員收齊試卷、檢查確認無誤后,方可離開。
(四)信息與溝通
普通高校期末考試工作尤其注重信息與溝通,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信息傳遞。為了保證控制制度相關信息的有效傳遞,監考人員在參加監考工作前有必要接受監考培訓。考前,監考人員閱讀考試規程,并將重要事項板書。監考人員就考場紀律進行強調,并就違規后果的嚴重性進行說明。考試結束后,就考場情況、違紀作弊考生情況對考務組進行說明,并按照要求作弊考生與監考人員同時簽字確認。
及時溝通。考試過程中難免會有突發狀況發生,暢通的溝通渠道不可或缺。考試前,監考人員進行詳細的講解和說明,避免信息理解的偏差造成違規現象的發生。考試過程中,考生如有問題應舉手示意,監考人員不能解決應逐級上報。
(五)內部監督
首先,每個考場設置兩名及以上的場內監考人員,他們彼此之間可以進行相互監督,避免泄露試題,并且有明確分工:一人負責執行具體工作,一人維護考場紀律并進行監督。這樣分工既可以保證考試順利進行,又能較好地維護考場紀律。
其次,場外人員的設置也可以很好地對場內人員和考生進行再監督。場外人員可以通過觀看考場內的攝影錄像來兼管考生作弊現象,或者監聽可疑信號形成場內外雙層監考機制,防止高科技作弊。
三、針對考生作弊提出的對策
(一)內部環境角度
對檢舉考生作弊行為采取激勵措施,加大作弊打擊力度。激勵并保護舉報者,讓企圖作弊的學生打消念想,防患于未然;加強學生誠信教育和道德教育,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校園風氣,端正考風考紀,從源頭消除作弊動機。
(二)監管角度
加強場內監考人員的監督,對可能發生作弊現象的學生進行警告,及時制止不良事態的發生;利用高科技手段,檢測考生身上所攜帶的可能作弊物品,禁止手機等與無關考試物品入場,場外人員可對考場上的情況通過視頻實時監控,防止作弊現象的發生;加大對考試作弊的懲罰力度,在心理上震懾住一些想作弊而又膽小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作用。
四、結語
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完善,普通高校已經建立了一套比較完整和有效的《學生課程考試管理規定》和《學生違紀處分規定》,然而,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風險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只能盡力預防和降低。內部控制機制就是為了幫助尋找風險從而盡可能的消除風險。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高科技作弊的興起,風險和挑戰也不斷出現,這就對學生期末考試控制機制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學校的考試內控制度不斷地修正和完善,檢測新的風險點并實施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消除風險。
參考文獻:
[1]郝玉貴,何浪沙.基于COSO框架的CPA考試內部控制與反作弊策略[J].會計之友,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