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博靜
摘 ?要: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圍繞識字、解意而進行的,屬于淺表性的閱讀。小學生受語文基礎知識的限制,閱讀理解能力和主動探究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方法教學上需要作出更大的改革和創新。本文將圍繞“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閱讀體系談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三位一體;教學模式
課文是開展閱讀教學的載體,語言是閱讀教學的框架,學生只有通過對文本語言進行分層解讀才能把握課文的深層內涵。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和“課外閱讀”各自承擔著不同的功能:精讀課文學習方法,略讀課文運用方法,“課外閱讀”使課外閱讀課程化,引導學生進行大量閱讀實踐。通過這樣的設計,使得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有機整合,共同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那么,“三位一體”閱讀模式是怎樣的?下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探究。
一、“三位一體”概念
什么是“三位一體”?“三位”是指“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一體”是指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三位一體”是指統編本教材的單元閱讀由“精讀”“略讀”“課外閱讀”共同構建的閱讀體系。
二、小學統編版教材“一體”化表現
(一)從小學教材三種課型呈現情況看,是“三位一體”的
1.小學一、二年級教材三種課型呈現不太明顯。具體見下表:
雖說一、二年級教材三種課型呈現不太明顯,但通過分析其教學目標,可以分析出不同課型,還是“三位一體”模式。如一年級教材穿插在拼音、識字課、園地中的閱讀一共有54篇,它們是略讀課文,是為拼音實踐、識字輔助,經典積累,提供各種閱讀材料,不需要精讀。
2.三—六年級“三位一體”三種課型呈現區分明顯
略讀課文標有符號“※”,篇目序號用綠色標注,與“精讀”區分明顯。
課型不同,結構不同。“精讀”由“課文”“識字寫字”“思考練習題”組成;“略讀”由“閱讀提示”“課文”“識字”組成。部分課文會有“資料袋”“閱讀鏈接”。
(二)從提倡課外閱讀的納入方式“1+X”看,為“一體”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溫儒敏認為,雖然新教科書也往課外閱讀拓展,但閱讀量仍然不足。建議教師采用“1+X”的方法,即講一篇課文,附加若干篇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
我們可以理解為,“1”:課文——精讀和略讀;“X”:附加若干篇泛讀或者課外閱讀的文章——語段、一篇文章、一本書、多本書。
三、統編版“三位一體”閱讀的意義
(一)由“精讀”“略讀”“課外閱讀”不分向課型的價值定位明確轉變
1.重“精讀”,簡“略讀”,無視“課外閱讀”。原有教材時,不少教師把“精讀”定位在“精講”上,教學摳得很細,然后就用“簡教”來定位“略讀”。至于“課外閱讀”是很隨意的處理,沒有把它作為課程的一部分。教材有時提出課外閱讀要求,教師是沒要求,沒反饋的空布置,達不到課外閱讀的目的。而且三種課型在教學上基本是各自為政的,沒有發揮單元的整體作用。
2.“精讀”“略讀”不分,一網打盡。有一類教師,教學能力不夠,對課程把握不準,對課程標準理解不透,就怕考試考到了而自己又漏教了,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來個一網打盡。精讀、略讀一鍋煮,沒有區別教學,或者都按照精讀來授課,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嚴重違反了學生的“認知、實踐和應用”學習規則,自然地,想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慣成為空談。統編本教材針對以上教學現象,明確定位三種課型:“精讀”——學習方法;“略讀”——使用方法;“課外閱讀”——遷移、延伸方法。
(二)由單篇文章閱讀向整體閱讀轉變
教材以“單元”為單位編寫,一個單元是一個整體,但一些教師卻一篇一篇孤立地教,在教學結束后,留在學生腦海里的只有課文的片段,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難以提升。統編本教材實行“三位一體”教學模式,提倡整體教學,三種課型分工明確,協同合作。
(三)由教學模式單一向“據文定式”發展
所謂“據文定式”是指依據文本體式確定教學內容。一些教師無論給他什么課文,他都按照“介紹寫作背景——分段落層次——概括主題思想——分析藝術手法”的模式教學。這就使學生文體不分,抹殺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三位一體”閱讀教學體系倡導“一課一得”,講一篇文章不須面面俱到,給了教師有施展的空間,可以“據文定式”,有效改變教學模式單一的現狀。
(四)由課內閱讀為主向課外延伸拓展,增加閱讀量轉變
“三位一體”閱讀教學體系強調從課堂內向課堂外的延伸,舉措是把課外閱讀納入教材。例如,為了引導剛入學學童的讀書興趣,一年級教材就設置了“和大人一起讀”板塊。小學中高年級大部分單元都有安排課外閱讀延伸的內容,努力實現課程標準的要求:“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
(五)由舉一反三向舉一反三與舉三反一并舉轉變
李希貴(北京第十一學校校長)認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提倡“舉一反三”式教學。我們以前一些教材雖然也有不少閱讀材料和書籍,但教師大都只能放到課外。根本原因在于“精讀課文”學習占用了大量時間。語文教學不應該每篇文章面面俱到,每句話都要反復思量,每個詞語都要仔細揣摩。通過例題舉一反三,是理科學習方式。語文學習應該舉三反一,通過大量的閱讀,實現量變到質變的突破,形成自己獨特的感受。顯然,李希貴校長不贊同語文閱讀教學的“舉一反三”式,批評了葉圣陶先生倡導的語言學習方式。
四、結語
為了更好地實施課程目標,體現課程理念和教學改革,新教材構建了集精讀、略讀、課外閱讀為一體的新型閱讀教學結構。針對新教材的變化,教師應加強學習,在教學中做出改變。
參考文獻:
[1].代富沼. 小學語文“三位一體”閱讀教學模式初探[J]. 人生十六七,2017(26):27-27.
[2].劉建瓊. 尋求教讀自讀導讀“三位一體”的閱讀精義[J]. 語文建設,2018,No.388(16):14-16.
[3].林瀟慧. "統編本"教材思維下的小學語文略讀課文"自讀教學"初探[J]. 考試周刊,2017(52):76-76.